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489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论论 文文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学号:09430421154748姓名:何攀峰姓名:何攀峰1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批量化进入市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基础,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较强产品开发能力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较强产品开发能力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 863 计划。在自主创新过程中

2、,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系统电气化。我国电动汽车开发高起点起步,围绕重点目标和核心技术,建立起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整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 20022008 年,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获得专利 1796 项,其中发明专利达 940 项。我国自主研制出容量为 6Ah-100A

3、h 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规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自主开发的 200kW 以下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 1300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3;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先进,效率超过 50%,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混合动力汽车在系统集成、可靠性、节油性能等方面进步显著,不同技术方案可实现节油 10%-40%;纯电动汽车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应用,小型纯电动轿车批量出口欧

4、美;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明显提高,无故障间隔里程与国外同步达到 3000 公里,燃料经济性国际领先。示范运行持续深入,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市场示范运行持续深入,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市场从 2003 年起,北京、天津、武汉、深圳等 7 个城市及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小规模示范运行考核,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 500 辆,运营里程超过 1500 万公里,平均故障间隔里程达到 3500 公里以上,出勤率达到95以上。2在 2008 年北京奥运期间,集中投入了 595 辆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运行 370 多万公里,运送乘客 440 多万人次,实现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示范运

5、行。去年初,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四部门组织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简称“十城千辆”工程),研究出台了专项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在北京、上海、重庆等 13 个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电动汽车,计划利用三年多时间示范推广 6 万辆电动汽车,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 300 亿元。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显著增强,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汽车企业将电动汽车作为未来主流竞争型产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都已制定了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规划。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关

6、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全面跟进,生产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近来,力神、比亚迪、比克、万向等动力电池企业投入数十亿资金加快产业化建设,上海电驱动、大郡、湘潭电机、南车时代等电机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积极完善产业链建设。在未来 2-3 年内,预计将形成 20 亿 Ah 以上的动力电池和全系列驱动电机生产能力,能够满足 100 万辆电动汽车的配套要求。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为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我国已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38 项,其中国家标准 34 项、行业标准 4 项。形成了整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相关检测评价和产品认证能力。同时,

7、我国还积极进行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准入程序等研究。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已于 2007 年 11 月发布实施,电动汽车正式纳入国家汽车新产品公告管理,为自主开发成果进入市场铺平了道路。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营造了电动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营造了电动汽车发展的良好氛围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业发展的方向,也符合我们的国情。09 年 6 月 22 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前期成果,并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和加快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对电动汽车

8、产业寄予了厚望。09 年 8 月 5 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和部分中央老领导分别考察了我国电动汽车自主研发成果,对电动汽车发展问题做了重要指示。刘延东国务委员就发展电动汽车、建立战略性产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09 年 5 月 30 日,对国务院办公厅呈送的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做出如下批示:“电动和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潮流,我国研发能力已达3世界先进水平,并有一定的产业能力,如在政策上加以配套完善,从市场开发和产业规模上加以扶持,会有很好前景。”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战略定位战略定位:发展电动汽车,是在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下,煤基能源交通

9、应用的最佳方式,是我国汽车工业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在国际汽车业“转移”与“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型、实现自主发展的最佳选择。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把握电动汽车的历史机遇,实施电动汽车国家战略,全面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带动汽车共性技术的全面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工业体系,加快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能源体系,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自主创新目标:自主创新目标: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开发体系,全面掌握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形成具有

10、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开发能力,自主开发的各类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整车、动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等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及发动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目标:建立起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产品开发、生产、供应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电动汽车规模化生产能力和网络化服务能力满足市场需要。小型纯电动汽车、大型纯电动商用车、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和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形成比较优势;先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及其核心材料产业化规模和竞争力保持领先。市场环境目标市场环境目标:完善电动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各类电动汽车大规模

11、进入市场,缓解能源和环境形势紧张的局面。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市场主导产品;纯电动汽车得到大规模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小批量进入市场;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电动汽车应用需求。政策法规目标政策法规目标: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研究和制定工作,争取在优势产品和技术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政策法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系统规划、超前部署,建立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战略途径战略途径:大力实施汽车产业转型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发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加快电动汽车的发展,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加速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向电气化“转型”。利用国际汽车业“转移”的机遇,全面提升汽车共性关键技术水平,满足当前汽车节能和排放法规不断升级的需要,同时服务于我国汽4车产业转型战略。 我坚信,电动汽车的未来是美好的,它是我们汽车的前进方向我坚信,电动汽车的未来是美好的,它是我们汽车的前进方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