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3674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与发展进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建党 90 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最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需要把握的当代主题和发展进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主题和发展进路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有助于我们在推进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性共自觉

2、。一、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规律与活力所在一、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规律与活力所在讨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众所周知,在指导思想上是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来是共产党与非共产党相区别的试金石。正如毛泽东所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简单重复马恩曾经作出的某些论述、某些判断或某些结论,也不是简单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口号到处宣传或当作形式主义的标签到处去贴。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

3、的指导关键是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统领地位和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其中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整体考量,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认识和把握。实践决定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按照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实践作为自己的理论源头,把不断解决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责任和使命。所以,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新认识、新思想和新观点,以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自觉和指导实践的发展活力。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而且,

4、他们还反复强调:“历史是不能靠公式来创造的”3,“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4,也“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5。列宁曾带讽刺意味地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6邓小平也反复这样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7他说:“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

5、。”8回顾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从 1848 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它就作为开放的理论始终植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时代变迁的伟大实践,并不断深化和延续着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色。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它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践的需要而进行理论创新,体现出理论认识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通过创新了的理论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入发展,体现出指导实践的与时俱进。因此,一百六十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从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幽灵”变成了磅礴于世界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说当代世界历史发生的巨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正是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

6、展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实践波澜壮阔。尽管在这一过程当中共产主义运动也曾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社会理想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却一直没有失去真理的光芒,共产主义作为走向人类自我解放的历史召唤始终具有强大的力量凝聚。然而,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化、形势在发展,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这一规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都不把它看着是凝固的、僵死的,而总是从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鲜活背景来深刻把握其不断发展的真谛。因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用不断创新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应对实践面临的新挑战

7、。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都必须立足现实与实践问题的解决来推动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时代发展的新变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处了历史方位,所形成的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认识。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或者说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升华。因而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就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需要把握的重要时代主题。从总体上看,苏东剧变之后国际共产

8、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在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形形色色的论敌和“批评者”的猖狂进攻。他们不仅肆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攻击、歪曲和诽谤,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进行种种污蔑和否定。仿佛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也要终结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继续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高度关注和认真回答的突出问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且也对苏东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何处去作出

9、了明确的回答;不仅让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的实惠、在快速发展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而且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欣欣向荣的中国、重新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向往和期待。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因为它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以邓小平理论创立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成功的,因为它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获得了广泛认同并在世界上形成了影响越来越大的“北京共识”。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所产生的强大生命力,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所迸发和彰显的理论活力。二、改革开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实践

10、诉求二、改革开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实践诉求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今已有两次重要的理论飞跃。第一次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它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标志;第二次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

11、量等重大问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要把握好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新主题和新成果,还深入研究和把握推动这一新发展的实践诉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结论,作为社会历史进步的一般规律这一判断无

12、疑是正确的真理性认识。但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如何在各个国家变成现实呢?特别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呢?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面临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以及东方国家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发展可能曾作出过深刻分析。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后来也清醒地认识到:当时欧洲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这就意味着,“必然灭亡”和“必然胜利”是一个过程性的判断,在这一过程当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必然会出现一种长期共存的局面。所以,共产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不仅有一个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过

13、程,而且还有一个由领导革命向领导建设转变的过程。这两个转变能否成功,会从根本上决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较量的成败。长期以来由于对于这两个转变的思想认识并不充分,不仅简单照搬照套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且还想当然地认为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遭到了严重的遮蔽。用邓小平的话说:如果不改革、不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死路一条了。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蕴含的理论创新诉求。换言之,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的重要背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的出场契机。邓小平指出:总结过去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

14、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9。所以,改革开放在理论上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果不从那些“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不从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和一些所谓“传统正确认识”中解放出来,不从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我们就不可能修正错误,不可能获得正确认识,不可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率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首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作出的中国式解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理论

15、,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规律性的新认识,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系统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及时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的新理论。所以,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演进的过程,它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最基本的前提是实践与时代的新发展,离开实践和时代的新发展任何理论的与时俱进都是一句空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16、它要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0这实际上是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征所作的重要概括。从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双重视野来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并实现民族复兴的崛起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在经历苏东剧变之后走向新发展的创新之路,更是深刻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获得新认识的觉醒之路。所以,审视和读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背景、基本内容和发展逻辑,必须立足中国改革开放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实践;否则,我们恐怕很难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进路以及实现理论创新的内在必然。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新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活力。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