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论坛】光绪向左,明治往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039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论坛】光绪向左,明治往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百家论坛】光绪向左,明治往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百家论坛】光绪向左,明治往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百家论坛】光绪向左,明治往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家论坛】光绪向左,明治往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论坛】光绪向左,明治往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光绪向左,明治往右光绪向左,明治往右作者:王作者:王 龙龙【载于载于百家讲坛百家讲坛 (蓝版)(蓝版)2009 年第年第 7 期期】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光绪与明治,一个是泱泱大国拥有“九五之尊”的皇 帝,一个是狭小岛国“万世一系”的天皇。在同样被西方列强炮轰国门、蚕食威 逼的危急关头,他们奋发图强,变法维新,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然而,历史老人仿佛对光绪过于残酷,而对明治太过恩宠。明治维新演奏了一 曲气势恢宏的惊天绝响,使日本的变革获得巨大成功,一跃而成为近代列强, 雄心勃勃地与万国对峙;而光绪的变法仅历 103 天就惨遭失败,谱就了一曲国 脉悲歌,绘出了一个帝国的死亡拼图。 当

2、明治天皇以“民族之父”的形象光芒四射、蜚声东瀛时,光绪皇帝却以“瀛 台之囚”的身份独尝生命最后的悲凉时光。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同为一国之君, 命运却为何如此大相径庭? 性格篇:羊奶驯化与狼奶哺育性格篇:羊奶驯化与狼奶哺育 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经历,对其禀赋气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 的意义。 光绪 17 岁亲政,明治 16 岁亲政,同样是少年登基,勤于学习,本来都应 大有作为。然而,光绪在慈禧的控制、驯化下成长;明治则在武士的拥戴下即 位。光绪对慈禧敬之若神,又畏之如虎;明治则崇尚勇武,好勇斗狠,对身边 的武士师傅佩服有加。光绪长年生活在慈禧的冷酷威压下,养成懦弱动摇、乖 戾任性的矛盾性格;

3、明治则在武士们的精心塑造下成为果敢勇武、具有强烈武 士道精神的新型天皇。截然相反的性格,埋下了他们后来同途异运的人生伏笔。中国的帝王,绝大多数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光绪特殊的成 长史,更是一部辛酸不幸的奴化史。当时的清王朝,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已是 “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然而,面对艰难的时局,慈禧却置国家社稷于不顾, 首先考虑的仍是满足自己的政治欲望。她之所以将年仅 4 岁的爱新觉罗载湉扶 上皇位,完全出于一己之私,因为他是妹妹的儿子,而且幼主即位,容易驾驭。 光绪只不过是她君临天下的御案上一个不可缺少的摆设罢了。 据慈禧的贴身女官德龄郡主在瀛台泣血记中回忆:“光绪初进宫的时候, 太

4、后就嘱咐那一班服侍他的人,像灌输什么军事知识一样地天天跟他说,使他 明白自己已经不是醇王、福晋的儿子了,他应该永远承认太后是他的母亲,除 这个母亲之外,便没有旁的母亲了。 ” 既然是母亲,本该给幼年入宫的光绪一份母爱和关怀,可为了在这个孩子2幼小的心灵中强化她绝对权威的形象,使其言听计从,她无时无处不滥施淫威: “西太后待皇上无不疾声厉色,少年时每日呵斥之声不断,稍不如意,常加鞭挞, 或罚令长跪;故积威既久,皇上见西太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因此胆为之破。 ” (梁启超变法通议 ) 长此以往,光绪后来连听到锣鼓吆喝之声,都会吓得脸色大变。他每天必 做的功课,是到慈禧那里跪着请安, “不命之起,则

5、不敢起”。德龄回忆说: “(光绪帝)一至太后前,则立严肃,若甚惧其将死者然,有时似甚愚蒙。 ” 长年面对慈禧冷若冰霜的面孔,咄咄逼人的训斥,光绪没有童年的欢乐和 自由,变得抑郁多病、优柔寡断,更失去了作为至高无上的帝王独断乾坤的尊 严和君临天下的霸气。亲政后的光绪帝目睹国家的巨变,忧国伤时,也想有所 建树,但长期养成的懦弱性格使他遇事畏缩,根本不敢和慈禧相抗。待到戊戌 激变,大事临头,光绪便手足无措,任人宰割。 反观明治天皇,可以说,他是在凶悍的“群狼”簇拥下,喝着“狼奶”长大的。日本天皇的权力是通过武士集团与幕府的长期斗争得到加强的,最终,改 革派武士通过武力从幕府手中夺取了权力,并全力拥戴

6、天皇。拥有强大后盾的 明治天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光绪的身边只是一群手 无寸铁、软弱无权的书生,这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其实,明治天皇的童年遭遇并不比光绪好多少。1852 年冬,明治出生于京 都皇室宫墙外的一间普通小屋,其母亲中山庆子只是其父孝明天皇几十个宫妃 之一。当时正逢倒幕派与幕府进行殊死血战,谁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单 力薄的孝明天皇夹在中间左右摇摆,处境艰难。 贫苦动荡的童年使明治天皇天性胆小,1864 年倒幕的长州藩士兵与幕府军 激战时,炮轰宫廷,竟把 12 岁的明治吓昏了过去。朝臣们十分担心,他们意识 到对天皇进行“强健其体魄,野蛮其精神”的武士教育势在

7、必行。著名的“维新三 杰”之一的西乡隆盛担任明治的老师以后,让他接受军事化的训练,凡剑术、马 术、角斗术,都教给了他。到 20 岁的时候,年轻气盛的明治已经由一个文弱书 生变成了崇尚武功、争强好胜的武士了。 中日甲午战争是明治尚武精神、杀伐野心的一次大展示,他信心十足地主 持了这场战争。1894 年 7 月 25 日,他果断下令日军对停泊在朝鲜丰岛附近的 清军北洋舰队发动海盗式的偷袭。初战得手后,又先发制人,发布诏书诬陷中 国“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并立即对中国宣战。为了 便于直接指挥,明治迅速把大本营迁往广岛,日军士气大振。一直到第二年 4 月战争结束,明治天皇亲自督战

8、长达 225 天,他的行为对日本军队的疯狂侵略 无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894 年 11 月,日军攻占旅顺,两万中国人被屠 杀,欧美报刊报道了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 纽约世界报谴责旅顺大屠杀时说: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而这,又何尝不是明治本人的 真实写照!学习篇: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学习篇: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 光绪与明治,两人都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光绪比明治晚生 19 年,但光 绪的勤奋好学、孜孜不倦,比起明治来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光绪 6 岁上学,慈禧经过慎重考虑,给他选了两位师傅,内阁学士翁同龢 主要教光绪读书识字、四书五经,侍郎夏同善主要教他写仿格练字。此

9、外,还3指派御前大臣教光绪学满语文、蒙古语文和骑射。 翁同龢对光绪进行了封建伦理、帝王之学、经世时文和诗词典赋多方面的 教育,并在记载光绪学习状况的日记中经常写道:“读极佳,一切皆顺利” , “读 甚佳,膳前竞无片刻之停”, “读甚发奋,功课虽未照常,亦复八九矣。 ”每逢宫 中节日庆典,慈禧偏爱看戏,而光绪却常常一个人躲到书房读书、写字。连慈 禧也承认:“(皇帝)实在好学,坐、立、卧皆诵书及诗。 ” 此外,翁同龢还注意培养光绪的帝王美德, “濒以民间疾苦,外交之事诱勉 载湉”,强调为君治国要有“仁爱”之心。光绪十一年,15 岁的光绪在一篇声情并 茂的御制文中写道:“(君王)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

10、有忧民之意,爱之深, 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 ”其仁爱之心可 见一斑。他还在一首叫围炉的诗中写道:“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惟有 深宫里,金炉兽炭红。 ”自己身处炉火通红的皇宫,还能想到边塞苦寒的老百姓, 殊为不易。 在日本,拥护明治天皇登基的维新派也特别重视加强对他进行思想文化的 哺育。他们先后任命平田铁胤、加腾弘之、西村茂树等名流学者为明治侍讲, 向他讲授中国古典大学 诗经 资治通鉴 贞观政要等。 但在饱受儒学熏陶的光绪面前,明治天皇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小学生。而明 治 14 岁即位时,面对的同样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国家。那么,身为学 生辈的明治如何远远

11、超越老师辈的光绪,带领日本远远远跑在了中国前面呢? 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形态,似乎可以找到光绪与明治成长之路的差别。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日本人是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积极消化,强壮了 自身;而中国却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虽然抵御了一时寒冷,却无从改变根 本体质。从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文化的基本形态是“利我即存型”, 中国的封建文化则属于“非并存型”;从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是“全面摄取 型”,中国则是“部分摄取型”。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说:“日本人既是保守 的,又是欢迎新东西的。 ”这种以“无我”为中心型文化的心理传统,为近代日本 吸收西方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明治维新主要摄取

12、西方的科学技术,但也未忽 视法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包括欧美的近代思想和文学艺术。这种“全面摄取” 方式,是日本文化能够后来居上,迅速跳出封建囚笼,跨入资本主义世界的一 个重要原因。 光绪学习的课程和内容,都是严格按照培养一个封建皇帝的要求设计的。 他的老师如翁同龢、夏同善都是通过科举正途而博取功名的文职官员,具备很 深的封建思想、文化修养,却对世界大势、近代文明知之甚少。而明治的老师 大多有过留洋经历,文武兼备,不但有像平田铁胤这样的国学大师,还有加腾 弘之、西村茂树这样学贯中学的启蒙大师,使明治不但学习了封建传统政治伦 理,而且对西方近代思想包括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都多有涉猎,具有雄阔的视

13、野和开放的精神。 明治对西方文明的领悟和接受速度是惊人的。从他倡导对日本旧生活方式 进行天翻地覆的改造运动上,也足见其思想之先进、开明。他颁布断发脱刀 令 ,果敢地废除了日本人剃眉、染齿的千年旧俗,还把西式礼服确定为官员的 正式礼服。明治率先垂范,从衣食住行入手,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日本建 立起适应世界潮流的文明体系。 光绪对西方科技并非没有了解,他对西方文化和生活的强烈好奇并不逊于 明治。幼年时他就极为喜爱西洋玩具,像西洋钟表、火轮车、留声机都令他爱4不释手,各式西洋玩具堆满皇宫。潜移默化,光绪从喜爱西洋玩具发展到对西 方的坚船利炮和其他先进科技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听说世界上竟有一种能

14、以雷电般的速度一刹那间将信息发送出去的机器时,他怦然心动,立即下令替 他搞套收发电报的设备,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没多久,全国就用上了电报。在接受近代先进思潮的道路上,中、日两国进行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龟兔赛 跑。 1854 年,目睹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日本举国震惊,中国天朝的形象开始 崩溃。幕府末期的改革派佐久间象山振臂一呼,提出了“东洋道德,西洋艺术” 的口号,成为明治改革以至长远立国的基本方针,具体到文化教育上就是从培 养“和洋汉才”急转到“和魂洋才”。 按照象山的理解,洋学仍被限定在科技范围,采用西洋技术的目的,在于 维护、加强日本的政教。这种见解与中国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5、 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但是,致力于国家富强求变的幕末志士们更乐于吸收外来 先进事物,注重有效性、实用性。明治初年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这样评价改 革派武士:“这些人历来对中国的文学道义钻研不深,从儒学的深奥这个角度来 看,这些人不能不说都是些不学无术之辈。而正是这些不学无术之辈完成了维 新大业他们以一片武士道精神而重报国之大义,凡事一听说是国家的利益, 他们就会自动去做。 ” 尤其在幕末思想文化的冲突转变异常激烈的情况下, “东洋道德,西洋艺术” 的口号被仁人志士们接受后,不断得到突破和修改,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实 际上已把学习西方从科技扩大到适宜操作的制度、法律方面。 “东洋道德”的含义 被缩小

16、了, “西洋艺术”的范围被扩大了。而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清 传统体制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中学巩固地盘,以便维持 封建正统的地位。所谓中学、西学之争,其实争的是清统治集团背后的现实利 益,而不是学术上的真理、强国的策略。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正是不同的制度观念和文化背景,造就了光绪和明治 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治国眼光。光绪与明治的视野、见识之间的差距,在中、日 分别组织的两次出国考察中也暴露无遗。 1887 年 7 月 24 日,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光绪钦定傅云龙等 12 人分赴欧 洲、亚洲、南北美洲游历考察。但由于动机不明、立意不高,光绪仅要求游历 官员考察外国地形要隘、军事设施、制造厂局。由于考察目的仅仅是“详细记载, 以备查考”,缺乏借他山之石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明确意图,这次轰动一时的派遣 游历竟成为一次华丽的走秀。而这批宝贵的人才也被置之一旁,很少被重用, 这次游历的调查研究成果在近代史上默默无闻,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戛然而止。而与此类似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不久,1871 年就派遣以政府首脑右大臣岩 仓具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