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管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8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35995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经管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8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经管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8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经管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8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经管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经管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示范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和要求(注:1、基本思路包括如何体现示范专业教育特色;如何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中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如何建立与专 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2、基本要求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及规划;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规划): 一、基本思路 (一)立足本县区域经济,彰显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立足我县地方经济,面向省市,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培养基层行政、业务和经营管理及经营核算的合格人才,同时开展在职工

2、人、下岗工人及农村预备劳动力等短期工种培训,这是本专业建设的基本方向。根据泰顺县“十二五”规划及近年我县农村经济发展预测,需要大量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人员,所以能为本专业的毕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出口” ,做到本专业招生“入口旺” ,就业“出口畅” 。 (二) 、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现代农村第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 (1)知识结构: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能力结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

3、业创业的能力与继续学习的能力;比较熟练的职业 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主工种达到中级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农经管相关工种的操作技能, 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基本的营销能力。 (3)素质结构:毕业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热爱 科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风,具有公关、团队协作、独立工作和勇于创新的素质。 2、落实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达到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个性发展,以及与地方产业相联系的专业课 程体系,实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4、构建包括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必修课模块、专业基 础选修课模块和任选课模块等到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建立,落实以技术应用 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 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 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 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 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 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的课程。在课程安排上,理论学习与实

5、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边 学边练。 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逐一分解,落实到 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会(实习)懂(学理论)精 (提高) ”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安排上,采取实践(认识)教学实践(提高)的方式。 注重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淡化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分工;打破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训课 程的界限,实行理论、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 实行专业课程、技能集中培训模式,在教学中,对于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内容,集中时间学习、 训练。 加强校本教研,开发适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生产工艺、技术

6、、产品密切相关的校本教材。扩大选修课比例,加强素质教育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根据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学分制的要求,学校常年看设八门 任选课课程供学生选择,扩大学生的选课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修不同的 素质教育课程以及本专业技术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加强素质教育, 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实践技能的教学;改进教 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新理念与新模式,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确保生产专业技能训练。目前已

7、建有专业基础实验室 2 个,专业实验室 2 个。 (4)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拉近与企业生产一线的距离。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层次上同多家企业进 行合作: 是师资层面上的合作。我们聘任浙江山友有限公司、浙江利众竹木有限公司、泰顺县乌岩岭猕 猴桃专业合作社、泰顺县联众农牧合作社、泰顺县德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 教师,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弥补专业课教师不足的问题。另外,指派我们的自己的专业课教师 到企业中去挂职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实际生产技术,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 挂职学习,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更加接近,培养的学生更加能满足适应企业的要 求,把企

8、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带到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来和教学中去。 实习实训和就业层面上的合作。学校为企业培养他们所需的人才,企业为我们的学生提高实习 实训的条件。这个层面的合作关系是双赢的关系,学校解决了为学生安排生产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能在走出校门之前有机会走进企业的大门,进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和 工艺流程,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另外,这个层面上的合作关系,可以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最直接 的选择。 (三)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本理论教学体系是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因此要注重人 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

9、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我们采用灵活的教 学模块体系。 专业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即: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 知识模块。采用知识单元模块化组织教学,用一组相关的系列课程和实训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通过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 “两基” ,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 学重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多种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课教 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讲座式、讨论式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 种生动活泼的教

10、学方法,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手段的使 用上,除继续发挥投影、广播电视教学等常规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外,学校正在加强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四)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实践课程结构,更新实践内容。注重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应用能力和开 拓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 应占有较大比重,教学中

11、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 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 学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过多次的论证和修改,结合我校的实际和本专业 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特制定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由职业(岗位)技能课和岗位实训课组成,占全程教学计划的 40左右。通过技能训练和实训,培养学生的“两能” 。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目前,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已基本形 成体系,在校外已与浙江山友有限公司、浙江利众竹木有限公司、泰顺县德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开 展了合作关系,这些实习基地与校内的实训基

12、地形成优势互补,为学生得到较为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 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快适应企业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基本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具体要求: 毕业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与继 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 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主工种达到中级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农经管相关工种的操作技能。 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具备

13、一般农经管方面的能力。 (2)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与农经管有关的企业,从事基层行政、业务和经营管理及经营核算等 工作。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及规格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关 键。制定本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并确定培养对象和培养人,重视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尽快形成一批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专职的中坚力量教师,是专业 建设的重要一环。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和教学工作规范,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的政治表现,业务 水平和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并载入教师业务档案。大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根 据现代农业专业变化的要求,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积极从企业单位 聘请兼职教师,改善师资结构;二、进行“师徒结对”和鼓励支持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进修。另 外,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参加科研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发表论文,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 水平和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努力培养“双师型”和“科研型”专业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