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引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34489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导引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CT导引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T导引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导引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丝墅堂壅堕! 墨查旦全璺丝墅主堂生垒堡堡塞堑堕C T 导引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4 1 3 0 0 0 湖南,益阳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奏卫和付飞先扬炼球【摘要】目的:评价C T 导引下立体定向脑血肿抽吸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Z 0 0 2 年1 月2 0 0 5 年6 月入院治疗的脑血肿患者5 5 例,应用C J F 型立体定向仪于C T 导引下施行脑血肿抽吸治疗。根据C T 扫描图像直接测算出脑血肿靶点的x ,Y ,Z 轴坐标,标出靶点位置、抽吸针的行径和进针深度,确保抽吸针到达预定的靶点。5 5 例患者中皮质下血肿6 例,基底节血肿4 4 例,丘脑血肿5 例。血肿 1 8 5 者3 0

2、 例血肿一次抽吸5 0 8 5 者1 6例,血肿一次抽吸 5 0 者9 例。! 墼盟芏壅堕! 整查旦垒鱼基墅堂堂查垒墼造塞垂堡z 术后并发征手术后再次出血是主要并发症,本组为2 例,发生率为3 9 。3 不同部位的血肿预后有很大差别丘脑血肿5 例,抽吸术后存活4 例,死亡1 例,病死率2 0 基底节血肿4 4 例,抽吸术后存活4 2 例,死亡2例,病死率4 8 l 皮质下血肿6 例,抽吸术后均存活。 讨论高血压性脑出血仍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难题之一,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治疗分为两大类: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性抬疗:包括常规开颅清除血肿、钻孔置管引流和使用C T 立体定向装置抽吸等对各种方法的治疗

3、效果,众说不一。我们认为内科保守治疗容易使一部分病人丧失极珍贵的治疗时机。常规外科手术需插管全麻,对一些不能耐受的病人不适用。常规手术损伤脑组织以厘米计,创伤较大盲目钻孔,具有一定风险性,深度和钻孔方向均难以掌握。在血肿量较小时定位困难。立体定向手术可以准确定位,甚至可改变穿刺方向,多点抽吸,清除血肿比较彻底配台使用血肿清除器及置管注入U K 等,一般可将血肿较彻底清除,病人功能恢复较快,疗效优于其它方法。不同部位血肿手术时机和抽吸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最初几小时内血肿迅速增大,血肿中心压力急剧增高,使周围脑组织受挤压、损伤和坏死,并继发急性脑水肿致病情更为恶化,临床研究表明,超早期( 7 h 内

4、) 和早期( 7 7 2 h ) 血肿抽吸对提高患者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宜及早介入手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但超早期和早期抽吸存在抽吸后易再出血弊端,抽吸时最好在C T 监视下立体定向定量和非定量抽吸治疗,随时注意有无新鲜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和术后关于手术本身引起出血,控制血压有关,血压过高则有诱发二次出血可能。可能是抽吸时损伤了正常脑组织的血管以及抽吸后血肿腔的负压所鼓,我们主张抽吸后向血肿腔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保持压力平衡。脑出血后时间不同,则血肿粘稠度不同,出血后5 7 d ,血肿呈绸状咖啡样,较易吸出8 h 以内者,亦较易吸出;l 4 d 者血肿液化部分少。

5、我们在定位时对病变区用层厚2 r a m ,层距2 r a m 薄层扫描。有利于了解血肿密度是否以及有无液化,对于靶点设定和手术准备工作有很大作用。C T 监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的应用价值;本组术前均定位准确,术后存活率达9 4 6 ,远高于本院常规外科手术性治疗存活和文献报告,一方面可能与本组病人选择有关本组病人出血量多在6 0 m l 以下,且没有脑干出血病人。另一方面说明c T 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风险小,疗效好l C T 监控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由于刨伤小因此术后并发症少,本组只有2 例出现手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为3 9 ,与文献相近,远低于常规外科手术性治疗。因此作者认为C

6、 T 导向下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是1 种值得推广的安全,精确和简捷的脑内血肿治疗方法。脑多发性硬化的M R I 诊断4 1 3 0 0 0 湖南,益阳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秦卫和【摘要】目的:提高对脑多发性硬化M R I 表现特征的认识。方法:对2 l 例临床确诊的脑内M S 病人行M R I 扫描,分析其M R I 表现及特征。结果:M s 病灶T 1 w I 呈中等或低信号,T 2 W I 均为高信号。脑室旁病变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增强扫描后稿灶强化形态和强化程度不一,可为结节状、斑点状或环状强化,强化程度可为明显强化,中等、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病灶的强化范围均比T 2 像上所示范围小,不同强化形态和强化程度不一的病灶可以在同一病例中见到。结论:M R I 可显示M S 的特征性表现,是目前诊断M S 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脑多发性硬化( m u l t i p l es c l e r o s i s ,M S ) 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近年来M R I 被广泛用于对本病的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2 1 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多发性硬化的M R I 征象,旨在提高对本病认识。材料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