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答案版(补修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6770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答案版(补修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试答案版(补修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试答案版(补修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试答案版(补修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试答案版(补修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答案版(补修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大电大 2208【2208【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小抄版(补修小抄版(补修 课)形考作业答案课)形考作业答案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 能得分)能得分)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 具体表现在于(ABCD) 。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A 经济秩序 B 阶级状况 C 政治力量分布 D 政治秩序 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C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 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

2、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 基础。 A 阶级分析方法 B 经济分析方法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 证唯物主义 4、在 2000 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 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 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 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ABCD)等著作 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 6、 (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 的根本理由。 A 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 7、我国公民享

3、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BCD)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申诉和控告权 C 监督权 D 批评 和建议权 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 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ACD) 。A 民主权 B 财产权 C 生存权 D 自由权 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A) 。 A 政治权利 B 财产权 C 平等权 D 自由权 1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 民的(D)上。 A 财产权 B 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1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C) ,是确保公民基本民 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A 直接选举 B 普遍选举 C 村民 自治 D 监督制约 12、马克思

4、主义认为(D)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 集体 B 政党 C 民族认同 D 利益 13、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 (ABCD)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 肝胆相照 B 荣辱与共 C 互相监督 D 长期共存 14、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 括(ABCD)。 A 复决权 B 罢免权 C 创制权 D 选举权 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AC)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 配置机制。 A 政府 B 行业协会 C 市场 D 政党 16、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 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 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5、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 则 17、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D)是国家产生 的逻辑起点。 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 则 18、议行合一原则是(A)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 则。 A 社会主义 B 奴隶制 C 资本主义 D 封建制 19、 (D)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A 共产党领导制度 B 首长负责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 (D)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 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A 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 则 2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

6、主党派属于 (D) 。 A 在野党 B 反对党 C 执政党 D 参政党 22、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 (CD) 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A 公民个人 B 政府 C 社团 D 政党 23、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 组织政府的手段 C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 的渠道24、社会主义将(D)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 司法独立 B 三权分立 C 党的领导 D 议行合一 2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 (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 确

7、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26、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CD)认同之上的合作。 A 法律 B 平等 C 公共利益 D 市场原则 27、 (A)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28、在现代社会中, (B)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 的基本途径。 A 弹劾 B 选举 C 监督 D 罢免 29、马克思主义对于(D)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 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A 政权建设 B 普选 C 人民当家作主 D 政治参与 30、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 的(ABD)关系。 A 义务 B 责任

8、 C 权力 D 权利 31、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CD) 。 A 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B 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C 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 D 有助于经济发展 32、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 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ABCD)制约手段监督和 影响政府的行为。 A 撤销决定 B 制止行为 C 否决议案 D 选举权利 33、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ABCD) 。 A 平等选举原则 B 直接选举原则 C 间接选举原则 D 普 遍选举原则 34、在现代法治社会, (D)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 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 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9、 A 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35、一般来讲, (A)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 存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 府监督 36、 (B)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 式。 A 舆论监督 B 公民监督 C 政党监督 D 社会团体监督 37、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CD) 。A 对政治 参与权的保护 B 平等的参政权 C 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 D 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38、舆论监督以其(ABCD)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 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 社会舆论的法庭” 。 A 评价性 B 广泛性 C

10、及时性 D 公开性 39、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CD) 。 A 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B 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 主化 C 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D 对政 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0、 (D)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 发展经济 B 共同富裕 C 政治发展 D 政治制度化 41、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C) ,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42、 (AD)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A 宽容 B 民主 C 法治 D 理性 43、宪政的核心是(D) 。 A 形成公民社会 B 依法

11、治国 C 保障自由 D 民主政治 44、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 根本原则就是(D) 。 A 法制 B 民主 C 平等 D 秩序 45、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 平等原则 B 宽容和理性精神 C 自由原则 D 秩序原则 46、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 包括(ABD) 。A 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B 权力结构的稳定 C 社会稳定 D 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 47、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 制民主理论家提出(ACD)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 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 约。A 有限政府 B 廉洁政府

12、 C 高效政府 D 法治政府 48、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 为(B)的民主化改造。 A 政府职能 B 政府体制 C 政府结构 D 政府管理 49、民主的限度包括(A) 。 A 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 以不干涉 政党活动为限度 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 以不侵入“私人领域” 为限度 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 1 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 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 的关系。 2 2、政治权利、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 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 利。3

13、 3、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 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 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 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 4、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 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 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5 5、政治社团组织、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 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 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6 6、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 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

14、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 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7 7、政党制度、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 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 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 度性规则或规定。 8 8、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 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 政策过程的行为。 9 9、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 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 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 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 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

15、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 以及政党监督。 1010、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 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 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 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 督。 111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 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1212、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 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 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 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313、宪政、

16、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 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414、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 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 的决策过程。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 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 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 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 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它强调一切借 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 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 政治现象;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