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0504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金一南 2014-03-03 13:38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北洋海军的覆灭绝不仅归于船速炮速。北洋海军军官群像(资料图片)参考消息网 3 月 3 日报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军人的实践,军队的实践,从最根 本上来说都是这两个字:战争。战争从来用血与火,对一支军队进而对一个国家作出严格检 验。被甲午战争检验了的北洋海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官僚倾轧下的窘迫成长一支在官僚倾轧中艰难成军的海军,从始至终的窘迫绝不仅源于挪用经费北洋海军成军主要受到三个事件的推动: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74 年的台湾事件, 1884 年的中法战争。这三大事件,

2、无不与海上力量的有无和强弱密切相关。在危机愈加深重 的时刻,清廷终于确定“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的决断。从 1861 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二十七年时间内,清 廷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有统计说,清廷支付的舰船购造费 超过 3000 万两。再加舰船上各种装备器材的购置维持费、舰队基地营造费及维持费等,对 海军的总投资约在 1 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 300 余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年财 政收入的 4%强,个别年份超过 10%。这样的数目与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谓不高。道理不复杂,此时不论慈禧太后还是同治、 光绪两任皇帝,皆意

3、识到海防对维护统治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为什么自 1888 年北洋成军后, “添船购炮”的工作就停止了呢?请注意三个人物:醇亲王 奕譞,北洋大臣李鸿章,帝师翁同龢。首当其冲是慈禧旨派的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醇亲王奕譞。此人在任上筹措款项,建立机构, 确实做了一些事情。但从他入主海军之日,便带来了过多政治利害。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主持海军衙门,正值慈禧应撤帘归政、光绪亲政在即的关键时期。 奕譞深知慈禧专权,亲睹即使慈禧亲生子同治帝,亦被长期作为“儿皇帝”对待的境况。同 治病亡无子,两宫皇太后宣布奕譞之子入承大统,奕譞竟然“警惧敬惟,碰头痛哭,昏迷伏 地,掖之不能起” ,可见对祸福的感受有多么深。多年

4、来,他担心其子光绪永远只能做个儿 皇帝,也担心自己不慎惹怒慈禧,招致更大祸患, “谦卑谨慎,翼翼小心” 。其最大心愿并非 海军建设,而是如何使光绪帝平安掌权。海军衙门不过是他完成这一夙愿的平台。在光绪被立为皇帝之后,最初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的奕譞,变为挖空心思挪用海军经费修园2的始作俑者。铁甲舰和颐和园是一对矛盾体。对慈禧来说却并不矛盾。危机时用铁甲舰来维 护统治,承平时用颐和园来享受统治,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掌握数百万银饷的海军大臣奕譞, 知道慈禧既要购舰、也要修园的两个心病。他也有两个心病:既要保己、也要保子。他最终 选择用海军经费作为协调利益的粘合剂。这不但可巩固自己政治地位,还能让政权早日

5、转移 到光绪帝手中。李鸿章加入挪款,矛盾表现得更加深刻。李鸿章当年未处朝政中枢时,就在反对修园上起过重要作用。他还曾上奏“停内府不急之需, 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而成远谋” 。奕譞入主海军衙门之初,要李鸿章挪用购船款项 30 万两“修三海工程” ,他也推说:“因购船尚不敷,请另指他处有著之款拨付。 ”但是,最终他还是加入了挪用海军经费的行列。这首先是因对自身政治地位的忧虑。在奕譞 入主海军,光绪帝亲政在即的情况下,李鸿章不得不开始新的政治算计。在最初婉拒挪款后 不足一月,李鸿章函“请奕譞在亲政撤帘后继续主持海军” 。五个月后,奕譞要李“借洋款 七、八十万两” ,李鸿章立即办理。1888 年奕

6、譞又称万寿山工程用款不敷,要李鸿章以海军 名义从各地筹款,李即分函两广总督张之洞等多地督抚,从各地筹到 260 万两,以利息供慈 禧修园。李鸿章加入挪款行列的第二个原因,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李鸿章本是清廷中最具危机感的 大臣,但随着“定远” 、 “镇远”两艘铁甲舰的到来及北洋海军成军,在一片夸赞声中,他也 开始飘飘然,感觉“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摇之势” 。1894 年 7 月大战爆发近在眼 前,他仍认为“即不增一兵,不加一饷,臣办差可自信,断不致稍有疏虞” 。早年对日本的 高度警惕,变成了晚年的昏庸和麻木。当初筹建海军最力的人,后来腾挪海军经费最力。当初反对修园最力的人,后来别出心裁暂

7、 借、直拨、挪用、吃息筹资修园最力。这种极其矛盾复杂的现象,还出现在李鸿章的反对派、光绪皇帝师傅翁同龢身上。他是甲午 战争中激烈的主战派,也恰恰是此人,和平时期异常坚定地克扣、停发海军经费。翁同龢如 此行事,既有多年与李鸿章深结的宿怨,更来自满族中央权贵对汉族封疆大吏的排斥。在翁 同龢等一批满族权贵眼中,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削弱李鸿章,就要削弱这支舰队。 “主战”与“主和”的争斗,不过是由承平延伸到战时的官僚倾轧。斗来斗去,吃亏的只能是夹在中间的海军。在内外利害纵横交织的形势下,谁也不会将主要 精力投入海军建设。一个政权将如此多的精力、财力用于内耗,无法有效迎接外敌的强悍挑 战。失败绝

8、不仅归于船速炮速一支在歌舞升平中悄然断送的海军,其震惊中外的覆灭绝不仅归于船速炮速从软件方面看,北洋海军建立之初参考西方各海军强国,制定了周密的规程。其中囊括船制、3官制、武备等方面,对各级官兵都有具体详尽严格的要求。北洋舰队前期训练相当刻苦,监 督甚严,有严格的要求和训练。从硬件上说, “定远” 、 “镇远”两艘铁甲舰,直到大战爆发前,仍然是亚洲最令人生畏的军 舰。在火炮方面,日方只在中口径火炮方面数量占优,同时因中口径炮多为速射炮,所以在 火炮射速方面优势明显。但大、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的数量优势同样不小。再看船速的比较。 日舰平均航速快 1.44 节,优势并不很大。有人说北洋舰队 10 舰

9、编一队,使高速舰只失速达 8 节,不利争取主动。其实日本舰队中也有航速很低的炮舰,舰队整体失速不在北洋舰队之 下。黄海海战前的北洋海军,从表面看软件硬件都具有相当实力。清廷正是出于此种自信,在丰 岛海战之后毅然对日宣战。日本精心策划了这场战争,但面对北洋海军也没有必胜把握。但当战场不再是操演场时,平日训练的差异便立即显现。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在布阵上陷入混乱。提督丁汝昌的“分段纵列、掎角鱼贯之 阵” ,到总兵刘步蟾传令后,变为“一字雁行阵”;随后交战时的实际队形成了“单行两翼雁 行阵”;时间不长, “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即不复能整矣” 。这种混乱致使今 天很多人还在考证,

10、北洋舰队到底用的什么阵形。其次,还未进入有效射距, “定远”舰首先发炮,不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主炮上的飞桥, 丁汝昌从桥上摔下严重受伤,首炮就使北洋舰队失去了总指挥。黄海大海战持续四个多小时, 北洋舰队“旗舰仅于开仗时升一旗令,此后遂无号令” 。战斗行将结束,才有“靖远”舰管 带叶祖圭升旗代替旗舰,升起的也是一面收队旗,收拢残余舰只撤出战斗而已。第三是作战效能低下,击之不中,中之不沉。激战中掉队的日舰“比叡”冒险从我舰群中穿 过, “来远”舰相距 400 米发射鱼雷,不中,让其侥幸逃出。目标高大的“西京丸”经过北 洋海军铁甲舰“定远”舰,本已成射击靶标, “定远”发 4 炮,2 炮未中;“福

11、龙”鱼雷艇向 其连发 3 枚鱼雷,也无一命中,又让其侥幸逃出。北洋舰队官兵作战异常英勇,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没有替代品,很多东西仅凭战场上的豪壮 不能获得。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海军在一片承平的环境中,军风严重毒化。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 ”实际情况是 “自左右翼总兵以下,争挈眷陆居”;水师最高指挥者丁汝昌,在刘公岛盖铺屋,出租给各将 领居住,以致“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 。章程规定不得酗酒聚赌,违者严惩。但“定远”舰水兵在管带室门口赌博,却无人过问。章程规定的舰船保养也形同虚设,保养经费普遍被挪作他用。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谈 过他的观感:“中国水雷船排

12、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 ”4至于舰船不作训练而用于它途,已非个别现象。如以军舰走私贩运,搭载旅客,为各衙门赚 取银两等。在舰队内部,投亲攀友,结党营私,腐败风气蔓延,训练则弄虚作假。大战之前, “定远” 、 “镇远”两艘主炮的战时用弹仅存 3 枚,唯练习弹“库藏尚丰” 。一年前 李鸿章已知此事, “令制巨弹,备战斗舰用” ,却一直无人落实。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海战中 二舰之主炮绝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在用练习弹与敌舰作战。军风腐败的结果,战时必然要付出高昂代价。力图隐瞒这一代价,就要谎报军情。丰岛海战, “广乙”沉没, “济远”受伤,北洋海军首战失利。丁汝昌却报李鸿章, “风

13、闻日 本提督阵亡, 吉野伤重,中途沉没” 。黄海海战丁汝昌跌伤,是我方仓促开炮震塌飞桥的结果,上报却成“日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 坏,丁脚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丁汝昌还向李鸿章报称“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 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驶出定远之前,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实 则日方舰队中根本没有“鱼雷快船” , “致远”在沉没前也未曾“将来船攻沉” 。此战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等五舰,日舰一艘未沉。李鸿章却电军机处“我失四船,日沉三 船” 。一场我方损失严重的败仗,却被丁、李二人形容为“以寡击众,转败为功” 。清廷也以 为“东沟之战,倭船伤重” ,给予大力褒奖。一时间除参战知情

14、者外,上上下下跌进自我欣 慰的虚假光环之中,严重加剧了对局势的误判。越是艰难处境,越考验军风、军纪。北洋海军在威海围困战后期,军纪荡然无存。首先是部分人员不告而别, “北洋海军医务人员,以文官不属于提督,临战先逃,洋员院长, 反而服务至最后,相形之下殊为可耻” 。其次是有组织的大规模逃逸。1895 年 2 月 7 日,日舰总攻刘公岛,北洋海军十艘鱼雷艇在管 带率领下结伙逃跑,最后“或弃艇登岸,或随艇搁浅,为日军所掳” 。一支完整无损的鱼雷 艇支队就这样丢脸地毁灭。最后发展到集体投降。 “刘公岛兵士水手聚党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觅生路”;营务处 道员牛昶炳请降;刘公岛炮台守将张文宣请降;“各

15、管带踵至,相对泣” 。面对全军崩溃的局面, 丁汝昌“乃令诸将候令,同时沉船,诸将不应,汝昌复议命诸舰突围出,亦不奉命。军士露 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 。官兵“恐取怒日人也”不肯沉船,使“镇远” 、 “济远” 、 “平 远”等十艘舰船为日海军俘获。显赫一时的北洋舰队,就此全军覆灭。牢记教训,而非掩埋教训一支被人惋惜了一百多年的海军,对其教训的挖掘往往又伴随着掩埋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之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5一次战争。它又是近代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鸦片战争之后,国人 皆知西方专恃坚船利炮,无坚船利炮要割地赔款。北洋成军,船不可谓不坚,炮

16、不可谓不利, 为什么反而更大规模的割地赔款?从失败一刻起,当事者就开始诿过别人,洗刷自己。丁汝昌曾向李鸿章报告说, “若非济远、广甲相继遁逃,牵乱全队,必可大获全胜” 。认为败 战就因个别将领的怯懦逃跑。李鸿章则间接诿过于清廷:“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船,兵船果可恃乎?”这是最早 的经费不足失败论者。清廷则将责难集中在李鸿章身上:“满清文武,均议李鸿章应负陆海军战败之全责。 ”以为 李鸿章只知避战保船,导致战败。这些观点直至今日仍在延续。不妨提出几种假设。假设一,北洋水师皆有邓世昌之勇,如何?自从战争与人类社会相伴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力量像海军这样,尤其检验一支军队的整体实 力。也没有哪一种兵器像军舰这样,每一个战斗动作的质量都是全体成员战斗动作质量的总 合。同治年间有人仔细观察过西方海军的训练:“每船数百人,终日寂然无声。不 但无故无一登岸者,即在船亦无酣嬉高卧之人。枪炮、器械、绳索什物,不惜厚费,必新必 坚,终日淬励,如待敌至虽王子贵人,一经入伍,与齐民等,凡劳苦蠢笨事,皆习为之。 ”真正的战斗力,只有这样产生于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训练、严谨的作风形成的整体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