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银平脱鸾凤纹镜赏析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39791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4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金银平脱鸾凤纹镜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代金银平脱鸾凤纹镜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金银平脱鸾凤纹镜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金银平脱鸾凤纹镜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金银平脱鸾凤纹镜赏析唐代金银平脱鸾凤纹镜赏析时间:2014-11-07 15:06:53 来源:新民晚报唐镜厚实细腻,制作精致,种类繁多,缤纷绚烂,体现了工艺技 巧与艺术装饰的完美结合,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国力 强盛、社会开放的“盛唐气象”下,唐代在铸镜工艺上实现了许多创新, 出现了金银平脱镜、贴金银镜等多种特种工艺镜。此枚金银平脱鸾凤 纹镜便是唐代高超铸镜工艺的代表之一。所谓金银平脱镜,在制作前并不装饰镜背,在镜背上仅有一圈宽 宽的边缘。先把黄金或白银通过模子等制成薄片,再裁剪出所需的饰 片,或在这些金、银薄片上压印、錾刻出纹饰,再用胶漆等将金、银 饰片贴到镜背上去,镜背的空

2、白处亦填上漆,如此髹漆数重后,再细 加研磨,使金、银饰片构成的纹饰更清晰地脱露出来。金银平脱往往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纹饰与漆底在同一平面,另一种是纹饰高出漆底。 类似的这些在镜背上附以金银的技术早在唐代以前就已出现,但尚不 成熟;唐代则有了很大的提高,纹饰皆精美异常,呈现高浮雕的效果, 题材也丰富多彩,鸟兽花卉无所不及,可谓盛矣!此镜直径 14.9 厘米14.9 厘米,四方委形,圆钮,花枝钮座。银 质缠枝绕钮一周,伸出八个金花蕾。四组鸾凤环绕花丛飞翔,银鸾凤 各含一株花枝。钮的上下各有一株金花枝,其两侧各有金鸟;钮的左右 亦各有一株金花枝,其两侧各有金蝴蝶。端观此镜,只怕给人留下最 深印象的就

3、是那些一片片的构成精美花鸟纹饰的金、银薄片了吧,它 们不但呈现了一幅花团锦簇、鸾鸟呈祥的图画,更以金、银本身的耀 眼、华丽、富贵之气完美地烘托、注释了图画的精神与内涵,因为有 了它们,所谓富贵、吉祥方才名副其实、实至名归。以金、银之质,竟然可以被打造得如此微小、细薄,仿若它们本 就是镜背的一部分似的紧紧地贴附于镜背之上,完全看不出来二者之 间原属“陌路”;更难得的是能以如此微小的薄片制出如此繁琐、复杂、 精致、美丽的纹饰,使得那些鸾鸟、蝴蝶、花枝仿佛是活的、只是暂 时停歇于镜背上一般。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看到了此等实物, 才会明白人们历来对唐镜“工艺技巧与艺术装饰完美结合”的赞誉诚然不 虚

4、!也只有看了此等实物,也许才会明白为何唐人如此钟爱金、银平脱 之器,也许只有这样富丽堂皇、精巧雅致的完美方才能映衬唐人心中 雍容华贵、大气磅礴的“盛唐气象”!这些金银平脱之器因为耗费金银,且制作不易,政府多次下诏禁 止制作,但始终屡禁不止。所谓“上之所好,下必甚之”,在皇室如此钟 爱金银平脱之器的情况下,想隔绝它在民间的流行,实在是为难人。 这就要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唐玄宗,正是他的大力推进,才使得唐 镜成为中国古代铸镜史上的华丽巅峰,而金银平脱之器也正是在唐玄 宗开元天宝时期大为流行。他的宠妃杨贵妃就曾将金银平脱器皿,如 金银平脱盘、金平脱宝枕等赏赐给“儿子”安禄山。唐明皇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

5、为“千秋节”,规定当日王公以下都 得贡献铜镜,他本人也会在当天接见朝臣和外国使节,对四品以上朝 臣赐铜镜。那些被赐予朝臣的铜镜往往镜背贴金,被称为“金镜”。为了 铸造贡镜,当时的政府竭尽能事。端午节时,扬州的铸铜工匠们就集 中起来共同铸镜,他们将造出的镜子称为“百炼镜”,因为铸这些镜子的 铜都是经过百次以上提炼。工匠们又为“百炼镜”设计了精美的图案,并 将其铸在镜背上,再用玉屑金膏细心摩擦,把镜面打磨得光亮明净。 大诗人白居易曾在百炼镜中描述了此等盛景:“百炼镜,熔规非常 规,日辰置处灵且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午时,粉金膏磨莹 已,化为一片秋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史手自封。”可见当时 官府对铸造“贡镜”的重视。不过历史的狼烟终究将一切奢华化为灰烬,安史之乱后,唐肃宗、 代宗数次下令禁止制作金银平脱之器。随着大唐国力的衰落,此等金 银平脱之器的制作也逐渐衰落,及至宋代,已几乎绝迹。唐宋之际的 历史嬗变呈现着政治、经济剧烈变幻的同时,也没落下微小的铸镜工 艺,从此中国的铜镜便告别了它华贵、雍容的辉煌年代,与中国的历 史一起踏上了内敛、平实的另一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