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对漆器影响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3720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文化对漆器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楚文化对漆器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楚文化对漆器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楚文化对漆器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楚文化对漆器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楚文化对漆器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文化对漆器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楚文化和环境对漆器的影响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 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

2、,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一一 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楚国从公元前 1010 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

3、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图-1 战国地图早期漆器仿青铜礼器的特点,反映先秦时期“礼”制的无所不在,战国漆器逐渐走出青铜造型及装饰风格的窠臼,表现出楚人对木质材料的感悟及制作的非凡巧工,突出南方席地起居的生活方式以及“饭稻羹鱼”、“瑶浆蜜勺”的饮食特点,成为展现楚人浪慢情韵和艺术风韵的物质载体。2.战国时期的楚艺术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密切相关,与道家相通之处于对精神生

4、活的执着和对自然精神境界的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乘运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战国时期的楚文化给我们一种轻快 飘逸仿佛离开大地腾空而去的感觉,这是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境界,也是“为余驾飞龙兮,杂瑶想以为本”(离骚)中表达的思想,楚漆器纹饰艺术也充分地体现出流动舒畅富于韵律感的线条,顿挫有致,具有绘画性。3.战国楚帛书说的“奠三天,辨四极” ,说明祝融时代,楚之先祖也有天地观念 了,并予以祭祀。保存在山海经 、 楚辞 、 庄子等有关神话传说中,天 神有日神东君、月神夜光,雷神丰隆,地祗有山鬼、河伯等,说明楚之先民祭 天祀地,长盛不衰,故汉书地理志称“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

5、楚人之如 此“重淫祀” ,使得楚人依然保留和发展着绚丽多彩的远古传统,沉醉在奇异的 想象和狂放不羁的浪漫之中。他们用狂热神秘的巫术、宗教神话来表达对自然 万物的困惑。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楚人追求自由、轻快、飘逸仿佛离开大 地腾空而去的感觉。所以道学与巫风的融会孕育出漆器艺术恢诡谲怪的造型及 飘逸生动的艳丽图案。楚人尊龙,有关古文献记载颇多。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 身人面,乘两龙。 ”祝融,南北相通,此南祝融,亦当可认为北祝融。融, “从 鬲 g,虫省声。 ”(说文解字 。)虫即蛇,蛇即龙的原形。 淮南子地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天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烛龙,

6、人面龙身,衔烛以照幽明。 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楚辞大招:“北有塞山,逴 chu 龙赩 只。 ”烛龙、逴龙, 即龙,在天上。又:“东有大海,溺水浟 yu 浟只。螭 ch 龙并流,上下悠悠 只。 ”此蟠 pn 龙又在海中。 楚辞离骚:“为余驾飞龙兮,九瑶象以为车。 ” “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 ”屈原笔下的龙,从天空至海洋,无处不 至,寓以无穷的力量。另外,从楚地的传说和迄今所见的楚文物中,也常以龙 喻人或寓意,处处表现出龙的独特形象。 庄子天远篇记孔子称老子是龙, “吾乃今于是乎见龙” 。 汉书高帝纪 、 陈留风俗传记西汉开国皇帝楚人 刘邦,其母刘媪

7、 o 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在雷电中,交龙于上,娠 shn 而生之。刘邦是其母与龙交媾 gu 而生,这是楚先民图腾崇拜的印记。 新 序杂事记“叶公好龙”故事,流传甚广。这个叶公,据通志氏族略 记,就是楚庄王的后裔叶公子高,他那样念念不忘龙,当然是出于对龙的敬畏, 故龙真的出现了,又吓得失魂落魄,五色无主。见于楚文物与楚帛画以蛇为主 题的,不胜枚举。如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有龙、凤等形象彩绘木雕小座屏、 江陵雨台山出土的有二十条蛇(龙)缠绕一起的漆卮,都是突出了龙的地位的。 又如郢都东门称“龙门” ,钟称“九龙之钟” ,说明楚人也常以龙状地状物。至 于楚幽王死后的木棺,上面及四周都饰有浮雕的龙

8、(邓峙一李品仙盗掘楚王墓 亲历记(安徽文史资料1964 年第 1 辑),除了留有图腾崇拜的痕迹外, 更由于社会的发展,这龙已具有王权象征的意义了。总之,楚先民对龙始终是 充满了敬仰之情的。 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凤鸟的崇拜,楚人将“凤”作为他们的图腾,所以在楚漆器上,随处可见凤鸟文饰。最著名的当属江陵望山 1 号墓出土的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如图 3) 。有关学者说得极为透辟(张正明、滕壬生、张胜琳凤斗龙虎图像考释(江汉考古1984 年第 1 期)。 山海经海内经:“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楚先民的眼里,凤是一种神鸟。 春秋演孔图:“凤,火之精也,生丹穴,

9、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 l 泉不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群鸟征之。”此凤,是火之精,实际是火正的神灵。屈原远游:“祝融戒而跸 b 御兮,腾告鸾 lun 鸟迎宓 m 妃。 ” 白虎通五行:“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 ”鸾鸟、鸾,亦即凤,可见楚先民视祝融与凤为一体,是图腾崇拜的反映。童书业说:“楚之先祖为祝融,近人多以为即兜,亦即丹朱,本为日神,即日中之 鸟 , 兜与丹朱亦鸟名,则楚人似本亦鸟为图腾之族。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由于楚人把凤视为祝融的化身,故凤的本领神通广大,赋予人以极大的精神力量,如屈原离骚谓“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楚地出土的文物,凤的图象亦特

10、别多,如江陵雨台山出土的虎座鸟架鼓、虎座立凤、江陵马山出土的凤龙虎纹绣、安徽寿县出土的凤龙青铜塑像,凤的形象都是那样光彩熠 y 熠,令人神往。 我们知道,图腾崇拜是先民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的一种万物有灵的信仰方式。 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对原有的一些动、植物的崇拜,也脱离了原有的躯壳,原本的图腾也失去严格的意义,更多的是在追忆先祖的传说,把原有的图腾加 以艺术化抽象化,赋予超人格的力量,具体的图腾,也就升华为更高层的信仰 对象,变成象征性的观念形态了。 礼记礼运说:“何谓四灵,麟、凤、龟、 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 wi。凤以为畜,故鸟不狘 xu。麟以为畜, 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

11、失。 ”众多的图腾崇拜,随着民族的融合和社会 的发展,也就集中为对四种灵物-吉祥物的崇拜。后来以五取象的天地说出 现后,除四灵物外,又增加了虎。上述楚人对龙、对凤的崇拜,一方面固然是 原始图腾崇拜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后来人们把具体的图腾加以神化,龙、凤 在楚人的手下,也就成为神灵的和艺术的形象了。楚人从先民的图腾崇拜到后 来精湛的艺术创造,充分说明楚人是一个拥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具有悠久历史的 民族。图3 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江陵望山 1 号墓出土)二二 楚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漆树的生长楚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漆树的生长制作漆器,需要漆的原料,就是漆树。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又名大木漆、山漆树,

12、因产生漆而得名. 漆树属落叶乔木,叶系羽状复叶,呈椭圆形。漆树分布在山区,树高可达十余米,大者树干直径在 30 厘米以上。图2 漆树从漆树的生长习性上看,漆树较喜光、不耐庇荫,适宜生长于背风向阳而又湿润的环境;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条件是:年平均气温 13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2.55,年雨量 7501200 毫米,相对湿度 70%以上.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适于漆树的生长.漆树主要分布于亚洲温暖湿润地区,在我国,东经97126, 北纬1940之间的广大区域都有生长,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山脉一带最为集中,是我国漆树的中心图3 漆树的分布 产区。漆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灰岩、板岩、砂岩及千枚岩上发育的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上均可生长;对土壤 pH 值要求不严,而对土壤物理性质要求较高。地处山区,加上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楚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湖泊江河分布广泛。是优质漆的主产区丰富的木材和漆树又有调漆用的桐油主要生产区。结论结论综上所述,楚漆器之所以得以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是由于得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共同作用:楚地物产丰富,占有华中地区和部分华南地区,这些地方从现在来看,也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再有潮湿的气候,多山的地理条件,加上巫风漫野,自由飘逸的楚文化,为漆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使漆器艺术在这个时代达到一个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