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004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 年 12 月21 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党中央、国务 院审时度势,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 中部发展潜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三农问 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加快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 起的战略决策,这对于我国抓住机遇,扩大开放,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

2、、湖南 6 省,人口占全国的 28.1%,农 村人口超过全国的 30%;人均 GDP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84%,是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 40%左 右。中部地区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高 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是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桥梁和纽带,区 位十分重要。中部地区以 11%的土地生产了全国 31%的粮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地位;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对支持我 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中部地区发展,不仅是

3、中部地区自身发展的 要求,也是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事关我国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大局。交通运输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 键。加快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推动中部地区交通运输快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部 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支撑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推进我国东西融合和南北对接十分迫切和重要,有利于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有利于充 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等综合资源优势,有利于 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利于提高中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

4、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中部通,则全国通;中部活,则满盘皆活” 。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关系到全国 交通的畅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促进中部崛起,交通要先行,当务之急要 加快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中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部地区交 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公路水路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一)中部地区综合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交通主通道已经初步形成。2004 年,中部 地区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线路总规模达到 50 万公里。京广、京九、陇海等铁路干线贯穿 中部地区,京珠、连霍、沪蓉高速公路

5、基本建成,长江黄金水道横跨湖北、湖南、江西、 安徽四省。(二)公路水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质量明显提高,公路水路运输服务体系 初具规模,在综合运输中发挥突出作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高速公路里程从 1995 年的 535 公里增加到 2004 年的 8396 公里,二级以上公路由 1995 年的 2.4 万公里增加到 2004 年的 7.9 万公里,公路密度由 1995 年的 25.7 公里/百平方 公里增加到 2004 年的 44.5 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级航道通航里程由 1995 年的 1.5 万公里增 加到 2004 年的 1.8 万公里。通航 500 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

6、道由 1995 年的 3105 公里增 加到 2004 年的 3750 公里。到 2004 年底,中部地区公路客运站超过 2500 个,货运站超过 250 个;港口泊位近 6300 个。营运性载货和载客汽车分别达到 109 万辆和 33 万辆,运输船舶 5.5 万艘。公路 客运站年平均日发班次近 27 万次,日旅客发送量接近 420 万人次,乡镇和建制村通班车率 达到 99%和 81.5%。已有 15 个港口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2004 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 45 万 TEU。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线路总里程为 48.5 万公里,占综合运输设施线路总里程的 97%。在主要交通通道上,高速公路承担

7、着快速、高附加值的货物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通道运输作用;在区域内部及广大的农村,公路运输占主导地位。2004 年,公路水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达到 38.6 亿人次和 200 亿人公里,分别占区 域全社会客运总量的 94%和 48%;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达到 31 亿吨和 3000 亿吨公里,分 别占区域全社会货运总量的 78%和 35%;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1.5 亿吨。过去十年,中部地区公路水路客运量增长了 40%、旅客周转量增长了 71%,货运量增 长了 47%、货物周转量增长了 85%,同期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 1.7 倍,交 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

8、的支撑作用。(三)尽管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中部地区高等级公路通道数量 少、能力不足,公路网络通达深度不够,农村交通落后,长江等主要水运通道作用尚未充 分发挥,内河航道通航等级偏低,港口功能不完善,不适应未来中部崛起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促进中部崛起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交通运输特点,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要求,加快 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和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为宗旨,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主导,以提升公路水路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 力和发挥交通先导作用为目标,以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强化交

9、通的通道 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主线,以国家相关交通发展规划为指导,突出强调跨省重大公路水路交 通基础设施的布局衔接和功能互补,全面推进中部地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 协调发展,加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水运优势,确 保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要求,加快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方向和重 点是:(一)强化通道建设,全力构建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中部地区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连北,辐射八方,是全国交通运输的通道和枢纽。 加快中部地区高速公路通道建设,首先是形成全国综合运输通道,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 互补、相互促进、

10、共同发展的交通运输格局;同时,也为促进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 转移,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东融西进,接南连北, 将交通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条件,加强中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 等的通道建设,是中部地区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二)注重路网改善,扶持国道改造升级中部六省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5.2 个百分点,平均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 水平低 6.7 个百分点,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高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 原因。中部地区各省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中原城市群、 “昌九”工业走廊、大运经济带、 皖江经济带等为依托,加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11、,培育若干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 是中部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中部地区要发挥中部农业、资 源、人力以及传统工业基础等优势,加快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 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富有中部特色的经济发 展格局。中部地区在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实现新的经济格局中,要求增强干线公路对城市发展和产业聚集的引导和支撑能力,在重点发展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的同时,加强干线路网 建设,尤其需要加强国道改造升级和一级公路建设,以促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 内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和壮大。(三)加快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建设“村村通”工程公路交通是

12、中部广大农村地区最基本的运输方式,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尤其是通村公 路建设,提高农村交通网络的通达深度和覆盖水平,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提高农村客运 服务水平,切实为农民群众改善出行条件,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例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首先要发挥中部农业优势。农村公路建设对于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农村公用 事业,加快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交流 融合,缩小城乡差距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长江黄金水道横跨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

13、、江西、安徽四省,区域内长江干流航道长 达 1420 多公里,丰水期 5000 吨级海船可直达武汉,区域内湘江、汉江、赣江、信江、合 裕线等主要支流连接长江航道形成通江达海的运输优势,长江水运已成为中部地区内外物 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沿江冶金、石化、电力、汽车等重化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 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部地区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 中部地区要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 制造业,需要充分利用长江运输大通道和水资源优势,以加快沿江经济带的形成,是中部 沿江四省实现经济更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快长江航道和港口建设,在更

14、高水平上不断满 足中部地区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五)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重点构建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客货运综合运输枢纽中部地区是我国东西、南北联系的通道和枢纽,是全国东西、南北产业带的“中游” 和交汇处,客观上具备发展现代大市场,促进大流通的区位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 发挥中部地区作为全国交通运输枢纽的区位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求 中部地区加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客货运综合枢纽建设,加强以港口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物 流综合枢纽建设,逐步建立起体现“客运零距离换乘” 、 “货运无缝衔接”功能的综合运输 站场体系。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布局规划(

15、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眼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充 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按照“强化通道、完善网络、突出枢纽、注 重服务”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全面提升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 务水平,强化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适应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需求, 为中部地区崛起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二)发展目标争取用 10 年左右时间,中部地区致力于形成完善、高效、和谐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建成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服务优质、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的客货运输系统, 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和谐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率、低

16、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1、公路交通:形成通道能力充分、网络结构合理、枢纽功能完善、客货运输便捷、管 理运营高效、支持保障完善、环境友好和谐、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公路网络和公路 交通运输体系。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各省与相邻东部地区间至少形成 2 条以上的高速公路通道,各省与相邻西部地区间至少形成 1 条高速公路通道,实现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到 东部沿海地区当日到达,实现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省会至地市级城市高速公路连接。地市 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并覆盖县级以上节点,所有地市 30 分钟上高速公路、县城 1 小 时上高速公路,以 6 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半日交通圈覆盖整个中部地区。干线公路网络化,公路等级力争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所有县级行政中心实现 二级以上公路与高速公路连接,县与县间基本实现二级或以上公路连接。农村公路实现全面覆盖,县到乡实现三、四级公路连接,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 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路网养护及时、通畅便捷。中心城市建成方便高效的转运系统,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 、 “货运无缝衔接” 。 建成大中城市运输枢纽,基本建成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