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3624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全面 民主民主 主体主体 开放开放浅谈思想品德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摘要摘要】随着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民主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一节成功的民主教学课堂,必须具备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以及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等四个基本特征。【关键词关键词】全面;民主;主体;开放。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它正引发着教育的嬗变。随着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民主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校是一所于 2004 年秋季创办的民办公助性质学校,属揭阳市一级学校、东山区示范学校,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既有城乡之别,也有家庭文化背景之别,还有学习品质

2、和个性心理的差异。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人人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这一办学目标,就必须实施民主教学。我校政治教研组于 2011年 4 月 11 日,向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课专业委员会申请了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思想(品德)政治小课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的研究 ,并获得了立项。日前,我们正积极进行关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的实验和研究。本文将结合课题组近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理论学习、问卷调研和专题研讨,谈谈民主教学的基本特征。一、教学对象的全面性一、教学对象的全面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会被一些较负责任的教育者所冷落、被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所

3、抛弃、被师德差的教育者所不齿。这些学生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潜能生”等。我们惊奇地发现,不少思想品德课堂,参与课堂活动的、回答问题的老是几张熟面孔,优等生依旧尽展红花芬芳,潜能生仍然只作绿叶陪衬。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他们当中除极少数有智能障碍外,绝大多数都和其他学生一样,智力正常、且具有发展的潜力。只不过和同龄人相比,潜能生在人格上存在明显差异: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人际关系不和谐,缺乏自尊和自信,情绪多变且难以自制,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心态等。调查发现:造成潜能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

4、还是由于长期或反复遭受挫折和失败,不被关注和关心、不被激励和启发、不被发现和教育造成的。陶行知先生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就是坏教育,没有变化就不是教育。 ”哲学上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的容量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谚语说:绳子总是在不结实的地方断掉。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记者招待会上说:“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如果我们忽视了“后进生”,教育这个“木桶”的“容量”就会大大减少,教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有时功败垂成,甚至会走

5、向反面。稍一疏忽,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正如孔子说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样的教育,很明显是不全面的,是不科学的,严重违背了民主教学的根本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对全体学生进行“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来当他们步入社会融入集体时,使集体成为奋发有为、造福于民的集体,从而形成集体的正向合力;才能使他们在政

6、治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法制观念上的变化与发展所汇成的正向合力推动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它对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对于净化社会风气与保持社会稳定,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综合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一切学生” ,就是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分成绩优劣,不偏爱优等生,不歧视潜能生。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给每一个学生有一方“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的自由天空让多元智能凸现,让多彩个性张

7、扬,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 ,使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二、教学氛围的民主性二、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把学生摆在什么地位,教师和学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关系到教育效果,也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问题。如果教师垄断课堂,不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再先进的教育理念或再好的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传统教育一直较注重“师道尊严”,学生与教师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忽视学生作为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加工以及对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广泛作用发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教师与学生的脸

8、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易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需要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民主宽松的环境。教师注重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言以蔽之,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能够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状况,变学生厌学为乐学;能够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关系民主化,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势在必行。教学民主原则是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教

9、师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去对待成长中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处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要义是教育的民主化。如果没有民主化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化,也不会有教育的现代化。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能实现现代化的民主师生关系,就意味着不可能建立现代的教育体系的教育制度。因此建

10、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民主、平等的氛围是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中,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不搞强权,不以自己的意志为主,不搞“一言堂” ,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搞“光晕效应” ,应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公正地对待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学生,以亲切的态度,和蔼的微笑,饱满的情绪,炽热的感情真诚地和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心灵的差距。从而打开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心理交往渠道,造成一种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心理氛围。学生在选择学习材料、学习份量、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条件等方面是可自由做主的唯一实体,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

11、以指导、帮助、咨询、援助。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大力鼓励学生自学、参与、发现,提倡个别学习、兴趣学习、创造学习、实验学习。给学生以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次,要尊重学生。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这是人与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里中有爱迪生。 ”尊重学生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总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

12、而老师尊重学生是不必要的。其实,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有人的权利的人,他们也需要老师的尊重的。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这是没有为人师表的道德问题。任何对学生不尊重的态度行为都应受到谴责的。承认学生的差异,不对学生提出共同的要求这是尊重;倾听学生的诉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主张这是尊重;认为学生年幼,必然会犯错这也是尊重。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选择。事实证明:尊重学生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和作用,增强教育的力量,而且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就会更尊重教师,这样才能改善好师生关系。三、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三、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将学生看作被动接

13、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师是“主角” ,学生是“观众”与“听众” 。在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象现象上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自主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它忽视了作为独立

14、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有着巨大潜力的人的存在。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树立教师“教”是为学生“学”服务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就必须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理。此时,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认知的全过程,做到自我设计、自我

15、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1、学生自学。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课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2、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就该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3、启发引导,形成结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对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的共性问题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学习上的迁移。最后,在启发的基础上,引导全体学生对重、难点内容形成科学的结论。4、适当。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

16、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相应素质和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布置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指导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以形成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学过程主体性的建构,适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把学生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他们的内部需要,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一次尝试。四、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四、教学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主体是教科书。人们往往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 “忠于教材” ,不能“脱离教材” 、 “超越教材” 。这种把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的观念,会使教师陷于“本本主义”的泥潭。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应当有开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对知识探究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真正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