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6764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我很重要”到“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 Word 文档 (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从“我很重要我很重要”到到“你很重要你很重要”的生命随想的生命随想最近有两篇小文章引起了我的密切关注。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有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诗:我很重要,留美学者林达先生的很耐人寻味的科普说明文: 你很重要,两篇文章都被著名的读者杂志先后转载。有趣的是,这两 篇小文章的作者背景、风格各异,但是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 式说明了同一个主题:生命主体的觉醒和爱惜生命的重要性。 一 先说说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吧。她用一个医生、士兵、学者及诗人的特 殊组合以及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特殊经历,写出了对生命的独特体验,用她那 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与对生命情怀的独特感悟,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一种生命的 诗意

2、。她在我很重要里一开篇就说:“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 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祼露在弓箭之下了,心 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词洞伤。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 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读到这里时我 的心已经开始颤抖了。这正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在独特的年代里的普遍感 受。我相信她的同龄人,甚至现在的孩子都还会有类似的感受,从而从内心深 处引起共鸣。而回想起来自己的成长经历,不也是受着这种“我不重要”的教 育吗?相比而言,我仍然比毕淑敏要幸运些。我比她要小十几岁,许多人生的 苦难都在我出生前或者出生时就过去了,或者发生在我的生命意识还没有来

3、得 及觉醒的时候。但是即使如此,每每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毕淑敏呼 喊出的第一句:“我很重要”还是在我内心深处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读到这篇 文章已经是在好几年前了,但是每每在工作劳累之余,或者在生活的重压这下, 或者看到许多人的生命在无辜中死去的时候,“我很重要”这句话就会在我脑 海里回荡。二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就被告知的一个 道理。如果按逻辑去推理,接下来应该是生命很重要、很珍贵了。但是,奇怪 的是,现实往往并不按照逻辑的思路去发展。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却被 无情地要求去为一种人之外的目标去做一种奋斗,而且只有这样才会在死的时 候不后悔。在一种崇高的情

4、怀下,人的生命不重要了,因此“我不重要”了。 我从小学启蒙时开始就是被告知,我必须随时准备去死,就像刘胡兰、刘文学 那样,很长的时间里我因为受了这种教育,而对自己生不逢时而懊悔。为什么这样的英雄事迹我就遇不到呢?我来到这个人间的目的,似乎就是要寻找一个 轰轰烈烈的死的机会。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光顾我,所以我就这样平平淡淡活 到了现在。我们几十年来的德育,被人调侃为“让人去死”的德育。王小波在 其关于崇高里曾经说到一件事,七十年代发生的。河里发大水,冲走了一 根国家的电线杆。有知青下水去追,电线杆没有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 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王小波当时的困惑就是:我们的一条命,到底抵

5、不抵得上一根木头?且不说生命无价,就是有价而言仅吃掉的粮食也肯定比这 棵木头值钱。但是,人们受到的思想教育说因为是国家的与集体的财产,“不 要说是木头,就是根稻草,也得跳下水”。我相信毕淑敏肯定经历过太多太多 类似的事件,所以,她在才会在内心里深情呼喊出:“我很重要”,她是个诗 人,也是一个医生。生命肯定是重要的啊,在西方生命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说出 什么理由的。如果要说出来,也只有一个“天赋神圣”可言。人生来就有许多 生命里永远不可让渡的权利。一切都是为了生命,没有任何崇高的理由可以用 来剥夺人的生命。生命是神圣的,因为人就是目的。生命是快乐的,但也是沉 重的。 三 在西方也出现过生命不重要的时

6、代。那就是经历了近千年的中世纪的黑暗。 但是在古希腊时期,人们是热爱生命的,人们甚至热爱人的生命所带来的一切, 特别是人的理性与智慧。苏格拉底甚至把人的智慧叫做德性。古希腊神庙的神 语就是:“认识你自己”。在我国也有过类似的时代,那就是孔子开创的时代。 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人的生命其实都是不重要的。在对待生命这一点上, 孔子重生,并极力回避死的问题。他在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死亡的问题时,说 出了:“未知生,焉知死?”的答案,并且加上一段禁忌:“子不语怪、力、 乱、神”。孔子是追求快乐的。有吃的快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有学习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交友的快乐,

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追求财富的快乐:“富而可求也,虽执鞭 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追求财富第一,如果能够发财,连 当个赶马车的马夫也不计较,否则才要去找自己爱好的事做。所以学习的快乐、 饮食的快乐与交友的快乐都要让位给发财的快乐了。这可能对于孔子自己来说 如此,但是对于百姓如何?他在谈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兵”、“食”、“信” 三者的重要性时,孔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兵”,这当然是对的,但是随后 选择了“去食”,理由却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民以食为天” 的情况下,“食”在这里其实意味着生命是死与活的选择。连生命都没有了, 信的基础又在哪里呢?也就是生命在

8、所谓的“信”与“道”面前已经毫不足道 了,这就是后来“以理杀人”的根源。我甚至怀疑在马厩失火的时候,孔子在 先问伤人否,后问伤马否,是不是出于当时一个奴隶的价格高于一匹马的价格 才有这样的问话顺序。人与马相比的是价格,而不是人本身的尊贵与马有本质 的不同。没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形态,就不会有鼓励一个 20 岁的青春生命为一根集体 的木头去死的思想教育。很显然,这根本微不足道的木头,因为打上了“集体” 二字而有了“信”与“道”的神圣名义,就有了公开剥夺人生命的权力。人的 生命本身是无比尊贵的,人一旦沦为物化了的工具,无论这个工具得到什么样 的关爱,也难免沦为奴隶。倒是孟子说了一句很好的话:“人之所贵

9、者,非良 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可惜,孟子只开出了“天爵”与“人爵” 的观念,却没有开出“天赋人权”的观念。这我们当然不能去怪圣人,但是作 为圣人的子孙们呢?谁来负责? 中国人实在活得太实在了。所以中国的圣人都快乐地活着,而西方的哲人 却痛苦地死了。有着快乐活着的圣人的民族却一直是苦难的。痛苦地死了的西 方哲人的民族,他们的后代却能够快乐地活着。但恰恰是死去的西方哲人才给 这个民族与文化以生命的觉醒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在中国,圣人的命是尊贵 的,大人的命是尊贵的,唯独人的命是卑贱的。中国有的只有“蚁民”与“草 民”,从来没有过人。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以百

10、姓为刍狗”。孔子一生求官,深知做官不易,所以新官上任不足三月就要 杀一个无辜的少正卯。我们现在无从了解圣人当时的真实情况,但是我们可以 顺延着圣人的足迹一直追到现在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不 重要”。在金钱面前,“我不重要”,在物质面前,“我不重要”,在名誉面 前,“我不重要”,在权力面前,“我不重要”,在一个名词或者一个主义面 前,“我不重要”,在伟人与圣人面前,“我不重要”,在国家、民族、集体 面前,“我不重要”等等。在中国有着太多的理由,让“我不重要”。我们曾 经甚至恨不得把自己的每一滴血都用在一个伟人的巨大心脏里,我们这个民族 只要有一颗这样的心脏的活力就够了,然后有这样

11、一个头脑,这样一个头脑里 产生的思想就够了。生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变得“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了。四 我们的文化中有许多让人死的理由,却没有一条理由是让人活的。特别是 有人的尊严的活的理由。即使让人活“也是好死不如赖活”。人的活也仅仅是 为活着而活着。人有时被要求活着,也仅仅是要充当一种工具,完成一个“神 圣”的任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被当成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牺牲品,被要求去 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去牺牲。多少年来,我们就被教育着:“我为 XX 献青春, 献完青春献子孙”,“我是 XX 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哪里搬”。“做永不生锈 的螺丝钉”等等。都是直接告诉我们不是去做一个人,做一个有人的价值和尊 严

12、的人,而是去做一个物,做一个被人使用的工具。甚至我们的文章里也只有 “我们”而没有“我”。“我”字一出口,多么引人注目啊。我们从来只有鲁 迅先生所说的“合群的自大”,而没有独立的个人的自大。中国的“我”在古 代就是杀人的武器,而英语里的我是一个大写的“I”,给人的感觉就是顶天立 地的一个人,不弯腰,不变形。在我们的社会里,“我”字一出口,多么令人 心惊胆颤啊,这无疑成了“枪打的出头之鸟”和“出头的先烂的椽子”、“流必湍之的堆出于岸的沙”、“风必摧之的秀于林的木”,我们最喜欢使用的名 词是:“人民”,但是往往是在“人民”叫得最响的时候,也是个人的生命最 受践踏的时候。人民曾经被放纵去生育,因为不

13、能使“砖头”短缺,也不能使 “螺丝钉”生锈。如果我们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这都已经成为历史,那么 我们仍然会为此感到欣慰。因为,再苦再难,这已经过去了。但是,其实没有。 种种迹象告诉我们:这不是历史。 五 发生在 1999 年 7 月 9 日的大庆建设银行的“姚丽事件”,就是因为姚丽她 们几个 20 岁的弱女子是用智慧而不肯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国家的财产,而被开 除。领导的责问的话就是:“有机会当烈士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选择当烈士? ”听起来,我感觉我们这个民族其实还没有走出古时的“贞妇烈女”的时代。 当我在一个小学课堂上看到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颇为自鸣得意地 启发小学生们:“我们的祖国

14、就是像一只大公鸡,我们每个人都是供他吃的米 粒”时,还迎来了满堂的喝彩。此时,我感觉孩子们及老师们的生命再也不重 要了。我坐在下面听课,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重要。我并不想责怪这位年轻而 且颇有才气的、聪明的小学女教师,她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因为她就是受着这 样的教育成长的,这种生命“不重要”的思想,早已经深入到她的血液及骨髓。 她与我一样也是“我不重要”教育的牺牲品。我担心的是,现在这样的牺牲品 还有多少?一个社会普遍流行着“我不重要”的教育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一 个人不把自己当作一个人来爱惜与尊重的时候,他也不会把别人当作一个人来 尊重与关爱。在这种教育里只能产生“主子”和“奴才”,人与人的区别

15、只会 是“主子”与“奴才”的区别。而且每个人都是“主子”又都是“奴才”。所 以英国思想家穆勒说:“一个中国官员和最卑微的农夫一样,都是专制主义的 工具和奴隶。”中国人是相信“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在这些等级中,人与人都不是有独立尊严的,而是一级臣一级,一级奴役一级的,人自然都成了 工具。鲁迅先生说做奴隶并不可耻,因为在“我不重要的”的社会里,做奴隶 往往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做奴才就很可恶,而从做奴才里寻找出美来赞叹, 那就更是万劫不复了。 六 思想才能够承全人的伟大。每个人的一生相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都是极其 短暂的,但却是在茫茫宇宙中的不可复制的孤品。我们能够视大熊猫为珍希之 国宝,却能够

16、安之若素地漠视的人的生命被践踏。大熊猫的宝贵是因为他的肉 体,已经成了物种演变的活化石,并且濒临灭绝。而人的生命的珍贵完全在于 独特的思想灵魂。就目前知道的情况而言,茫茫宇宙中只有人是有思想与灵魂 的动物。我们对于人只容易关照到对肉体的残暴是残暴,却没有想到对人的思 想与精神的残暴是更大的残暴。所以,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在说到对生命 的残暴时,说对生命残暴的“狂热”,表现在人的内在的灵魂之中。“存在这 样的意志冲动和能量,它们对灵魂施行暴力,甚至在人的肉体还活着的时候,杀害人的灵魂”,并且说:“杀害灵魂的狂热者比杀害肉体的狂热者更可怕”。 (别尔嘉耶夫著,张百春译,论人的使命第 230 页,学林出版社,2000 年 12 月版),为了追求生命的尊严,我们就必需“要追求生命的完满”,而完满 的生命里不能没有思想与灵魂,完满的生命必然是灵与肉的天然组合,二者不 可分离。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这就是他全部的尊 严和他全部的优异;并且他全部的义务就是要像他所应该地那样去思想”,并 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