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40416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岳麓版必修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2 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前后,_传入中国。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A清政府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B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2)特点:长袍马褂和_并行不悖。西式服饰西装革履(3)影响: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自由选择服饰,丰富了生活。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如中山装、旗袍。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原因: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中国政府法令的推动A1910 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并多次下令废除_。B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维新派人士的倡导,如发起女权运动,成立“_”等。(2

2、)评价:“_”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革除了社会陋习,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缠足不缠足会断发二、报刊与电影1表现(1)读报刊19 世纪,出现近代报刊。_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新闻”观念。1872 年,创办申报。1884 年,创办点石斋画报。清末,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太平天国维新运动期间,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看电影19 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1905 年,中国第一次自拍影片_。1913 年,第一部故事片_。1931 年,第一部有声影片_。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2作用(1)及时

3、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2)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3)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三、移风易俗1原因(1)西式礼仪的传入。(2)民主共和精神的影响。(3)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推动。2表现(1)1886 年,中国相见礼革新开始。(2)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代以_。(3)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和官宦人家出现文明婚礼。(4)19 世纪中期开始,葬礼走向文明、卫生、简洁。3影响(1)反映了社会_的进步。(2)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3)成为_的重要标志。(4)发展不平衡,下层民众相对闭塞和贫穷。鞠躬、握手物质文明妇女解放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1)原因: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鸦

4、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政府的推动。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 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2)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思想

5、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针对练习】1(2012 届广东深圳测试)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下列哪一因素对其变化影响不大?()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B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C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D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倡导【解析】选 B。在近代中国的农村广大地区,其习俗变化不是很大,这和传统经济顽强抵制是分不开的,因此答案为 B项。B二、近代报刊的影响1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影响(1)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6、用。如时务报、国闻报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报、苏报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这些都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的反动舆论宣传坚决斗争,为取得民主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对人们现实生活所起的影响(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在报刊多元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影响。【针对练习】2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

7、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的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选 D。从“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可判断出报纸已经有较大的影响力。D史料材料一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二1902 年 6 月 26 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

8、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探究材料一材料二主题思想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出现中 西并存的局面近代婚姻习俗受到西方文 明的影响联系教材近代以来中国的服饰和婚姻发生重大变化问题 探究1.近代中国服饰发 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1.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中国服饰发 生变化,但仍以传 统服饰为 主。 2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社会生活在物质和 习俗方面逐步近代化,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1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习俗在晚清开始发生变化。其原因有()新式教育的影响政治变革的推动西方生活习俗的

9、影响 有识之士的推动ACBD【解析】选 A。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生活习俗开始传入中国;在洋务运动兴起之后,新式学堂开始大量出现,新式教育的开展使中国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穿着打扮;随着戊戌变法的开始,不缠足运动在维新人士的推动之下迅速开展。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清末人们的生活习俗恍然发生变化。因而正确答案应为 A 项。【答案】A。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解析】选 C。A 项是西服,B 项是长袍马褂,此两项与题意不符;D 项中山装只符合中西合璧的特点;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旗袍,应选 C 项。

10、C31897 年,中国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 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 1911 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文学革命的影响D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解析】选 C。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新文化运动发生于 1915 年,因此选 C 项。C4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 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 10 月 22 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震惊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

11、皇权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解析】选 B。1912 年,清王朝统治被推翻,A 项结论不符合史实;C 项结论不正确;而 D 项结论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文绣利用法律手段提出离婚,反映出女性的自主意识增强,说明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B一、单项选择题1(2012 届广东佛山一中期末)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云:“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易服、废止缠足C倡导婚姻自由B盲目媚外D号召人们进行反清革命【解析】选 A。从题干材料“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可知是服饰发生变化,废止缠足。A2

1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C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解析】选 A。“断发易服”最早应该算是由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提出的,他极力向光绪帝主张把断发易服推广开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A 项。A3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C报纸B电

13、影D广播【解析】选 B。由“1909 年”可排除 A、D 两项;由“亲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可确定该媒体为电影。B41902 年 6 月 26 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礼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表明征婚者()主张反清革命提倡女性解放崇尚西方文明AC追求新式婚礼BD【解析】选 B。注意题干时间“1902 年”,此时西式生活已传入中国,题干现象表明部分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涉及反清内容。B51869 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 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

14、时的中国()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解析】选 A。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医的看法。中 国人认为生产“男医接生似不成规矩”,因此要分开。这说明,人们一方面能接受西医,体现出其开放的一面;另一方面还要讲求中国的传统,所以又体现出其保守的一面。故答案为 A 项。A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面材料:材料英国人阿绮波德立德在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一“书中叙述过这样一段话:在福州的一次集会上,许多女士都说见到过一个女孩,因为裹脚而失去双脚。一位中国海军军官的妻子说:“何止一两个,我认识的就有好几个。”一双脚从坏死到

15、脱落,其间的痛苦简直难以想象。此次集会上,有 47 位女士加入天足会,有一位还介绍了她如何拆了裹脚布。在当地的一家主要的华文报馆里,一位年轻小伙子向我鞠了一躬,说: 我妻子和姐妹都不裹脚了。”请回答:(1)缠足的陋习给妇女带来了哪些痛苦和不便?(2)在封建制度下,女性地位低下,请再举出两例。(3)材料反映了在缠足问题上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什么时期?(4)请分析当时社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缠足的陋习使妇女行动不便,肉体极度痛苦,甚至可能使人致残、致死。(2)丧夫的妇女不能再婚;不能接受教育;不能做官等。(3)开始认识到缠足的危害,已经开始反对缠足。这种变化开始发生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为更多的人所接受。(4)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西俗、西政逐渐被国人接受;加上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又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又大大推动了西俗在中国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