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5957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看法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的不竭动力。当然,这是建筑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这是完全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生态经济。有人预计,21 世纪将是生态经济的时代。生态经济这一承接工业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已经向我们走来,而贯穿于这一历史过程的逻辑主线就是经济发展,它遵循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法则,生态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更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在当今时代,能够确保经

2、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就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构成了生态城市的基础,所以,生态城市建设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精心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是高标准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是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参考的蓝本。其指标应当包括: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2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的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二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思路创新。生态城市

3、由不同的功能区构成,包括行政商务中心、生态居住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科技园区、生态公园、广场、景观、绿化带、河流、道路等。如果按照行政商务中心相对集中,而其它各个功能区相对间隔、独立,形成发散式结构,我们的规划思路就会豁然开朗。这样在各个功能小区之间的农田、菜园、自然荒地、河流、湿地、林地、 “城中村”就自然都成了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是选留其中的精华。加速产业的生态化和环保的产业化进程。由“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环保,到“边污染边治理”的次优环保,再到把清洁生产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的循环经济,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4、把两者高度地统一起来。经济发展的根本思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而按照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必须对整个产业进行调整和改造。一是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在橡胶、化工、造纸、食品等污染较重的传统产业中,应当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将现有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开放式经济流程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流程,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工业园区要按照生态园的标准建设。要把相互之间有较强“食物链”关系的各产业主体放在一个园区内,形成资源共享、产业互动的生态结构,提高资源、3能源的利用效率,变废物为资源,达到园区经济和环境的同步优化。二是环保行业的产业化。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环保产业化,视情况不同可采用以

5、下几种模式:一是官建民营,政府以“滚雪球”方式兴建新的环保设施,形成良性循环。二是民办官督,即 B OT 模式。三是合股建设。在工业园区,由企业合股投资中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四是分散处理。在新建的小区或边远地区修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小区绿化。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一是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体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证。政府要建立合作、协商、包容、透明、信息共享的开放机制,在政府与民众、企业之间形成合作互动、平等交流的新型关系,共同建设生态城市。强化城建环保主管部门的职能和地位,赋予他们参与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实施、资源调配的权力。加强环境监护专业队伍建设,

6、提高人员素质,使生态城市建设真正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政绩考核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导向器。政绩考核要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科学设置绿色 G DP 和包括资源、人才、环境、社会的总资本等指标,使政绩考核真正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助推器。积极营造全民知晓、从我做起的浓厚生态文化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增强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对应生态经济。要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 “知4足常乐”等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文化传统,使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变成人

7、人的自觉行动。二是从细微之处做起,培养科学的生态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倡导多使用公交车、环保车,限制摩托车;倡导使用布袋子、菜篮子、饭盒子,拒绝“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旅馆”、 “绿色饭店”,禁止一次性用品;倡导“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拒绝污染食品;倡导“绿色生活”、 “绿色家庭”,拒绝非科学生活;倡导使用清洁能源,拒绝高耗、污染能源;倡导垃圾分类固定放置,禁止垃圾混放和随手乱丢。三是从儿童抓起,搞好生态文化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向儿童传播生态环保知识,灌输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生态环保行为方式,使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生态文化、观念、意识渗入其骨髓,科学的生态行为方式内化为其下意识的自觉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培养造就成千上万的生态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