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751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 、强迫症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矫正 二、抑郁症三、注意多动障碍第一:强迫症第一:强迫症强迫症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据 1988 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这类型人格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 5% (一诊断、二临床表现、三治疗方法)一、诊断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III)中将强迫型人格的诊断标准定为:1、过分追求完美以致于无法完成任务2、注重细枝末节,忽略关键要点3、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强令他人按照自己的特殊要求行事4、循规蹈矩,不知变通,为工作不惜放弃闲暇时间、娱乐或与朋友交往。5、优柔寡断,总是借故拖延,回避6、情感表达拘束7、当个人没有好处获得时,不能大量地奉献

2、时间、金钱、礼物8、对破旧物品或无价值之物,即使毫无感情价值的,也不愿意抛弃只要满足五条,即诊断为强迫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1) 严格和完美严格和完美。这类人平时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美感,过分认真,过分注意细枝末节,过分自我克制,自我关注,责任感过强,常常追求完美。(2) 过分墨守成规,缺乏随机应变能力。过分墨守成规,缺乏随机应变能力。拘谨和小心翼翼。在处事方面,由于谨小慎微,常常顾虑小事而忽略大事,并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以致妨碍别人的自由。过分注重工作,怕犯错误,处事优柔寡断,难以做出决定。因为强迫症患者常用十全十美的标准要求自己,所以常表现得紧张,苦恼,焦虑。强迫障

3、碍常发生在学习好的学生身上。例:98 年天津大学一高才生,独生女,父母工作甚好,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一次考了个第四名,跳楼了。哈佛大学精神失常率属全美之冠,有人说,哈佛是脑力的炼狱。上进心强是好的,但列宁说:真理多走一步就是谬误。二、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大体分为观念强迫和行为强迫1、强迫观念: 强迫回忆:急欲回忆一件往事,虽然没有意义 强迫疑虑;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无误,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如:出门后怀疑屋门未锁好,信投寄后怀疑邮票未贴,取钱没装好等,刚做过的事就怀疑,疑虑还伴有焦虑,驱使自己不断反复去检查。2成绩 强迫性穷思竭虑, “人为什么长两条腿?” “天为何以 24 小时

4、计算?” 强迫性对立思想,例:和平战争、友好敌对2、强迫意向和动作(1)强迫意向:患者常为一种与当时意愿相反的意向所纠缠,明知不合理,不必要,却无法摆脱。如:火车来时跳上轨道,从阳台将小孩扔下去等。这种强迫性意向不伴有相应的行为,但伴有焦虑和恐惧心理,驱使他们回避此场合或采取其他对策。(2)强迫洗涤:如洗手(3)强迫计数:数电杆,数台阶等(4)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常重复一套刻板动作。如:进门先跨左脚,睡前按次序脱衣等,不这样做就不舒服强迫症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相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不准自行其是,造成孩子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而遭

5、到惩罚,思虑过多,优柔寡断,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三、治疗方案:1、矛盾意向法:强迫观念的心理机制是心理冲突。如:高考临近的人,一想什么就认为自己应该抓紧时间,不该这么想,把能量消耗在排除上,易患强迫症。一女孩数学不好,上课一笔一划都注意,矛盾意向法就是矛盾意向法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 。如:高三学生,你就让别人嘲笑吧,让自己丢面子,以此证明自己的勇敢,怕死的人,让自己成为历史吧。门没关好就让他没关好,偷了就偷了!字写得不好,就让它不好,东西没收拾干净等2、森田疗法:“带着症状去学习” ,不是不这样想了就能学习了,而是学习了就不这样想了。 “为所当为为所当为” 。3、心理疏导法

6、:告诉学生不要着急,任何情况下一个人不可能 100%的投入。强迫症患者学习动机往往特别强,争强好胜。洁癖也是如此,所以精神病人是上进心的榜样。有人说,好强是万恶之源,好强理想自我。如:神经症病人会说,我希望我是林肯。理想自我 (高于)现实自我精神病人说:我是林肯,现实的我是 0正常人说:我是我,现实的我,理想的我/现实的我3动机正常:理想的我高一点,实现了欲望又高一点马太效应教育孩子,我必须成功 转换成 我希望成功第二、抑郁第二、抑郁一、诊断诊断:是对痛苦经历的抑郁反应,女性多下列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1、食欲或体重减退2、疲倦或嗜睡或早醒3、对日常活动毫无兴趣或乐趣4、精力减退

7、5、感到无价值 6、不能专心做事情7、有想死的念头小学生患者占 1.85.2% 中学生 1318% 自杀的占 30%二、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抑郁的人,曾是非常要强的人,但充满自我否定,内疚自责。自我评价下降,夸大自己的缺点,常沉思不愉快的往事,遇事往坏处想。最突出的特征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常愁容满面,对日常活动包括业余爱好和娱乐兴趣显著减退,感到生活无意义,有轻生的念头,但内心矛盾重重。2、自觉活力降低,懒散乏力。精神不振,脑力迟钝,反应缓慢,对工作学习缺乏信心。主要表现为累3、社交退缩,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心境烦躁、恶心,易激怒。三、原因原因:生活中的挫折,例:心理医生 p592。知识分子患

8、抑郁症的较多,因为知识分子有追求,有理想,但现实又使其自我否定。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产生挫折,易患抑郁,所以知识分子自杀的也较多。目前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地区是澳大利亚。而澳大利亚人生活是最舒服的。有人到澳大利亚去考察,发现那里人生活极为富裕,白天在城里上班(即使白天城里人也很少) ,晚上回乡村别墅,夜不闭户。买东西不用还价,所以人越舒服越自杀,穷国的人一般不自杀。中国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是大学生。所以,幸福没有一个绝对标准。辛克莱的老师问他:“你是当快乐的猪呢?还是当不快乐的哲学家呢?”辛克莱回答:“我要当快乐的哲学家,追求高,又能正确对待挫折,才是真正的快乐。 ”1、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成绩没考

9、好,长相受到批评2、不良性格特点,如:依赖,被动,不开朗,胆小怕事,多虑等易患抑郁。3、遗传:如:父母患抑郁直接影响孩子,有资料报导:在家族中有神经症、自杀者多患抑4郁。四、治疗治疗:1、 药物治疗,严重者必须吃药,抗抑郁药,阿米匹林,多虑平等2、 心理治疗以活动为主,让他做快乐的事情。做快乐的事情人就快乐。不是想快乐就快乐,快乐不是追求来的。如;让抑郁的孩子跟快乐的孩子一起玩,孩子就快乐,成人也一样。认知心理疗法:改变患者对现实,对自己的不正确的认知,建立个人与社会适当的合理的关系,进而使负性情绪好转起来。如:合理情绪疗法,认知顿悟疗法,患者中心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简称 RET,是美国心理学家

10、阿尔伯特.艾利斯在 20 世纪 5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RET 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艾利斯对人性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艾利斯提出了关于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 ABC 理论。并将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治疗过程中的 ABCDE 治疗模式。第三、注意力多动障碍(第三、注意力多动障碍(ADHDADHD)智力正常,理解、逻辑均没问题,通常 3 岁表现出来。一、表现:1、 注意力缺损,这种孩子只要不学习干什么都行,做游戏、看动画片都可以,不让看动画片反而不行。2、 冲动,想干什么必须干,行动多于思维,爱举手,插嘴、在教师内突然吵嚷,离座奔跑,袭击别人等,在游戏中不能等待爱夹塞。3、 多动,不分场合瞎

11、动,小时表现为上窜下跳,小学时做小动作,中学表现为烦躁。4、 唤醒不足:对有目标的活动特别无能,不易兴奋,半途而废,应吃兴奋剂5、 角色管理失控:想要什么要什么,不像学生样,不满足就发脾气,人缘不好,自控力差,玩游戏机上瘾,成人后爱打扑克,打麻将,赌博上瘾,从不控制自己。所以人过于压抑、自责,易患神经症,过于不压抑,不克制,就是注意障碍,所以中等最好。二、注意障碍的两种类型1、伴随多动,占:3/4,注意保持有问题,患儿不能专注一件事,易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玩时,拿了这个玩具没一分钟就丢下,玩别的了;上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几分钟后就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动作。但有时也能较好地从事一种活动,如:

12、在黑板上解题或从事一对一的游戏教学时,分心不太明显。2、不伴随多动,1/4,女孩子较多,长大后,一半人都好了,研究表明,35%的人有注意力多动障碍三、原因:1、遗传2、孕期铅中毒:印刷,汽油3、脑缺氧(难产,一氧化碳中毒)4、大彩电辐射55、妊娠反应重(可吃药)6、社会文化因素:多动症患儿的家庭有喜高音调、快节奏和近似噪音乐的嗜好。当今许多电视,音响节目充斥狂歌劲舞,打斗凶杀场景,对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构成超强刺激,容易引起脑功能失调。7、教育因素:放任型、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四、矫正1、药物治疗:利他林、阿莫匹林、右旋苯、丙胺等,三环类抗抑郁剂,咖啡因等,负作用:影响食欲、睡眠与身高2、行为矫正 好的行为连续给予强化(表扬)不注意的行为温和惩罚,或忽视课堂上的注意力问题,注意力放在作业上。 让学生当着老师,家长的面反复叙述作业要求,自言自语写作业,完成活动后给予奖励。3、娱乐疗法:陶冶性情4、饮食疗法:限制西红柿、苹果、桔子、人工调味品等含甲醛、水杨酸类食品的摄入,对儿童多动症有明显疗效。少吃含色素的食品,如果孩子们长期食用那些五颜六色的饮料、糖果等,过多的色素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冲动,一些儿童的脾气暴躁或厌食与此有关。同时,过多的色素还会导致儿童肌肉组织脆弱,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医学上称为染色食品综合症。零食犯罪(日本)清晨的自来水不能喝铅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