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0407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湖北省 20072007 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湖北省 2007 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简介一、水稻1、早稻(1)两优 287品种来源: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用“HD9802S”作母本, “R28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2005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 2005001。品质产量:20032004 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 80.4%,整精米率65.3%,垩白粒率 10%,垩白度 1.0%,直链淀粉含量 19.5%,胶稠度61 毫米,长宽比 3.5,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

2、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58.27 公斤,比对照金优 402 减产2.21%。其中:2003 年亩产 481.15 公斤,比金优 402 增产 3.80%,极显著;2004 年亩产 435.38 公斤,比金优 402 减产 8.10%,极显著。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偏迟籼型早稻,感温性较强。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短挺微内卷。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穗层较整齐,有少量包颈和轻微露节现象。谷粒细长,谷壳较薄,稃尖无色,成熟时叶青籽黄,不早衰。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 21.2万,株高 85.5 厘米,穗长 19.3 厘米,每穗总粒数 110138 粒,实粒数 84113

3、粒,结实率 79.3%,千粒重 25.31 克。全生育期 113.0天,比金优 402 短 4.0 天。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3 月底至 4 月初播种,地膜育秧。秧田亩播种量 1520 公斤,大田亩用种量 2.5 公斤。2、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叶龄 5.56.0 叶或秧龄 30 天时移栽。株行距 13.3 厘米20 厘米,每穴插 23 粒谷苗,亩插基本苗 810 万。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一般亩施纯氮 12 公斤,其中 7580%作底肥,插秧后 710 天亩施尿素 78 公斤,并浅中耕一次,露泥晒田 23 天,促新根快发。亩苗数达到 28

4、30 万时排水晒田,后期严格控制氮肥用量,以防贪青倒伏。4、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害。5、及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以保证稻谷品质。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2)鄂早 18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用“中早81” 作母本,与“嘉早 935” 作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早稻品种。原代号:20257。2003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 002-2003。品质产量:20012002 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 78.4%,整精米率 5

5、4.9%,垩白粒率 23%,垩白度 2.9%,直链淀粉含量 17.1%,胶稠度 82 毫米,长宽比 3.3,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458.94 公斤,比对照嘉育 948 增产9.47%。其中:2001 年亩产 449.95 公斤,比嘉育 948 增产5.63%;2002 年亩产 467.93 公斤,比嘉育 948 增产 13.43%,两年均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2002 年在荆州、孝感、黄冈等地试验、试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籼型早稻。株型紧凑,叶片中长略宽,叶色浓绿,剑叶短挺。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抽穗后剑叶略高于稻穗,齐穗后灌浆

6、速度快,成熟时叶青籽黄,转色好。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 27.3 万,株高 86.8 厘米,穗长 20.2 厘米,每穗总粒数97.9 粒,实粒数 77.8 粒,结实率 79.5%,千粒重 25.34 克。全生育期 115.5 天,比嘉育 948 长 6.3 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病。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3 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30 公斤,秧龄不超过 30 天。地膜育秧,34 叶期注意灌水保温,防止冷害。2、合理密植。株行距 13.3 厘米16.7 厘米,亩插基本苗 1518 万。3、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亩施纯氮 11 公斤,五氧化二磷 5 公斤,氧化钾 5

7、公斤。适时晒田,后期严格控制氮肥,以防贪青倒伏。4、科学管理,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5、适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防止碾压,防止曝晒,以保证稻谷品质。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早稻种植。2、中稻(1)扬两优 6 号品种来源: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 63-4S”作母本, “扬稻 6 号”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05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5005。品质产量:20032004 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 80.4%,整精米率58.8%,垩白粒率 14%,垩白度 2.8%,直链淀粉含

8、量 15.4%,胶稠度83 毫米,长宽比 3.1,主要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55.80 公斤,比对照优 725 增产 4.87%。其中:2003 年亩产 558.73 公斤,比优 725 增产 10.74%,极显著;2004 年亩产 552.86 公斤,比优 725 减产 0.47%,不显著。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叶片挺且略宽长,叶色浓绿,叶鞘、颖尖无色。抽穗至齐穗时间较长,穗层欠整齐,穗部弯曲,谷粒细长有中短芒。分蘖力及田间生长势较强,耐寒性一般,后期转色一般。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 17.3 万,株高 117.3 厘米,穗长 24.3 厘米,每穗总粒数 15

9、9.8 粒,实粒数 124.0 粒,结实率 77.6%,千粒重 27.43克。全生育期 138.6 天,比对照优 725 短 2.1 天。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栽培要点:1、适时稀播,培育多蘖壮秧。鄂北 4 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 4 月下旬播种。秧龄 3035 天,及时移栽。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亩插 1.82.0 万穴,基本苗 810 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 1315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 1:0.5:0.8。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底肥,插秧 57 天后亩施尿素 57.5 公斤作分蘖肥,适量施用保花肥。浅水勤灌,适时分次晒田,收割前一周断水。4、注意防治稻瘟

10、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5、适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以保证稻谷品质。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的地区作中稻种植。(2)两优培九品种来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由湖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种子管理站引进。2001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 ES006-2001。品质产量:19992000 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 80.96%,整精米率60.87%,长宽比 3.0,垩白粒率 31%,垩白度 5.3%,直链淀粉含量2

11、0.53%,胶稠度 53 毫米,米质较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99 公斤,比对照汕优 63 增产 0.63%。其中:1999 年平均亩产618.70 公斤,比汕优 63 增产 0.91%;2000 年平均亩产 567.27 公斤,比汕优 63 增产 0.34%,两年增产均不显著。生产试验:19992000年在武汉、孝感、荆门、襄樊等地试种,一般亩产 600 公斤。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茎秆坚硬,叶色浓绿,剑叶挺拔。穗纺锤型,穗大粒多,着粒密。谷粒中长,稃尖紫色。结实率高,千粒重较低。有明显的两段灌浆现象,后期叶片早衰,转色一般。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 18.7 万,株高 116.3 厘米,穗

12、长 23.3 厘米,每穗总粒数 153.9粒,实粒 124.5 粒,结实率 80.9%,千粒重 26.15 克。全生育期 138.9天,比汕优 63 长 3.5 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纹枯病中等。抽穗扬花期遇阴雨稻曲病、稻粒黑粉病重。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播种不宜过迟,我省宜在4 月上、中旬播种,播种期不迟于 5 月 15 日。秧田亩播种量 7.5 公斤左右,播前用强氯精浸种,两叶一心时用多效唑处理以培育多蘖壮秧。2、合理稀植。大田亩插 1.51.8 万穴,宽株窄行栽培,株行距13.3 厘米30 厘米或 13.3 厘米26.7 厘米,亩插基本苗 5-7

13、万。3、配方施肥,科学管水。该品种需肥量较大,亩需施纯氮 1718 公斤,氮、磷、钾配合比例为:0.3:0.4,注意增施穗肥;最高苗2528 万时及时晒田,保证每亩 18 万左右的有效穗;后期不宜断水过早,在收获前天断水,以防出现枯株。4、加强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螟虫的危害;后期遇阴雨注意防治稻粒黑粉病等病害。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光照充足、肥力中上等的田块作中稻种植。(3)珞优 8 号品种来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珞红 3A”与恢复系“810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区试代号:红莲优 8 号。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

14、2006005。品质产量:20042005 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 80.9%,整精米率62.8%,垩白粒率 19%,垩白度 1.9%,直链淀粉含量 21.78%,胶稠度 56 毫米,长宽比 3.2,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66.08 公斤,比对照优 725 增产0.77%。其中:2004 年亩产 534.27 公斤,比优 725 减产 5.40%,极显著;2005 年亩产 597.88 公斤,比优 725 增产 7.02%,极显著。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节部分外露,茎秆韧性较好。叶色浓

15、绿,倒二叶叶片窄,剑叶绿,剑叶较窄长、挺直,叶鞘无色。穗层整齐,谷粒长型,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有两段灌浆现象,遇低温有包颈和麻壳,后期转色一般。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7.9 万,株高 120.7 厘米,穗长 23.5 厘米,每穗总粒数 161.6 粒,实粒数 125.1 粒,结实率 77.4%,千粒重 26.83 克。全生育期 141.7天,比优 725 长 2.0 天。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田间稻曲病较重。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鄂北 4 月上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 4 月下旬至 5 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 810 公斤,大田亩用种量 11.5 公斤,秧苗

16、一叶一心时亩用 15%的多效唑 100 克兑水 30 公斤喷施,培育带蘖壮秧。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540 天,株行距 13.3 厘米23.3 厘米,每穴插 2 粒谷苗。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 12.5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 1:0.5:0.8。浅水勤灌,及时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控施氮肥,忌断水过早。4、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及螟虫等病虫害。5、及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确保稻谷品质。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4)丰两优 1 号品种来源: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杂交粳稻工程中心用“广占 63S”为母本, “93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2004 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 2004005。品质产量:20022003 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 81.0%,整精米率60.8%,长宽比 3.1,垩白粒率 30%,垩白度 6.9%,直链淀粉含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