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545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 (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专业能力综合训练课程作业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班级:计师班级:计师 121121学号:学号:1219010712190107姓名:黄瑶姓名:黄瑶作业一:高中案例评析。作业一:高中案例评析。(1 1)所选案例介绍所选案例介绍选择的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2 2)案例评析案例评析1、教材处理方面教材处理和分析:将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提前与第一节的内容整合,这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整改,而不是只按照教材走,很好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确 定了教学重点,同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于抽象的内容改如何教学。学情分析: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大概知识停留在

2、哪个 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学,对于第一次接触信息的概念的学生,确定通过案例来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中通过生活总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这一点我觉得应该 归结到能力目标中,在能力目标中“形成一种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我 觉得不应该有这个,与本节课的内容不符合。在情感目标中“培养学生收集使 用信息的正确方法”这个是一种能力,在第二章的信息的获取与方法中会重点 讲到,此处不应有重难点:根据课标我们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是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特征,但这 些都是抽象的内容,需要用例子来帮助讲解,所以是难点。但是对于信息技术 和计算机的区别,这不是教学重点。22、教学方法方面在教学刚开始通过一个问题

3、信息技术=计算机?引入课程,让学生小组讨论, 然后总结出所要学习的知识。之后快速阅读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圈出,对学生 某些能力的增加,不仅仅知识教学也让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反映了教学的另一 个点。之后对信息概念的教授通过案例的方式,举例子的方法让同学更深刻的 理解信息的概念,之后通过载体的有无引出信息的特征也是通过一个案例一个 特征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信息的特征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通 过一些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有知识有一个确定,确定自己是 否能正确学会。在最后的小结,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且合理,非常好。3、教学情境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ppt 向学生展示一些图文,通过这样

4、的方法更能直观的表 达教师所要展现的内容,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来展示知识点,很 好。尤其是在上课的开始通过一个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学课堂不枯燥,能 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4、教学效果预测方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如果教师按照这样上课,学生基本能掌握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特征,并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用案例解说特征时可能会出现学生说的不是想要的这时需要老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要高。(三)附案例(三)附案例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的教学设计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的教学设计单位:浙江省龙泉市第一中学 姓名:郑颖星 邮编:323700 电

5、话:13587177532 邮箱: 一、设计思想一、设计思想教材安排第一章第一节是信息及其特征,第三节是信息技术,但我认为,对于信息技术课,初中的一些观念根深蒂固,第一节课应该花点时间转变他们3的思想、态度。所以,我把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提前,与信息及其特征整合成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教学中引用了许多关于信息的实例,有生活、有经济、有军事,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了解信息技术、信息及其特征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并不是纯粹的教他们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而是要培养他们养成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6、1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3本节课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篇,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重点内容,也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抽象,容易引起学生厌学,在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都有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

7、,是本章教学中的关键。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初中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不过,那时主要注重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对“信息”这一词的确切内涵和特征可能都没去关注过,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两个概念。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能通过生活中的实4例,描述信息

8、的特征。2能力目标:看到一个案例,能正确的分析它的特征,并能形成一种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的存在,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使用信息的正确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重点难点五、重点难点重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区别、信息的特征难点:信息技术和信息概念的理解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采用讲授式、概念获得模式、案例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七、课前准备七、课前准备相关的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室八、教学过程八、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活动: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

9、一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有关这门课的一些基本情况。 (幻灯片展示:32 学时、2 个学分,评价方式,梳理一下教材的主线)第二环节:第二环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计算机?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信息技术=计算机?)前后两桌组成一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讨论、辩证,时间:两分钟,可以借助课本知识 P12。学生活动:组成小组讨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区别。教师活动:抽取三个小组回答,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师:我们已经明白了信息技术跟计算机的区别和联系,知道了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代表,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10、而计算机是信息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工具。那么,从古到今,信息技术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又有什么基本特征呢?第三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5学生活动:快速阅读课本 P13-15,把提到的信息技术用笔圈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快速阅读的思想)教师提示,学生回顾、总结在遥远的古代,人类主要是通过手势、声音和各种形体动作来沟通信息,并且早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结绳记事、堆石记数,开创了信息表示与信息处理的先河。由于绳子打的结多了,自己都忘记记了什么东西,所以出现了文字,开始在龟甲、兽骨上刻字(陶器、竹片、丝帛等) ,为了交流的方便,出现了

11、语言,从此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由于在龟甲上刻字又慢,又不方便文化的传播,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交流信息的水平。在古代,我们的通信手段是烽火(白天烧狼粪,浓烟比亮光好识别,晚上烧柴草) 、驿站(插入马拉松赛跑的由来:公元前 490 年,雅典军与波斯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发生激战,当时,兵力悬殊,波斯军队有 15 万人,而雅典军只有 1 万,在这种不利的情形下,雅典军统帅米太亚得对兵力进行了精密布署,最终,雅典军队取得了该战役的胜利,共歼灭波斯军 6400 人,而自己仅损失 192 人。为了把这胜利的喜讯尽快地传到雅典城里,米太亚得派跑的最快的信使斐利皮德斯去完成这

12、一任务。斐利皮德斯带着创伤和打仗的疲劳,立即往雅典城飞跑,他以惊人的毅力,一口气跑完了 40 多公里。抵达雅典城中央广场时,他只喊了声“庆祝吧!雅典得救了!”就倒在地上牺牲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决定在 1896 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设立一个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距离以当年斐利皮德斯跑过的路程为准。 ) 、信鸽。但是他们的速度还不够快,时效性仍不够强,满足不了军事上和救助突发事件的需要,所以,电报、电话应运而生了。这个时期典型的近代信息技术还包括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等。接着,就进入了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第四环节:什么是

13、信息?第四环节:什么是信息?师:前面多次提到了信息,你认为什么是信息?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和一幅图片(幻灯片演示)师:在第 11 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10 米栏的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翔获得了第几名?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6生:第一名,他很开心、很激动。师:同学们获得的答案就是这些文字和图片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同学们想想看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学习中,除了图片和文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传递给我们信息?生: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给信息下一个你自己理解的定义了吗?生:师:信息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生: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身体语言师:同学们说的这些信息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信息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师:今天早上

14、老师刚申请了一个 QQ 号码,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告诉我的朋友?生:师:我可以通过那么多方式告诉朋友这件事,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同一信息可以采用多种载体来表达和传播。师: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不通过载体表达的信息?生:(有同学会说“有” ,举例:心有灵犀,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让其他同学去反驳,大脑也是信息的载体)师:任何的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都必须依附某种载体,这就是信息的第一个特征:载体依附性。那么除了这个特征之外,信息还有哪些特征呢?第五环节:信息的特征第五环节:信息的特征师:我们先来看一则材料一条线和一万美元:20 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了两三个

15、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 16 圈。 ”人们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有关人员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7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茨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 1 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 9999 美元。 ”帐单送到了公司老板那里,老板看了后连连点头,很快照付了一万美元,并用重金聘用了他。师:“你明白这

16、张帐单的意思吗?老板为什么很快就照付了这一万美金,还要重金聘用斯坦门茨呢?”生: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有什么特征?生:信息具有价值性师:在平时生活中、或者在历史上,我们可不可以找出些关于信息价值性的例子来?生:师:走回家路上,下起了暴雨,回到家时,整个人都湿透了,这时,妈妈跟我说“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 。这个信息对我来有没有意义?生:师: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性?生:时效性。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具有价值,但信息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就会降低,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 ,信息就失去效用,成为历史记录。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学习研究领域中,要养成积极关注信息变化,跟踪最新信息动向的良好习惯,以免使用过时信息。师:下面再来看一则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位名叫伯希尔德.雅葛布的作家发表一本长达 172 页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里,详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