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38070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效果分析我公司是成立于国家“一五”期间的棉纺织企业,现已有 50 年的生产历史。在生产过程中曾几次对原有的开清棉设备进行了部分改造和更新,但是仍不能适应当前纺纱、坯布质量的要求, 为此,我们在学习先进企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又对现有开清棉工艺流 程进行改造及工艺参数调整。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工艺研究试验,试验表明开清棉流程改造与工 艺调整不但降低了能源消耗,而且成纱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与提高。 1 开清棉设备工艺流程的调整方案 1.1 开清棉设备工艺流程的调整 我厂原开清棉工序流程为: A002A 型抓棉机A006B 型混棉机-P01 型豪猪开棉机一 FA

2、022-6 型多仓混棉机-A036B 型开 棉机A092A 型棉箱给棉机*2-A076C 型单打手成卷机*2 对原有开清棉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改造时,去除 P01 型豪猪开棉机及FA022-6 型多仓混棉机, 使开清棉的工艺流程缩短为一抓、一混、一开、一清的工艺流程,此流程不是简单的减少配备机 台,而是通过对各主机间的工艺参数调整与改进,充分发挥单机的功能,使其更好地相互配合, 完成开清棉工艺流程所需要的精细抓棉、柔性开松、均匀混和、高效除杂的任务,并使之降低能 源消耗。 12 有关开清棉各单机改造与工艺优化 合理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成卷,混和除杂是基础,首先是原棉开松,结合早落、少碎、 多排的

3、原则,对 A002A 型抓棉机进行改造,要求抓棉的棉束要尽量细小均匀,为此将打手速度从 原 740 rmin 改为 960 rmin;打手伸出肋条距离由 5 mm 改为2mill;打手肋条上方进行补风孔 改造;提高小车回转速度(变速箱主动齿轮由 20 齿改为 23 齿),下降主动齿轮改为 9 齿11 齿;打 手刀片刀口要求保持锋利完好。原棉经拣杂后进行统一打包,按照配棉成分绘制排包图,填缝 补齐,使之小车回转中均匀抓取棉束,实现精细抓棉、微束喂给。改造后抓棉机运转效率可达 到 90左右。 做好 A006B 型混棉机人口气流气压配置,依靠气流的作用使纤维在基本无损伤的情况下,排 除尘杂和短绒,并

4、做到在保证棉流输送畅通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棉流速度,以减少纤维与管道摩擦 揉搓,减少棉结与索丝的产生。角钉帘速度由 75mmin 改为 120 mmin,角钉帘压棉帘隔距由 50mm 改为 20mm,均棉罗拉速度由 193rrain 改为小于160rmin,打手速度降为 340rmin;豪猪 弧形板打手距离调节至 8 cm10 cm。 A036B 型开棉机在保证开松、除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其打手速度,加大打手与尘棒之间进、 出口隔距,抬高给棉罗拉位置,增加补风口使之达到减小纤维损伤、有利于排除杂质的要求。降 低给棉罗拉速度,由原 53rmin 改为 40rrain(被动链轮由 35 齿改为 39

5、齿),使给棉罗拉运转率 保持在 90以上;适当加大棉箱储棉量,将棉箱中间调节板后移,在后棉卷罗拉的后上方调节板 处加装一块弧形板(不超过后罗拉中心线);给棉罗拉抬高 5 mm;打手剥棉刀隔距由 16mm 改为 6 mm;将原机上前撑挡面板改为开长孔,以增加补风量;去除车肚中间死、活箱隔板,前后箱贯 通;打手速度从 530 rmin 降为 430 rmirl;打手尘棒隔距进口10 mm,出口 18 mm;尘棒隔距 及除杂角度以机外手轮调节。 清棉机的任务是继续开松、除杂、均匀混棉,并制成一定规格的棉卷。为此作了如下改进: 其一,A092A 型双棉箱给棉机上方的 A045B 型凝棉器风扇速度由原1

6、150rmin 改为 900rmin;均 棉罗拉角钉帘隔距调至最小,以保证棉束达到最小状态;使均棉罗拉速度降至最低,以减少索 丝的产生。同时,保证棉箱内的棉层瞬时密度稳定,均匀混和输送,达到后部流程中开松均衡, 减少纤维损伤,提高棉箱运转效率。经以上改进后,A092A 型双棉箱给棉机运转率已提高到 90 以上。其二,A076C 型单打手成卷机,作为开清棉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其任务是继续进一步的 开松除杂,并最终成为均匀合格的棉卷,为此对该机进行了部分工艺参数的调整:打手天平罗 拉距离由原 10mm 改为 12 Him;天平罗拉天平曲杆隔距偏紧掌握;天平曲杆刀口后移 1 mm;小过 棉板抬高 3

7、cm5 CHI;大过棉板尾部缩短 9 cm,尘笼两侧三角镀锌钢板与墙板加木条收缩棉流通 道宽度使棉卷变窄,减少棉层与两侧小墙板的摩擦,从而减少棉结、索丝的产生。 2、改造效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设备改造及工艺参数调整后,虽然缩短了工艺流程,开清棉的落棉量减少,但总除 杂效率却有所提高,节约了用棉。同时,由于降低了各打手速度,棉卷中的短绒有所下降;索 丝、棉结均大幅度减少,且棉层纵向、横向均匀度亦有所改善。以CJ 145 tox 为例,经测试棉 卷正卷率提高至 97,棉卷重量不匀率为 0708。原棉与棉卷疵点统计如表 1 所示。从表 1 可以看出,棉卷疵点合计比原棉疵点合计下降 2727,棉卷棉结比

8、原棉下降 583,棉卷索 丝比原棉下降 625。 表 1 CJl45 tex 品种原棉与棉卷疵点统计 纤维长度试验分析如表 2 所示。从表 2 的试验分析可看出,主体长度和基数改前与改后对 LC,改后 的纤维主体长度与整齐度有所改善,短绒率改后比改前降低 317个百分点,10mm 以下短绒率改后 比改前降低 103 个百分点。 表 2 C9145tex 品种纤维长度试验分析 开清棉除杂效率试验分析如表 3 所示。 表 3 CJl45tex 开清棉除杂效率试验 单位: 注:改前是开清棉没备工艺流程五套车,改后是开清棉工艺流程四套车,改前四套车与五套 车的工艺流程相同。 通过测试对比,除杂效率改后

9、比改前提高 365,制成率也有所改善。经测试开清棉各单 机用电总合改后比改前降低大约 2015左右。由于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参数调整,不但 改善了棉卷质量,而且节约用电、用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有利于成纱条干水平提高。成纱质 量对比如表 4 所示。从表 4 的试验分析可以看出改后比改前成纱质量显著提高。 表 4 CJl45tex 成纱质量对比 3、结语 通过开清棉设备改造及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的调整,减少了对纤维损伤,改善了成纱质量。 特别是通过流体力学理论在开清棉设备中的合理应用,实现了纤维的快速合理转移,降低了纤 维在生产过程中过多的打击与摩擦,从而减少厂对纤维的损伤以及棉结的产生,提高了棉卷质 量,降低了能源消耗。当然,在优化工艺参数方面还要进一步的努力,认真研究棉结杂质与短 绒的关系,进一步达到降低成纱棉结杂质,减少短绒增长,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之目的。目 前,我们也准备在原有设备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器、新工艺,真正达到明显提高纺纱质量, 降低消耗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