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36411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季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资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 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内部用)年秋季学期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内部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央体制一、中央体制二、地方体制二、地方体制时期时期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周代周代实行实行分封制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秦朝废分封制,推行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

2、治汉朝汉朝汉初实行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汉武帝颁行“推恩令推恩令” ,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推恩令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朝中期设中期设节度使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

3、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优势元朝元朝实行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时期时期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先秦先秦(萌芽萌芽)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使政治权力由“传贤传贤”变成变成“传子传子” ;宗法制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制, “家国一体家国一体” ,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秦朝(创立创立)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设置丞

4、相、御史大夫、: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西汉(发展发展)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中朝” ,削弱相权,削弱相权隋唐隋唐(完善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宋朝宋朝(加强加强)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

5、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元朝(加强加强)中书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明朝(强化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清朝(顶峰顶峰)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

6、,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设军机处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三、选官制度三、选官制度时期时期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夏、商、西周夏、商、西周世官制世官制(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战国、秦朝和汉初战国、秦朝和汉初军功爵制军功爵制(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

7、,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两汉察举制察举制(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孝廉” ,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然后依据品行

8、、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隋、唐、宋、明、隋、唐、宋、明、清清科举制科举制(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

9、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演变趋势从选拔形式上看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从地方到中央从选拔标准来看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标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标准逐步统一准逐步统一从本质上看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1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形成这种政治风格

10、的制度基础主要是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宗法制 B分封制分封制 C郡县制郡县制 D察举制察举制2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该大臣主张实行( )A宗法制宗法制 B分封制分封制 C行省制行省制 D郡县制郡县制33桐叶封弟,典出桐叶封弟,典出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览部览部卷十八卷十八审应览审应览重言重言。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

11、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周公说:“天子无戏言。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分封制分封制 B世袭制世袭制 C君主专制君主专制 D禅让制禅让制4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说: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世袭传承 D政务繁

12、忙政务繁忙5“新皇帝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摘自全球通史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6.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

13、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执行。该制度是( )A三省制三省制 B科举制科举制 C行省制行省制 D内阁制内阁制7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该图反映的朝代是代是( )A唐代唐代 B宋代宋代 C元代元代 D清代清代8宋初,中书省长官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权知制诰”)负责起草。这一变化负责起草。这一变化( )A精简了官僚机构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理顺

14、了职官权责 C削弱了宰辅权力削弱了宰辅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行政效率9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经历了变化。与成语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经历了变化。与成语“金榜题名金榜题名”有关的是有关的是( )A世官制世官制 B察举制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科举制10费正清在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1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12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