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化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0177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社区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诸城农村社区化调查诸城农村社区化调查作者:齐淮东 逄春阶 陈中华历史的脚步坚实向前。在改革开放步入第 30 个春秋的今天,在经历了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化等一次次改革浪潮之后,农 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下一步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走向何方?许多地方 都在探索。诸城市紧紧抓住农村社会建设这个与农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但又相对薄弱的重要环节,从为农民提供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务入手,去年起 推行农村社区化建设,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同时对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诸城采访,所

2、见所闻,记者深切体会到:农村社区化,是新时期、新起 点上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缺失催生农村社区想要“盖个章”、看个病、问个“说法”,来回就得一整天,有时还找不 到办事人员,跑两三趟未必能办成。这是以前许多诸城农民的真实写照。前松 园村 56 岁的王作林就为此吃过苦头。村子离市区 15 公里,离街道驻地 25 公里。2006 年 9 月,王作林的岳母病 故,因为是五保户,按政策,4000 多元的住院费、火化费应由村集体承担,但 村里说“没钱给”。王作林骑着辆“老来乐”三轮车,跑了市里跑街道,问完 民政找信访。“答复得挺好,就是办不了事。”王作林说,“人家管着成百成 千个村呢,咱这点小事

3、可能也顾不过来。跑了几趟我就灰心了,还不够折腾人 的呢!”去年 7 月 28 日在全市首批试点运行的舜王街道松园社区服务中心,帮他解 了这道难题。王作林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新设的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工作人 员受理后 3 次到村里协调,讲政策,出主意,最终说服村里如数支付。事儿虽小,但王作林心里很温暖:“政府就在咱身边,办事方便多了!”把政府的公共服务送到农民身边,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 务,正是诸城社区化建设的初衷所在。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诸城不是在部分 特定区域如城郊搞社区化改造,也不是把村庄“翻牌”成社区,而是在全市农 村规划了 208 个社区,每个社区一般包括 5 个村,在中心

4、村设社区服务中心, 所服务的村庄一般在 2 公里半径内。这样,全市 1257 个村庄都纳入了“2 公里 社区服务圈”。“建设农村社区,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缺乏的问题,打破公共 服务产品供给上的城乡二元结构。”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说。在农村,公共服务缺失是普遍现象,比起城镇居民,这里医疗卫生、治安 警务、社会保障条件差,环境面貌、文化体育等软硬件建设更不可同日而语, 办事不便、生活不便、就医不便诸多的不便使一些农民产生了“厌农”心 理,生活再富足,当个“城里人”仍是他们的梦想。但在现阶段,即使像诸城 这样年生产总值超 30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16.3 亿元的经济强市,让多数农 民进城入

5、镇仍不现实。现在全市 107 万人口,城镇人口不过 30 多万。如何服务好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是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舜王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治国回忆说:去年 6 月初,邹庆忠就农村社区化服 务到舜王街道调研,来到后松园村,看到村委会办公院内有部分闲置房屋,当 即安排我们从这里开始先行一步,学着城区那样搞社区化服务试点。一同试点 的还有 6 处乡镇(街道)的 18 个社区。这一试,就引来了像王作林们的良好反 响。民意如镜,照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改革方向。去年 8 月 3 日,市委、市政 府下发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试行), 11 月 6 日正式出台关于推 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意见,在全市规划建设

6、 208 个农村社区和社区服 务中心。至此,农村社区化建设在诸城全面展开。到今年 5 月底,全市已建成 196 个农村社区,剩下的 6 月份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社区服务中心设有医 疗卫生、社区警务、社会保障、灾害应急服务、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 育、社区志愿者 8 个服务站(室)和 1 个办事服务厅,为农民群众就近提供 “一揽子”公共服务。在诸城采访,问及“社区给您带来的最大方便是什么”,被采访农民大多 选择了“看病”。社区卫生室是乡镇(街道)医院的派出机构,每个都配备了 3 名以上专业医生、护士,门诊零收费,药品零加价,农民很是信赖。今年的 头五个月,社区卫生室的营业总收入超过乡镇(街

7、道)医院。政府职能转变依托农村社区诸城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定位很明确:它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与所 服务的村(居)不存在隶属关系,不干涉村级内部事务,也不是以生产经营为 主的经营性组织,职能就是为社区内包括外来流动人口的全体居民服务。贾悦镇公安派出所所长张中栋感言社区建得“太及时、太有必要了”。他 说,上级一直要求“警力下沉”、“警力前移”,但全所只有 22 个民警,沉到 每个村不现实,一般是有了案子才进村到户,偏远的村出警需要半个多小时。 现在,全镇建立了 20 个社区,每个社区都设有警务室,所里除了他和一个户籍 员,其他人都派到社区去了,出警时间缩短到 5 分钟以内。警务进社区,实实在在转

8、变了公安职能。贾悦镇大马庄村周围是草莓产销 基地,前几年,大马庄草莓市场被几个地痞把持着,欺行霸市,群众敢怒不敢 言。派出所民警臧继亮入驻社区警务室后,正赶上换发二代身份证,他与两名 协警挨个送到户,同时排查治安隐患,从群众那里取得了确凿证据,将 5 个地 痞一网打尽。“过去群众是怕警察、躲警察,认为警察进家门准没好事,现在 见了我们可亲呢,有点烦心事也想找我们聊聊。”臧继亮说。社区民警直接面对千家万户为农民服务,效果立显。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大 队长王波介绍,去年 8 月至今年 5 月,全市农村刑事发案同比下降 41.5%,盗 窃大牲畜等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 53.4%,有 65 个社区实现了刑事

9、零发案。“服务”二字并不是新鲜字眼,它是各级政府的本职所在,但说来容易做 到难,长期以来,政府的主要职能还局限于“管理”。农村社区化让服务真正 “落了地”,也让更多的人有了用武之地。解留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研军是舜 王街道的劳动保障所所长。他说,以前在街道办公,多数时间坐在办公室里, 一个月的工作几天就能干完。平时看上去像个“官儿”,其实心里很空虚,没 成就感。但你不坐办公室,来办事的找不到人就空跑一趟;即使经常下基层,全街道 110 个村 2.7 万户,实际情况很难及时掌握。现在有了社区这个平台, 离老百姓近了,一开门就有来办事的,感觉充实多了!众流归一。越来越多的部门、单位感受到农村社区化在

10、转变职能、创新开 展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像基层党建、国防教育、司法调解、劳动保障以及 “农家书屋”建设等等,都在社区服务中心找到了有效平台。有专家将此归结 为农村社区化建设的“生发效应”。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 庞大而分散的乡村,许多部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无法深入,只能浮在面上。农 村社区的建设,使各部门借此深度参与农村社会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真正落在 实处。产业优化升级呼唤农村社区诸城是农业产业化的起源地之一,“公司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给当 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活力,给农民带来实惠。但随着时光的推移,诸城人发 现,在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他们遇到了瓶颈制约。首先是标准

11、化生产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迈向国际化,而它的前提是生产的标准 化。随着国内外用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特别是“绿色壁垒”的 凸显,标准化生产成为必然选择,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显然与之不相适应。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诸城外贸公司靠肉鸡加工、出口带动 百万农户养鸡致富。董事长王金友告诉记者,他们早就按标准化生产要求,统 一供雏供料,统一供药防疫,统一收购宰杀,除了 188 项国家标准,还制定了 46 项企业标准但这种标准化养殖成本高,一个专业村或大型养鸡场就需要配一 个防疫员,工作人员生产、生活也很不方便,稍偏远的村更是难以搞标准化养 殖,发展因此受到制约。现在有了

12、社区服务中心,各种服务功能齐备,解了他 们的后顾之忧。王金友向记者透露,他看中了社区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防疫员 等技术、服务人员等都准备往那里集中,为周边的养鸡户服务,这样就消除了 死角;同时选择 100 个农村社区合办 100 个标准化养鸡场,年增肉鸡出栏量 6000 万只,相当于现在的全部标准化养鸡规模。其次是集约化经营问题。农业产业化要求经营集约化、规模化,这也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但在 村与村甚至户与户之间,由于缺乏直接、紧密的协作渠道,往往各自为战,难 以形成规模。辛兴镇东辛兴村附近是市烟草公司的黄烟种植基地,2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就有 46 个。过去农户之间土地使用权交易大多私下进

13、行,经常引发纠纷,适度 规模经营举步惟艰。社区成立后,镇里在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土地流转中心, 依法规范化办理,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到今年 5 月,社区内涉及土地流转 2345 户,流转土地 13226 亩,形成了 1.1 万亩的黄烟农场。东辛兴村农民季维 伙将 3.6 亩土地通过流转中心流转出去,每亩租赁费 450 元,腾出时间进企业 打工,年收入 2 万元,加上其余粮田收入 2100 元,全年收入比土地流转前多出18000 元。三是社会化服务问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大小小的企业散布于农村,但由于公共服务缺失, 企业要花很大的气力去办社会事业,既增加了负担,又造成重复建设。而发展 现代农业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 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同样是一村一户解决不了、解决 不好的。社会化服务是他们的迫切需求。枳沟镇乔庄村是个大自然村,3100 口人,村里企业多,其中桑沙集团在乔 庄村建了 2 个厂,用工高峰期,需要 800 人左右。靠近国道的小卖部、批发部、 物流配送等个体户有 170 多家,外来人口 2000 多人。虽然经济状况好,但毕竟 是在农村,社会化服务跟不上,一家家企业只好自办幼儿园、卫生室、保安队。 去年,以乔庄村为中心村建起社区,桑沙集团主动投资 50 万,帮着扩建了社区 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连锁购物超市也紧随而至。乔庄村党支部书记刘 正光介绍,现在王村、善市村、殷家庄的孩子和附近企业的孩子都往这里的幼 儿园送,4 个教师全是幼师毕业,素质不比城里的低。农村社区化,于千呼万唤中顺势而生。也许它在诸城率先出现有某些偶然 因素,但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从它所产生的显著效果看,则可归结为一种 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