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6615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小博大的竞争策略(银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麦啤酒:小企业的以弱胜强之道银麦啤酒:小企业的以弱胜强之道在区域强势啤酒品牌林立的局面下,银麦啤酒却连续多年在产量和利润水 平上稳居山东省第二。象狼一样寻找对手的弱点,并速战速决,是银麦的以弱 胜强之道。在中国啤酒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前沿阵地山东,在青岛、趵突泉、北冰洋、 琥珀、三孔、无名等区域强势啤酒品牌林立的局面下,银麦啤酒居然连续多年 在产量和利润水平上稳居山东省第二,仅次于山东省第一啤酒品牌-青岛啤酒在 青啤收购崂山、趵突泉、烟台等区域强势啤酒品牌的背景下,银麦凭什么能够 在与强势品牌的博弈中,保持区域第二名的位子多年?相比于青啤世界级的影响力,和 550 万吨的巨大产能;银麦仅拥有 5

2、0 万吨 的产能,和区域性的品牌影响力。如果以品牌战与青啤对峙,银麦无论如何都 不是百年品牌青啤的对手,更何况巨大的传播费用也会把银麦拖垮。而价格战 导致的“自我杀伤性”,更不是可以与大品牌长久对弈的法门。该拿什么去叫 板大品牌?避开锋芒,寻找对手的弱点,或者在主动出击中让对手的弱点暴露, 然后速战速决,是银麦的以弱胜强之道。见缝插针见缝插针大品牌的市场缝隙,就是小企业的生存机会。银麦做市场从不冒失攻击, 而是把营销人员分布在市场的角落里,静观竞争对手的动向,寻找市场的空隙。 哪里有漏洞,就往哪里钻,实行见缝插针式的渠道策略。日照市场在青啤兼并日照啤酒厂后,一直是青啤一家独大的局面。日照啤 酒

3、厂产的汇泉啤酒,作为青啤收购的子品牌,一直在当地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007 年 9 月,青啤为了整合旗下品牌资源,突然宣布用崂山啤酒(青啤收购的 另一子品牌)替代汇泉啤酒,同时将长期推销汇泉啤酒的老业务员全部开掉, 重新招募业务员来推销崂山啤酒。于是,旧品牌汇泉撤除后、新品牌崂山上位 前,出现了一个市场空档。对银麦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机。此时,银麦虽已进入日照市场运作多 年,但市场占有率很低。因为此前汇泉在日照市场很受认可,消费者具有较高 的忠诚度,银麦一直苦于没有下手的机会。而崂山啤酒的上位,给了银麦一个 机会:对日照消费者来说,崂山与银麦都是外来品牌,在选择上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外来者

4、,要填补汇泉留下的市场空档,谁的速度更快,谁的胜算就更大。 银麦在第一时间发现“敌情”后,立即集中车辆人力等资源,迅速到酒店、餐 馆、超市、社区便利店等终端铺货,通过业务员高频率的有效拜访,在终端做专业的生动化陈列(产品陈列的生动化,通过产品的有序和有效陈列,营造购 买氛围,改善终端产品展示形象,促进销量增长),集中造势,使抢夺的终端 网点稳固下来,最终与崂山啤酒在市场布局上实现平分秋色。银麦在日照市场上从无到有,从有到占据半壁江山,是由于在见缝插针的过程中把握好了各个步骤:战术上尽量避免与强者的正面交锋,蛰伏期能够做 到知己知彼,抓住对手的过失后能够以快制慢,获得根据地后能够将市场维护 到位

5、。要想进攻强势品牌的盘踞地,弱势品牌必须在进攻之前摸清对手的阵法及兵力配置-渠道成员、利润分配、促销方式、执行力等,通过足够的情报信息分 析对手的长处和弱点,并随时掌握对方的变动情况,以备攻击之需。银麦这次 的获利,不仅在于抓住了对手暴露弱点的机会,还因为在事前数年的潜伏期中 所作的准备工作,让自身在信息上变得灵敏,从而把握住了青啤“难得一遇” 的终端漏洞。大品牌虽然由于摊子太大,不可能永远“无懈可击”,但机会并不常有。 因此,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弱势品牌必须全力以赴,一击而就,在短时间内用 优势兵力将对手消灭。银麦在获知对手破绽后,连决策带行动,3 天内就使 50 名业务员(加上 10 多辆送

6、货车)各就各位,各自奔向目标网点,从而在短时间 内实现铺货率最大化,避免陷入消耗战的泥潭。小品牌在短时间内获得的阵地,也有可能在日后双方的拼抢中丢失掉,或 陷入拉锯战中苦不堪言。因此,终端能否维护到位,关系着短期的机会能否转 化为长期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银麦在把握机会进行终端铺货后,通过业务员日积月累高频次的终端拜访,进行定单传递、理货、POP (卖点广 告)陈列、库存管理、促销执行、客情(人际关系管理)推进等,一方面不断 扩大零售网点数量,另一方面在已获得的网点内,尽最大努力刺激消费者的触 觉,并把对手赶出货架,让竞品无法落地生根。可见,见缝插针策略,其实是一套组合拳。抓住大

7、品牌留下的市场空隙, 只是组合拳里的关键一步棋。见缝插针策略要真正见效,需要将一系列组合动 作实施到位。策反分销网络策反分销网络见缝插针策略固然可以以小博大,但是“缝隙”并不常有,如果仅仅是等 待对手暴露出缺点,则无异于守株待兔。因此,作为弱势品牌,在主动进攻中 打击对手的弱点才是上策,才可以使对手的弱点转化为可以直接进攻的“缝隙” .策反强敌的分销网络,正是利用了大品牌产品价格透明、造成渠道利润微薄、进而导致分销商怨声载道的致命硬伤,通过策反对方分销商,使对手的终端网 点转化为自身的堡垒阵地。平度市场自 2002 年开始,就成为青啤的势力范围。青啤旗下崂山啤酒一直在此 地盘踞,银麦啤酒在平度

8、市场则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但由于平度市场人 口密集、消费能力大,又是距离银麦总部最近的一块市场,因此,如何在此地 寻求突破,成为银麦市场布局中的重中之重。如果硬攻,势必会引起青啤的强烈反击,或者陷入僵持战的泥潭。经过市 场走访,银麦发现,渠道环节正是青啤的致命缺陷:青啤在平度市场有 1 个经 销商和 22 个签约分销商,由青啤办事处直接控制分销商发货,这意味着分销商 在决定着该市场的走向。同时,青啤的渠道利润长期不能保证,每包(9 瓶) 啤酒带给分销商的利润不足 3 毛钱,这导致渠道不满渐长。另外,由于平度周 边都是青啤的基地市场,串货现象经常发生。为了避免促销力度过大导致基地 市场受到冲

9、击,青啤对每个分销商收取 2 万元保证金,只要分销商违规串货, 青啤便从保证金中罚款,渠道怨气冲天。分销商决定着终端市场,分销商的利 益又不能得到保证,那么,策反分销商为我所用,就成为促使对手网点快速丢 失的一条捷径。银麦很快接触到 3 个因拒交保证金而被青啤开除的分销商,双方达成秘密 协议:划分 3 个虚拟大区域,由银麦提供业务员 3 名,全力配合 3 名分销商, 每名业务员配合 1 名分销商在各自的区域内,负责串联其他分销商,银麦根据 达成的客户销量给分销商以提成和奖励。对于有易帜意向的分销商,银麦承诺签订协议,在终端服务、价格维护、促销执行、月底返扣、年底奖励等方面详 细约定,保证渠道利

10、益;为了打消分销商对交给青啤的 2 万元保证金的顾虑, 银麦承诺,只要分销商的年销量达到 50 万瓶,银麦保证年终返利 3 万元;为了 消除分销商对银麦今后铺货可能有困难的顾虑,银麦承诺会派遣专门的业务员 队伍,帮助分销商铺货,直到铺货率达标。经过分销商的频繁串联,青啤的 5 名分销商倒戈过来,并开始吞货。青啤发现市场变动后,立即处罚了叛变的 2 名分销商,尚未“变节”的分 销商在议论纷纷中开始对银麦有所关注。银麦趁机加大串联力度,并承诺只要 经营银麦啤酒,被青啤扣罚的保证金由银麦补偿,结果,又有 8 家分销商归顺。 在青啤的分销商多半已被策反的情况下,银麦开始实地进攻:在随后的一周内, 将

11、10 余万瓶啤酒运进了这些分销商的仓库;凭借利润优势,由分销商将手中的 青啤终端店转换为银麦的铺货店;对于尚未归顺的剩余分销商,银麦采取“打 拉结合”的方式,先将其控制的终端锁定,然后让业务员将其控制的终端一个个拿下,边打边谈施加压力,迫使对手加入本方阵营。分销商的叛变,使青啤 在配送上出现“断档”.不过,这并不能保证夺过来的终端网点会稳固,因为除了依靠分销商铺货送货外,青啤还专门组建业务人员,对分销商覆盖不到的区域进行覆盖,对分 销商能够覆盖到的地方进行补充维护,以取得高铺货率-这种深度分销模式被青 啤运用的很娴熟。青啤在平度市场部署有 6 名业务员,他们在终端生动化陈列 的执行上,几乎没有

12、对手,POP 保持率可以长达几个月。因此,渠道“短路” 虽然可以使青啤在配送上出现“真空”,但其业务人员对终端的定期拜访仍然 能够维持终端定单。因此,策反之后,银麦还必须集中兵力正面打击青啤的业 务员队伍。麦开始组织业务员队伍,与青啤的业务员展开正面拼抢,双方在终端网点 的生动化陈列上彼此抢夺。与此同时,银麦通过反正过来的分销商,获悉了青 啤总部检核业务员的具体时间,在检核人员到达的前一天,银麦突然调集 20 余 名业务员集中突击,在一天之内将青啤的生动化陈列清除殆尽。结果,青啤总 部的这次检核,使 5 名业务员的当月奖金被全部扣罚,士气受挫。银麦趁机加 大火力,加大生动化陈列的力度,并阶段性

13、地组织重点区域的反复冲击,青啤 的终端生动化遭遇重创,银麦的市场形象迅速提升。除了策反分销商进行渠道压货、组织业务员进行终端牵制外,银麦还组织 路演和促销活动等进行消费者拉动、发动内线分销商对青啤进行囤货串货以扰 乱市场价格等,逐次占领了餐饮、商超、小批零店、夜市等市场制高点,最终 使青啤的铺货率降到了 40以下,而银麦的铺货率则提高到了 70.这一局,银麦胜在优秀的市场洞察力和决策指挥能力上。前者使银麦得以 选择合适的进攻点-任何啤酒在失去分销物流平台后,都不可能实现有效覆盖, 拿下竞争对手的分销商,就意味着终端网点的局部胜利;后者则使银麦能够把 握好进攻手法的“正”与“奇”-先重点策反分销

14、网络,迫使对手出现渠道“短 路”,然后在料到对手会组织业务人员攻抢终端时,有策略地与之展开正面较 量,并辅以促销、搅局等活动,明战与暗袭、主阵与辅阵相互配合,依靠灵活 性和速度取胜。让对手动起来让对手动起来当对手的弱点处于既不可直接进攻、又尚未被激化的状态时,无论是见缝 插针还是策反策略,都无法奏效。银麦的应对之策是,先在试探性的进攻中熟 悉终端情况,然后选取重点市场多次开展促销活动,诱使对手还击,让对手的 弱点在多次应对中尖锐化,令其自乱阵脚,银麦趁机在乱中取胜。潍坊市场是青啤经营多年的市场,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市场占有率高达 90.2002 年,银麦开始尝试进入潍坊市场。但由于缺乏市场培育,

15、银麦在潍 坊市场上依然是新品,急攻并不可取。银麦在市场走访中也发现了对手的关键弱点:青啤在潍坊市场实行传统的大客户渠道代理制,设有两个经销商,各经 销一个主品类,其所有市场促销全通过经销商来执行,业务员则只设了 1 名, 主要负责与公司联络、账务处理等;两个经销商之间并不和睦,并且他们从去 年开始都在减少直供店,转交给手下的数家分销商控制。但是,这些弱点还相 对“温和”,并没有达到矛盾尖锐化状态,因此找经销商谈判的策反行为,难 以水到渠成。2006 年 10 月,银麦选择了 5 名经销商,同时派驻了 5 名业务员,将潍坊市场 划为 5 大片区经营,每个片区对应 1 名经销商和 1 名业务员,同

16、时规定经销商 只能在自己的片区里配送银麦啤酒。银麦在业务员与经销商的配合下进行终端 试水,进行价格告知、吧台和货架陈列、开展促销活动等,虽然银麦的终端利 润高于青啤,但是银麦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市场反应冷淡。在终端整体推进不奏效的情况下,银麦决定尝试攻击对手的“必救之地”, 利用对手不是铁板一块的弱点,迫使对手在应对中暴露出更多破绽,根据破绽 来确定该如何继续进攻。2007 年 3 月,银麦选择了 271 家啤酒销量较好的酒店 (B 类店)进行铺货,并与酒店协议进行有偿摆桌活动:约定在酒店每桌上摆 放 4 瓶银麦啤酒,月底银麦每桌赠送酒店 4 瓶啤酒。促销的诱惑,加上银麦业 务员的终端维护,一周内银麦在 B 类店中的铺货率达到了 60.这让青啤感受到了威胁,于是也开始在酒店抢搞摆桌活动。但由于青啤没 有业务员负责终端,只能发动渠道商配合:为经销商提供一个月 500 家摆桌促 销用酒,月底每桌同样赠送 4 瓶。青啤的这次反击,使自身的弱点开始问题化: 其经销商贪图小便宜,只执行了约 260 家,其他促销用酒被经销商截留;其摆 桌促销活动全部是由经销商执行,签订的协议五花八门,促销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