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7252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大安全目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项安全目标及措施叶城县人民医院护理十项安全目标及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目标一、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准确性。1.1 在病人入院时,佩戴“腕带” ,详细填写腕带中的信息,包括姓名、科室、性别、住院号、床号、年龄、族别,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应在“腕带”与“床头卡”中标识,特殊科室根据科室特点及病人情况增加科室电话号码等信息。1.2 规范使用床头卡,患者的固定信息如姓名、年龄、民族、住院号、医保类型、住院日期等填写在床头卡上半部分,其它动态信息如护理级别、饮食、输血病人血型、手术、置管护理等各种动

2、态信息填写在床头卡下半部分,予以警示提醒。方便医护人员更好的识别患者身份及相关信息。1.3 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或提供任何其它治疗和操作时,认真落实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住院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并核对治疗卡、处置单信息与腕带、床头卡信息是否一致。1.3.1 对清醒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病人自己报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置单、治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1.3.2 对昏迷的病人进行查对时,由陪护报病人姓名,护理人员查对处置单、治疗卡、腕带、床头卡等信息识别患者身份。1

3、.3.3 患儿输液或各种处置时、由家长报患儿姓名、年龄等信息。1.4 输血病人,认真核对输血单信息,并履行谁执行谁签名制度。输血前、输血时必须两人核对签字,配血一次一人一管,输血一次一人一份。1.5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l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交接)的患者识别措施、严格执行专科交接登记制度。1.5.1 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l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转接。1.5.2 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使用镇静药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必须严格执行交接流程。1.5.3 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

4、者,必须严格执行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1.5.4 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1.6 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落实督导,定期召开会议并有记录。目标二、严格执行特殊药物的管理和临床给药制度,提升用药安全。目标二、严格执行特殊药物的管理和临床给药制度,提升用药安全。2.1 有健全的高危药物使用制度,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2.1.1 病房里存放高浓度电解质药品(如氯化钾、10%的氯化纳注射液)时,必须单独存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2.1.2 病人使用化疗药物、强刺激性药物,进行膀脱冲洗、鼻饲等特殊用药或特殊操作时.床

5、边应挂有“安全警示”标识牌,并在护理记录中反映用药及处置情况;有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出现药物外渗时的应急预案。化疗药物名称由英文缩写,做好保密工作。2.1.3 输液泵多通道或使用三通时注意各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化疗药物、输血或血制品、脂肪乳等特殊制品须单独通道输入。2.1.4 静脉注射时静脉选择、观察、维护、处理流程均按照责任组长指导进行。2.1.5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静脉输注的抗菌素现配现用,常规药物的配置应不超过 2 小时。2.1.6 各种抗菌素使用 72 小时或更换批号,需再次使用时,重新用原液进行皮内试验。2.2 配置高价贵重药品时,需两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必须两人核对的治疗和护理

6、的内容包括:本科室相对贵重的药物、化疗药物、毒麻药品、高浓度药物,如遇单人值班时段与值班医生共同核对。2.3 对特殊口服药物监督病人服药到口,对特殊静点药物使用时及时巡视、认真观察记录用药过程,确保给药安全。2.4 包装相似、药名相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的药物要分开存放,且有明晰的“警示标识” 。目标三、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及与医生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目标三、严格执行医嘱处理流程及与医生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执行医嘱。3.1 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一般病人不执行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3.2 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时的特殊情况下可执行医

7、师下达的口头医嘱,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执行护士需向医生重述,经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再执行,并保留使用过的空安瓿、医师要及时补记医嘱后,方可弃去,并及时补记抢救记录。目标四、落实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保证手术患者目标四、落实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保证手术患者安全。安全。4.1 手术病人交接,严格执行手术病人交接单面对面交接、记录清楚42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按医务部要求执行手术安全核对流程如下:第一步:对称部位手术的体表标记在手术前一天完成。第二步:手术当日到科室接患者,手术室接患者人员与病房责任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病房护士念手腕带,手术室人员

8、核对手术信息单。第三步:手术等候区:接送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接送护士念手牌,巡回护士核对病历信息,最后手术间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后,送患者进手术间。第四步:患者麻醉实施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与标记、手术方式、知情同意等,由手术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提问并填表,巡回护士念手腕带,麻醉医师核对病历。第五步: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手术部位与标记、手术方式、手术体位及风险预警等,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提问并填表,巡回护士看手腕带。第六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结束),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护士共同确认,巡回护士按手术安全核查

9、表提问并填表,填写完毕并签名。目标五、严格执行护理人员手卫生,落实院感基本要求,预防院内目标五、严格执行护理人员手卫生,落实院感基本要求,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感染发生。5.1 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等院感重点科室需配备一定量的洗手池、干手物品、患者床头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普通病房需配备一般的速干子消毒剂,便于连续操作时手部消毒使用。5.2 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5.2.1 对病人处置时手卫生的具体要

10、求:操作前后均要消毒手部,每位病人操作要求从清洁操作到污染操作。5.2.2 病人入院时及住院期间,做好手卫生宣传工作,每个洗手池旁配有洗手示意图,病区内有对病人及陪护的手卫生宣传栏。5.2.3 各个监护室每床位之间、各病区治疗室治疗台上、治疗车上、重点病区走廊根据院感办要求均放置有速干手消毒剂,提高护理人员手消毒依从性。5.3 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5.4 对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加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儿科、血液透析室、手术科室、手术室、产房、中心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管理。5.5 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处置手术后的废弃物。5.6 高度重视上呼吸道感染和腹

11、泻等疾病,流行时及时上报,并严格按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制度,做好护理工作以及病人和陪护的知识宣传和预防措施,规范流程,减少感染扩散。5.7 全院护理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由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并有学习记录。目标六、严格执行临床目标六、严格执行临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制度。6.1 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辅助科室电话回报检查结果时,特别是急诊报告。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与信息发出者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6.2 接昕电话报告时应用“叶城县人民医院危急值报告记录单”记录,并放置在病历当中以备核查。目标七、严格执行院内跌倒、坠床评估

12、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目标七、严格执行院内跌倒、坠床评估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7.1 坠床/跌倒的预防和管理 7.1.1 病人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完成坠床/跌倒的风险评估,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孕妇、行动不便、残疾、年龄大于 65 岁、曾有跌倒的经历、平衡感失调、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身体虚弱者、头晕、睡眠障碍、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之药物(如利尿剂、止痛剂、轻泄剂、镇静安眠药、心血管用药)存在高风险患者,均需采取预防措施,并制定护理计划。7.1.2 当 Morse 评分达到 25-45 分(中度风险)时按标准跌倒措施执行,

13、当 Morse 评分达到45 分(高度风险)时在标准防跌倒措施的基础上,增加特殊防跌倒措施并做好记录,进行交接班。根据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动态进行防跌倒评估。7.1.3 对老年、小儿、躁动、昏迷患者需加床档并做好健康指导防止发生坠床,对加床无床档的以上患者根据情况调整有床档的床位.并告知家属配合,防止发生坠床。7.2 安全预防措施7.2.1 向病人和家属口头教育安全预防措施,并记录7.2.2 病人床头标识“防跌倒/防坠床”提示牌。7.2.3 根据需要在各楼层或大厅放置“小心地滑”警示标识.每病区统一张贴住院患者防跌倒十知道宣传牌7.2.4 指导病人走动时穿防滑鞋,病人外出检查、治疗时禁穿拖鞋。7

14、.2.5 指导病人起床或久蹲/久坐以及从坐便器起身后站立动作要缓度,必要时旁人协助;病人能触及床边呼叫铃及必需物品,卫生间放防滑垫。7.2.6 保持病室通道、病房走廊无障碍物,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积水、油、冰、水果皮等,加强保洁工作。7.2.7 有台阶的地面用颜色醒目标识,转弯处有足够照明。7.2.87.2.8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药物以及预防措施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药物以及预防措施: : 降压药物:a 受体阻滞剂,即某某唑嗪类药物,此类降压药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 (a)服用此类药物,多建议在睡前服用,因为夜间的体位变化相对白天较少。(b)服用此类药物时,首次剂量用半

15、量,如无不良反应,次剂量可用至全量。(c)服用此类药物时,尽可能减少体位的变化,如需改变体位,应做到缓慢、安全。7.37.3 病人发生坠床病人发生坠床/ /跌倒后护理措施:跌倒后护理措施:7.3.1 勿移动/搬动病人,评估损伤部位。 7.3.2 评估生命体征,根据病人情况采取合适的搬运方法、治疗和护理。7.3.3 立即报告医生和护士长。7.3.4 护士长填写意外事件报告表,重大坠床/跌倒事件须立即上报护理部。目标八、严格执行院内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防范目标八、严格执行院内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81 所有新入、转入患者均需进行压疮

16、评分,当 NOnor 低于 14 分时视为压疮危险告知家属并进行签字。至少每周评分一次,直至渡过危险期,平稳后改为每月评估一次。8.2 当病情发生变化或有潜在发生压疮风险时需再次动态评分。8.3 一旦病人评分值达危险临界时,要逐一上报,低、中度风险向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护理部上报。8.4 制定压疮预防护理手册并实施,内容包括体位转换,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板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8.5 落实压疮预防措施,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必要时请外科医生到床边指导,制定并落实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对压疮预防效果进行跟踪。8.6 难免压疮患者,需填写申报表,请院护理部前往科室进行评估。8.7 对发生压疮的案例(院外、院内难免压疮),科内有分析及改进措施。如无压疮,科内自行组织讨论并有记录。8.8 按照伤口处理原则处理压疮、并规范记录跟踪处理。目标九、实行非惩罚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目标九、实行非惩罚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件。9.1 实行无惩罚报告,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