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39161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 年版)年版)第一章第一章 病原学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 RNA 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 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 8个不同的 RNA 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 7 个 RNA 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 10 和 11 种蛋白。由于

2、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 RNA 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 16 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 9 个亚型(N1-9)。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和甲3型流感病毒相同,

3、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 16 种血凝素亚型和 9 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 56 30min 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 pH 值5 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第二章第二章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

4、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 3-4 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国家流感中心网站()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一、概况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4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甲型流

5、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二、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 3-6 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 H5N1 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 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三、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

6、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5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四、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 2-3 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五、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特定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相关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1.妊娠期妇女。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

7、应用免疫抑制剂或 HIV 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及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被看护人员、19 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3.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BMI=体重(kg)/身高 (m) 2。4.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5.年龄65岁的老年人。第三章第三章 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和病理6一、发病机制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 HA 结合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嗜人类流感病毒的2,6 受体存在于上、下呼吸道,主要是在支

8、气管上皮组织和肺泡型细胞,而嗜禽流感病毒的2,3 受体存在于远端细支气管,肺泡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丙型流感的受体为 9-O-乙酰基-乙酰神经氨酸。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病毒包膜上含有 M2 多肽的离子通道在胞内体中被酸性 pH 值激活,使核衣壳蛋白释放到胞浆(脱壳)。核衣壳蛋白被转运到宿主细胞核,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病毒核蛋白在胞浆合成后,进入胞核和病毒 RNA 结合形成核壳体,并输出到细胞质。病毒膜蛋白经完整加工修饰后,嵌入细胞膜内。核壳体与嵌有病毒特异性膜蛋白的细胞膜紧密结合,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颗粒(芽生)。NA 清除病毒与细胞膜之间以及呼吸道黏液中的唾

9、液酸,以便于病毒颗粒能到达其他的上皮细胞。最后,宿主的蛋白酶将 HA 水解为 HA1 和 HA2,使病毒颗粒获得感染性。流感病毒成功感染少数细胞后,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季节性流感病例中只有极少数有病毒血症或肺外组织感7染的情况。在人 H5N1 禽流感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的病毒载量要比上呼吸道高,咽喉部的比鼻腔的高,有时会出现病毒血症、胃肠感染、肺外传播,偶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在心、肝、脾、肾、肾上腺、肌肉、脑膜中检出病毒,也可从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脑脊液中检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后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的异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肺功能研

10、究也可发现有限制性和阻塞性换气功能障碍、伴有肺泡气体交换异常、一氧化碳弥散能力的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流感临床症状可能与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有关。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可导致 IL-6、IL-8、IL-11、TNF-、RANTES 和其他介质的产生。临床人体感染试验中,鼻腔灌洗液中的一系列细胞因子都会升高,包括:IFN-、IFN-、IL-6、TNF-、IL-8、IL-1、IL-10、MCP-10 和 MIP-1/MIP-1,血液中的 IL-6 和 TNF-也会升高。人 H5N1 禽流感死亡病例中 MCP-1、IP-10 及 MIG 等细胞因子往往过度表达,这可能是造成人禽流感患者

11、重症肺炎和多器官损伤的部分原因。二、病理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的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的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致命的流感病毒性肺炎病例中,病理改变8以出血、严重气管支气管炎症和肺炎为主,其特点是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细胞广泛坏死,伴随有纤毛上皮细胞脱落、纤维蛋白渗出、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充血、间质性水肿、单核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后期改变还包括弥漫性肺泡损害,淋巴性肺泡炎,化生性的上皮细胞再生,甚至是组织广泛的纤维化。严重者会因为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肺炎,多为弥漫性肺炎,也有局限性肺炎。流感病例外周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12、淋巴细胞相对升高,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一般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肺炎的程度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但免疫病理反应对疾病影响程度仍未清楚。流感死亡病例中常伴随其他器官病变,尸体解剖发现,1/3以上病例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以及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第四章第四章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1-7 天,多数为 2-4 天。一、临床表现(一)流感症状及体征。(一)流感症状及体征。1.单纯单纯型流感。型流感。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

13、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9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 天可恢复。2.中毒型流感。中毒型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3.胃胃肠肠型流感。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 天即可恢复。(二)特殊人群的(二)特殊人群的临临床表床表现现。 。1.儿童。儿童。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超过 40%的学龄前儿童及3

14、0%的学龄儿童罹患流感。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少见,但易合并肺炎,常有败血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小儿,流感病毒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2.老年人。老年人。65 岁以上流感患者为老年流感。因老年人常常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原发病,因此老年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快,发生肺炎率高于青壮年人,其他系统损伤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电图10异常、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

15、塞,也可并发脑炎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等。3.妊娠妊娠妇妇女。女。中晚期妊娠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除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易发生肺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胎死宫内。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发病 2 天内未行抗病毒治疗者病死率明显增加。4.免疫缺陷人群。免疫缺陷人群。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人群、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流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由于易出现流感病毒性肺炎,发病后可迅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

16、病死率高。(三)重症病例的(三)重症病例的临临床表床表现现。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性肺炎。季节性甲型流感(H1N1、H2N2 和H3N2 等)所致的病毒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心肺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还可在青壮年、肥胖人群、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和妊娠妇女等人群中引起严重的病毒性肺炎,部分发生难治性低氧血症。人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常可发展成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或 ARDS,病死率高。2.肺外表肺外表现现。 。11(1)心脏损害: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升高、心电图异常,而肌钙蛋白异常少见,多可恢复。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2)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脊髓炎、横断性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局灶性神经功能紊乱、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3)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