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482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崛起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李秀东 更新时间:2012-3-24 访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博士(之一)倪鹏飞,男,1964 年生,安徽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改善巴中的投资环境,当务之急是改善城市环境。要以国际眼光规划和建设巴中新城市。应当努力让城市经济环境的大改善成为巴中开放合作的第一轮高潮。从一定意义上说,“两地两区一中心”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巴中造就一个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城市。在过去很多年中,巴中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并不在于其“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在于基础设施条件差、人

2、口聚集程度低和体制转换滞后等。对巴中来说,克服劣势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不堵住劣势这个资源“漏洞”,不仅多少增量投入也将被漏掉,而且存量资源也只能在“瓶颈”约束下承受越来越大的效率损失。在前期战略中,造成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原有分工态势下,像巴中这样的西部地区不得不长期承受资源产品大量流出和加工制造产品净流入的双重利益损失。目前,巴中站在新的更高起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全新的视觉对市情和发展环境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巴中市委全面把握当前发展大势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高起点、高要求,统筹谋划、科学定位、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站在到 20

3、20 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更高层面来科学规划巴中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倪鹏飞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鲜明提出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出台了“十大政策”引导、支持西部大开发,这给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出台批准了一系列西部地区区域性发展规划,新疆自治区 2010-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立重庆四川陕西重庆成都西三角经济合作区规划方案、 贵州省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云南省到南亚次大陆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经济规划,积极支持重点经济

4、区率先发展,建成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和省域经济增长点,引导资源富集地区可持续发展,形成国家战略资源积聚地和产业积聚区。但巴中尚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地位和比较优势,跳出巴中看巴中,从全省、全国的发展大势中去思考、谋划巴中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巴中市委确立的“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找准了巴中发展定位,突破了狭窄视野和思维定势,这是巴中新一届市委的战略性、全局性眼光。倪鹏飞说,国家为加快西部对外开放而推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为水利建设、交通建设、能源建设、通信和市政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5、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等 10 方面。巴中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用活用够政策。倪鹏飞说,东部与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发展城市经济是克服劣势和协调诸多矛盾的最优结合点。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造就若干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城市。巴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将对巴中的崛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城市发展差距拉大是区域矛盾的关键,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有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一是东部快速增长的历史经验,二是西部多次失去重要振兴机会的历史教训。以“特区型”经济为“龙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东部崛起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人们对这一

6、点已经有了共识。正因为如此,在新一轮西部开发的思路中,在西部开辟“特区”已经形成共识。其实, “特区经济”是形式,城市经济才是本质。东部发展并非仅仅是受益于进出口总额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开放过程中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以及要素聚集和相关产业的扩张。其根本落脚点是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不同层次、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的经济区网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东部最大变化是形成了一批作为要素聚集中心的城市和城市带。而同一时期,我国西部地区实际上曾面临过多次有利的发展机会。当然,巴中更是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巴中发展滞后,关键在于缺乏带动经济增长的要素聚集点。巴中与周边发展地区差距不断拉大,根本在于城市发展

7、差距不断拉大。巴中市委确立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倪鹏飞说,相对一般城市而言,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其特定的空间范围与其周边城市以及经济腹地间存在紧密的经济联系,表现为人口流、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经济在空间上的流动。这些各种各样的“流”以集聚和扩散两种基本运动形式使中心城市成为巨大的“磁场”。中心城市通过集聚功能,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口、资金、产业等生产要素;通过扩散功能,将城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对外传播。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二是同其有经济内在联系和地域相邻的若干周边城镇的区域相组成的,其经济吸引力

8、和辐射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形式上的集中表现,它起着主导经济发展、连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作用,并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经济领域中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集聚在中心城市的各种经济力量日益成为主宰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中心城市所集聚的高能量的辐射功能,不但能大大加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领域竞争中的地位,而且能有力地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把巴中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关系到革命老区的振兴与发展。建设中心城市也是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需要。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

9、化进程加快,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繁荣,愈益依赖于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分工与竞争已完全超越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工重组和相互竞争。谁在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经济的繁荣就有保证。由于中心城市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代表,有无中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国在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川陕渝中心地带崛起中心城市,是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争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发展中心城市也是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需要。中心城市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中心,具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布局合理的现代大市场体系,使国内外企业提供的各

10、种产品和劳务都在这些市场交易,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在这些市场集聚,对国内外自由流动的资金、商品、技术、人才、信息发挥集散作用。如果缺少中心城市的支撑,就会缺少资源配置中心,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倪鹏飞说,发展中心城市更是经济循环全球化的需要。中心城市是全球循环网络的重要空间节点,其本质特征是开放性和国际性。通过不断提高开放度、扩大经济对内对外辐射范围,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向全球更广阔的市场进行商品和要素辐射,成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汇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巴中,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所以,巴中必须要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发展城市经济是协调诸多矛盾的最优

11、结合点。在过去很多年中,巴中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并不在于其“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在于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口聚集程度低和体制转换滞后等。对巴中来说,克服劣势是解放生产力的关键。不堵住劣势这个资源“漏洞”,不仅多少增量投入也将被漏掉,而且存量资源也只能在“瓶颈”约束下承受越来越大的效率损失。在前期战略中,造成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原有分工态势下,像巴中这样的西部地区不得不长期承受资源产品大量流出和加工制造产品净流入的双重利益损失。我们可能需要从传统的“发挥优势”战略转变到“克服劣势”战略上来。怎样克服劣势?倪鹏飞博士认为,从实际情况出发,新的战略思路应当贯彻“

12、重在点、兼顾线、舍弃面”的原则。其中的“点”就是指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巴中在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过程中解决区域战略与国民经济整体战略之间、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及发展之间、短期调控任务与长远战略发展任务之间、工业化基础薄弱与加快人民收入提高的迫切要求之间、结构调整与总量扩张之间、基础设施足与战略性大开发之间、弱小的市场经济成分与自然经济成分之间、 “二元”分割的城乡经济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诸多矛盾的最优结合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开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农业结构调整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解开这个矛盾之结的切入点就在于发展城市经济。换句话说,发展城市经济是巴中减轻对自然环境压力和

13、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选择。倪鹏飞说,发展城市经济还是巴中积累工业化条件的必由之路。一般说,西部相当多的地区存在着人口聚集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等不利于工业化发展的因素。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不仅是提高资源集中与优化配置程度、人口聚集程度和最经济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过程,而且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头地区和有效提高人均收入、解决就业问题、调整结构和实现“小康”战略。倪鹏飞说,真正的城市经济应当是具有综合性多产业构成和协调发展的经济系统。城市建设应当成为巴中基础设施投入的重心。在新的开发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应再继续力图“村村通公路”的低水平、广覆盖的不经济方式,而应当把重点放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高级化

14、上。改善巴中的投资环境,当务之急是改善城市环境。要以国际眼光规划和建设巴中新城市。应当努力让城市经济环境的大改善成为巴中开放合作的第一轮高潮。从一定意义上说, “两地两区一中心”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巴中造就一个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城市。一个必须认清的基本判断是,巴中新阶段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当是在现存人口分布状态下的就地开发。巴中需要一个与城市扩张相适应的移民高潮。唯有在移民高潮的基础上,区域经济结构改造、保护环境以及兴市富民等战略措施才能获得充分的操作余地。巴中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要特别注重造就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生产服务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大力发展新型第三产业。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应当与沿重要交通线的分工密切联系起来。这就是兼顾“线”的涵义。沿重要交通线的产业结构重组过程是地区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过程,是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的过程,是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与再组合和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换的过程。巴中的城市建设一定要注重有所为有所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