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034612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论文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现实条件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已初步具备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条件,因此,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四个层面来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 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

2、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快捷发达的传播知识信息的条件,能够满足人们应对新知识和新环境挑战的需要:开放互动的学习机制,实现充分的信息流入和内外沟通: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使人们能够接受教育培训和提升自身能力: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氛围,从事创新活动的人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并获得尊重:不断学习的人能够超越原有的观念和结构。主动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总之,学2习型社会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尺度。 学习型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潮流。目前,终身教育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知识

3、社会的根本原理” ,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学习型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校获得知识,知识主要掌握在社会精英和知识分子手中,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都比较强。学习型社会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已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学习的目的已从单纯求知求发展演变为工作需要、愉悦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鉴于上述认识,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四个层面来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 一、经济层面 (一)我国国民经济比较发达,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19782005 年

4、,我国以 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 27 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 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 亿元 (32508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11.4,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世界第四位。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我国发展终身教育,3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 3.32,比上年的 3增加了 0.32 个百分点。全国教育经费为 12148.07 亿元,比上年的 9815.31 亿元增长23.7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8280.21 亿元,比上年的6348.36 亿元增长

5、 30.43。另外,2007 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教育费附加) 为 7654.91 亿元,比上年的5795.61 亿元增长 32.08。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 1076.35 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 76,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约28的增长幅度。 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可知,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由经济基础决定,当某种经济基础向上发展的时候。它的上层建筑也处于前进之中。所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会随之不断提升,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将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

6、础。 (二)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可能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家层面来看,截止 2007 年年末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32508 亿美元,人均 GDP 达 2461 美元,4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人均 GDP 总值 676-2510 美元之间的国家为小康型国家,我国已经进入小康型国家行列。 从居民个人层面来看,2007 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 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6.3。根

7、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恩格尔系数大于 60为绝对贫困:在 5059之间为勉强度日(中国称为温饱) ;4049之间为小康; 30-39之间为富裕,2029之间为最富裕。很显然,当前我国国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已经跨入小康阶段,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社会。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就会主动占据主导地位,小康社会的实现意味着人们的基本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基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当然人们还有更高的物质需求,但是这已经不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精神追求成分将逐渐提升。从而达到两者的平衡,所以这样就为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质而不断学习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和稳固的心态基础。总之

8、,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人们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且还增强了人们独立接受终身教育的经济能力,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政治层面 5(一)终身教育的理念,政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已经得到党和国家政府的一致肯定和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律,明确指出了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不断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巨大作用。例如,早在 1993 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

9、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后,199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鼓励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报告再一次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作为我国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由此可见,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了政策和法制化的轨道,这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 6(二)终身教育的开展,政府具有很强的统筹协调能力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终身教育的开展,将远远超出传统教育的范围,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最大限度整合整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终身学习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不同办学主体之间建立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合作机制,最大限度提高办学的效率。而我们的政府具有很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够集中力量

11、办大事,为开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以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为例,自 1999 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据统计,自 200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确定了 4 批 114 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基本覆盖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计划单列市。许多省级、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分别确定了省级和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在社区教育试验中,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

12、教育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建立了由市领导牵头,其它部门领导参加的社区教育委员会,通过委员会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整合辖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终身学习的办学,为居民提供各类有益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7要贡献。 (三)终身教育的实现,政府给予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要实现构建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政府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政府从构建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促进现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从而逐渐形成终身教育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更好地保障终身教育体系下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活动

13、的顺利开展,从而为实现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不断推进着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社会建设目标的向前发展。如,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0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22005 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 、 学习型社区 、 学习型组织活动,促

14、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003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广泛开展各级各类职业培训, 十五期间每年培训城镇职工 5000 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 1.5 亿人次:积极实施国家再就业培训计划,每年为 300 多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8等等。 三、文化层面 (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现有的教育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今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质量。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要构建终身教育(学习) 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都不是空中楼阁,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都是在原有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学校教育为核心

15、的国民教育体系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和基础,因为,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公民,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最重要的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的培养塑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会对人们离开学校以后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义务教育已经实现全面普及。自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例如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

16、贫困地区“两基”工程建设,经过 20042007 年三年多的努力,9我国西部地区 12 个省(区、市)“ 两基”人口覆盖率从 2003 年的77提高到 2007 年的 98,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面貌。据统计,截止 2007 年底,我国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区) 累计达到 3022 个( 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205 个),占全国总县数的 98.5, “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 99。其中。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 99.49,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 99.46和 99.5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80.48。我国已经进入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阶段,义务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据统计,截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