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36015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资企业在川投资破百亿美元初步形成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截至 2012 年年底,台资企业在四川投资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四川省累计登记注册台资企业 1596 家,项目投资总额 105.14 亿美元,利用台资 88.88 亿美元,投资 1000 万美元以上的 合资企业 154 家,各项指标继续稳居西部第一. 从 1988 年四川第一家台资企业登记注册至 今,四川已是中国大陆西部地区台资企业最多、投资份额最大的省份,我国台湾地区已成 为四川第三大境外投资来源地和第六大贸易伙伴。尤其是 2008 年以来,川台经贸突飞猛进, 台商到四川投资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四川省台办统计资料显示,2008-2012 年,四川省

2、新 增台资企业 251 家,项目投资总额和利用台资均超过前 20 年的总和。仅 2012 年四川省新 增台资企业就达 51 家,投资总额 33.12 亿美元,利用台资 32.53 亿美元,新增投资总额在 10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 23 家。据四川省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 年以来,台商在川投 资规模、领域和质量均发生跨越式变化重大台商投资项目落户四川步伐加快:富士康、 仁宝、纬创等知名企业及巨腾国际、奇宏电子、志超科技、冠捷科技等大型配套企业纷纷 到四川投资发展;台玻、远东、统一、顶新、旺旺、台泥等知名企业在四川投资力度不断 加大。2010-2012 年,台资企业在四川投资连续 3 年突

3、破 10 亿美元。台商投资产业聚集发 展效应明显,在四川的台资企业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百货零售四 大优势产业集群。此外,台商投资集中区也在不断扩大,从成都逐步向成都周边及成渝经 济区沿线和成德绵沿线发展,呈现出以成都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点、线、面结合态势。重庆市将建 15 个千亿级园区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近日,从重庆市开发区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到 2017 年,重庆市开发区及高 新区将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3.2 万亿元,力争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同时建成 千亿级园区 15 个,其全部园区产值均超过百亿元。据了解,目前重庆市有两江 新区、寸滩保税港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等“1+2+7

4、+36”体系的共 46 个开发 区及高新区。重庆市经信委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 年 1-11 月,重庆市所有园 区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进口交货值突破 200 亿元,同比增长 25%;完成工业投资 2238 亿元,同比增长约 38%。2012 年,重庆市 500 亿级以上的开发区及高新区达到 10 个,在原有的重 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区、江津、九龙、空港园区的基础上,新增了西永、璧山、 涪陵、长寿经开区和同兴工业园区,百亿级以上园区由 2007 年的 5 个增加为 26 个。到 2017 年,重庆市开发区及高新区将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3.2 万亿元,力争工业增

5、加值突破 万亿,建成千亿级园区 15 个,全部园区产值都要超过百亿元;培育形成千亿级优势产业集 群 3 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超过 30 个。据了解,3 个有望形成的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分 别为笔记本电脑、汽车和云计算产业。武汉市孵化器面积突破 500 万平方米从近日召开的 2013 年度武汉市科技工作会上获悉,截至 2012 年年底,武汉市 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 130 家,面积达 536 万平方米,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1987 年,全国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诞生。到 2011 年,武汉市累计 建设孵化器面积 226 万平方米,2012 年新增孵化器面积则高达 310 万平方米。 武汉孵化

6、器发展的 20 多年,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武汉科 技工作的一张特色“名片”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武汉市经济社 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武汉市通过重视政策引导、强化平台建设、创 新体制机制、延伸服务功能、加强人才培养等手段扶持孵化器发展,取得了显 著成绩。据介绍,武汉市 2012 年还出台了“黄金十条”等多项优惠政策,率先提出 了“科研人员留岗创业”、“大学生创业计入学分”等激励措施,改善创业软 环境。此外,武汉市 2012 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 展的意见从规模化建设、提升发展、培育科技企业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 个 方面提出 10 条具体

7、措施,扶持孵化器发展。包括武汉市政府设立市级孵化器建 设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 5000 万元支持孵化器发展;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 体投资建设各类孵化器,对新建孵化器每平方米补助 15 元;鼓励孵化器合作共 建或自建专业或特色公共服务平台,以年度投入费用的 50%给予补贴等。在一系列举措带动下,武汉市科技创新 2012 年取得丰硕成果,武汉市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完成 4483 亿元,同比增长 30%,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西安科技金融合作实现六大新突破西安市科技金融结合业务风险补偿办法正式发布。近日从“西安市科技金 融结合推进工作会议”上获悉,西安市科技局和市财政局日前与 10 家银行、5 家担保公

8、司签订第二轮科技金融合作协议,并成立西安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西 安市科技金融合作指导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合作。2012 年,西安市科技金融合作取得六大新突破:12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 得贷款总额 6.1 亿元,平均强度为 508 万元,为同年财政研发资金与产业专项 之和的 3 倍,科技贷款总量和强度均有突破;约 75%贷款企业实物资产抵押低 于贷款金额 50%(传统模式条件下,实物资产抵押约为贷款金额 1.4 倍),降 低贷款门槛实现突破;80%(96 家)企业属于知识产权质押或涉及知识产权质 押反担保贷款企业,贷款金额 3.8 亿元,占 62%,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实现 突破;同等规

9、模财政资金投入支持企业数量扩大 5 倍,投入的财政资金产生了60 倍资金放大效应,政策杠杆放大效应取得突破;试点各银行、担保机构合作, 开通绿色通道,80%的贷款企业两个月内可获得贷款,贷款服务效率实现突破。为做好科技金融合作工作,西安市创造性地推出“三机制三模式”:一是 建立财政、金融和担保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 制;三是建立科技保险补贴机制;四是拓展政府部门与金融和担保机构联合推 动合作模式;五是拓展行业联盟内融资信用互保互助合作模式;六是拓展知识 产权质押融资和创业投资合作模式。2013 年,西安市将力争使 200 家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贷款总额实现翻番 (达到

10、10 亿元以上);积极稳妥拓展涉及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试点,促成 贷款总额 5 亿元;试行 10 项针对科技企业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企业受益面;创 投联盟在西安投资 5 亿元;推出科技保险政策,惠及百家科技企业。今后年,西安市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年均增长率将力争不低于其他类型 贷款的年增长率;重点培育不低于 500 家高成长科技企业;累计为科技企业融 资不低于 80 亿元。科技金融诞生科技金融诞生“杭州模式杭州模式”近来年,杭州市以投融资平台建设为中心,以杭州市创投服务中心、政策 性担保、创投引导基金三大体系建设为保障,引导各类资本要素向科技型企业、 向杭州大力发展的十大产业集聚,从而形成了科技

11、金融的“杭州模式”。2008 年 4 月,杭州市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扶持商业性创业投 资企业,引导社会资金对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该基金总规模 10 亿元, 截至 2012 年 10 月底,阶段参股合作创投投资项目金额为 15 亿元,带动社会资 本联合投资 16 亿元。通过二级放大,引导基金阶段参股实际放大倍数达到 8 倍。 另外,通过跟进投资,带动社会投资 6.133 亿元,放大倍数达到 7.6 倍。深圳外贸出口实现二十连冠深圳外贸出口实现二十连冠本报讯 近日获悉,2012 年深圳市外贸出口实现二十连冠,进出口规模时 隔 5 年重登全国首位。2012 年,深圳外贸进出口 46

12、67.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8%,超过全国进出口平均增速 6.6 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 12.1%, 继 2007 年后再度成为全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最大城市,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 47.4%。其中,出口 2713.7 亿美元,增长 10.6%,超过全国出口平均增速 2.7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 13.2%,实现大中城市出口“二十连冠”,占广 东省出口总值的 47.3%。据悉,国际市场需求转暖,深圳企业获得更多海外订单,体现为加工贸易 进出口创出历史新高,一般贸易进出口形势不断趋好。2012 年 12 月,深圳加 工贸易规模达到 250.5 亿美元,连续两个月进出口规模超过 20

13、0 亿美元,创出 单月历史新高。2012 全年深圳市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 2394.2 亿美元,增长 4.9%, 占同期该市进出口总值的 51.3%。科技部部署 2013 年科技工作十大重点任务1 月 19 日,2013 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回顾了 2012 年科技 工作,总结了年来科技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部署了 2013 年工作。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会议。万钢指出,2012 年是科技事业发展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发布。 全国先后有 21 个省(区、市

14、)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 改革力度大的政策措施。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有望突破万亿 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可达 2%,其中企业 R&D 支出占 74%以上;研发人员总 量预计达 320 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达 21.7 万件,比上年增长 26.2%;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超过 6000 亿元;全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 10 万亿元。 针对 2013 年的科技工作,万钢提出主要推进以下十大重点任务:一 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 6 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深化科技体 制改革的各项任务;二是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地

15、位;三是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 加强战略高技术的前瞻部署,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五是加强高新技术集成示 范和产业化,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六是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七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八是加强科技惠民,促进 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九是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十 是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水平。王志刚在总结讲话中要求,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重点把握好 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 和创新能力;二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

16、 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三是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 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他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认真学 习、抓好落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统筹推进、完善创新 政策、注重机制创新、加强试点示范,扎实做好科技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紧扣 主线、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务求实效,着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 管理科学化水平。“新三板”正式开启 高新区涌动挂牌潮近日,备受瞩目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北京揭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姚刚表示,这是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标志性事件。自此,“新三板”将由 此前的小范围、区域性试点进入面向全国的常规发展阶段。同时,有关扩大股 份转让试点的工作方案也将逐步落实。而随着市场期待已久的“新三板”正式 开启,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或加速扩张。有券商预测,未来几年将会 有更多国家高新区纳入试点扩容范畴,5 年内“新三板”挂牌企业可达 2800- 4000 家左右,“新三板”总市值将超万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