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35386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05意象教学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峡口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 唐 司空曙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2010天津卷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 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1暮春 飞花峡口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 唐 司空曙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2010天津卷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 什么共同的情感?2思念故乡之情峡口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

2、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 唐 司空曙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2010天津卷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 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 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 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 ,以乐写哀。峡口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 唐 司空曙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2010天津卷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 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 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

3、说明理由。 3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 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 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 子规、杜宇、子鹃。传说 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 以抒悲苦哀怨之情。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 有归时一段愁。2010江西卷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4分)京师:指北宋 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 人,河南洛阳人。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 沦丧

4、,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 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释 艭shung: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2006广东卷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 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1晚:艭归、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释 艭shung:小船。海幢:即海幢寺 。2006广东卷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

5、老 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 鹤带钟声到海幢,更具有动感。1什么是意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思 的客观物象叫做“意象 ”,它是“意”和“象 ”的结合体。2物象与意象有何区别?物象是指客观事物所呈现出来的 样子。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 雷电等客观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形态存 在着。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 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诗 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 是意象。3意象可以分成哪些类别?从内容上分,意象可以分为景、 物、事、人等四大类。意象通常是指 自然意象,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 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 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

6、也是意象 。青松: 翠竹: 秋菊: 冬梅: 水仙: 梧桐: 芭蕉: 冰雪:坚韧挺拔 刚正有节 清高纯洁 傲霜斗雪 冰清玉洁 凄凉悲伤 孤独凄恻 晶莹高洁杜鹃: 鹧鸪: 寒蝉: 鸿雁: 琴瑟: 红豆: 青梅: 流水:悲苦、思归 悲苦、思人 悲哀、凄怆 思乡怀人 情谊和谐 相思、爱情 少女情怀 伤时遗怨赏析意象的答题思路找出意象,分析 所蕴含地思想感情和 产生的艺术效果。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 一种怎样的景象?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 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乌衣巷 刘禹

7、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 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 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在于唤起读者的想象,暗写乌衣巷 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 世事沧桑的感慨。 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 ,争奈归期未可期。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作者借杜鹃悲啼渲 染一种悲苦氛围为下片作铺垫,呼应归意, 来得自然贴切

8、。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 物有什么特征?景物: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 枫树、渔火、寒山寺、钟声,特征:秋夜 幽寂清冷。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 感。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 磊落的心性。

9、“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 晶莹、高洁。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 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 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 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 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 “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 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10、月” 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 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 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 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 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 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 色,从来不曾看见。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人骆宾王咏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宋人柳永雨霖铃)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 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 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 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 行的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

11、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 感慨。“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 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 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 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 的荒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 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 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 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 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 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 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 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

12、寂寞 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 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 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 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 ,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 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 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 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元人 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

13、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 意深。 松坚贞高洁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 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 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 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 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 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 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 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 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 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 ,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

14、 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 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 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 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 爱恋着自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 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 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 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 的情景。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 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唐

15、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 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 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 伤的象征了。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 啼血。”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 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 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 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

16、像“行不 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 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 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 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 上的一种鸟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 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 花前。”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 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 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 家比较熟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