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034446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2015届髙三第三次调研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扬州、泰州 2015 届髙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 I 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零停爭的一组是(3 分)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全球的画作,作者达芬奇力图使人物的美丽外形和丰富感情 巧 妙的结合。画中,蒙娜丽莎生动自然、温柔甜美的笑容 。她的笑容充满魅力、耐人寻味,被称为“神秘的微笑” ,对此人们一直 。 A达到 溢于言表 不置可否 B达到 跃然纸上 莫衷一是C达成 跃然纸上 不置可否 D达成 溢于言表 莫衷一是 答案:B(“达到”的意思是“到” ,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达成”的意思是经商谈后得到某种结果或形成某种意见。 “溢于言表”指感情流露在言辞、

2、神情上;“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 “莫衷一是”的意思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不置可否”的意思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的一项是(3 分) A大力发展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45 年前, “东方红一号” 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显示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的决心,奠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笛声作为听觉意象,能引发诗人的联想,在诗人审美情感的兴起和升华中起到激发、催化作 用,从而增强诗歌的表达手段和艺术效果。 D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

3、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答案: B(A 项, “不仅而且”递进不当;C 项, “增强”与“手段”搭配不当;D 项,句式杂糅。 )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 f 序的一项是 (3 分) A新作出版,诚挚裕-4 位方家斧正! B初次见面,久仰久仰,请多多赐教! C惠书敬悉,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D大驾光临,本人定在寒舍虔敬恭候! 答案: A(“斧正”为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新作已出版无需修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古人喜欢通过门、窗等事物接触外面的大自赢,是为了 。窗子不单为了透气,也为了能领略

4、到新的境界,甚至亭台楼阁的建造也都是为了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意为一座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再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一个小房间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一门一窗都是为了 。 体会无限的时间、空间 获得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A B C D. 答案:C 5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 比例对象 时间 研究生 本科生 高中生 初中生及以下 1 小时以下 5513% 6075% 7824% 7917% 1-4 小时 4052% 3672% t 1971% 1912% 4 小时以上 4

5、35% 253% 205% 171% A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 B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C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 D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答案:D(表格中无依据)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南山集目录序 (清)戴钧衡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唉!写文章的事,难道不难吗?司马迁出生在汉武帝的

6、时代,凭借上天赐给他的才学,继承几代人的学问,通晓古今史书的奥秘,穷尽天下山水的奇迹。他(戴名世)的遭遇,极尽人世间不可忍受的境地, (他)失意抑郁,感到的愤慨悲伤,凭借他的(这些)积蓄,喷发出来成为文章,于是以此称雄于天下,流传于后世。从后世凭文章称为大家的人来看,他们的造就虽然各有不同,但精要之处没有谁不是深得司马迁文章的大义和要旨的。 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则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

7、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本朝写文章的著名的人间或有,天下共同推崇为正宗,没有谁像我的同乡方望溪(方苞)了。方先生一生所叹服的人,只有(戴名世)先生了。先生与方望溪是同乡,又从少年时代志趣意气相投,一直到老也不衰减。先生学问的深浅,文章的得失,了解得深刻且相信得忠实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方望溪。方望溪推崇他,求学的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只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接近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而少数藏书人当中有他的书稿的人,又秘而不宣不敢拿出来。 (如此)

8、 ,四面八方求学的人,只是耳闻先生的名声,求他的书却不能得到。文章的遭遇,幸运与不幸运本来像这样啊! 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我读(戴名世)先生的文章

9、,看到它的意境像太空的浮云,变化无痕;又像飘飞的仙人,没有谁可以窥视它的行踪。我私下里把他比作古人,认为庄周的文章,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但他文章气势逸致神韵的高远,就一直进入司马迁的境界而得到他的神韵了。我的学生尤云鹗曾经说司马迁文章的飘逸之气,欧阳修在其后,只有(戴名世)先生得到了,这并非虚妄之言啊!我又看先生文中的自叙,以及方苞先生所写的序,知道先生历来常常以司马迁自比,他的心中藏有百卷诗书,像江水一样滔滔欲出。先前让他写出(那些文章) ,一定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这些人的地方。难道仅这一点点文字就足以看到司马迁文章的神韵吗?可惜啊,先生有司马迁的才能,却没能够有司马迁的大

10、志,仅这一点点,而还受到困厄压抑让他不能够彰显于世,确实可悲啊! 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 、 芦中集 、 问天集 、 岩居川观集 ,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 。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戴名世)先生文集的名称不一,年青时著有困学集 、 芦中集 、 问天集 、 岩居川观集 ,都不能再次见到,现在所仅存的,只有我的学生尤云鹗刻印的版本,叫做南山集的就是。同乡人吴姓藏有手

11、写的本子,比尤云鹗刻印的本子文字多了将近一半,我借过来抄下它们。又在许君处看到(戴名世)先生的手稿十来首。又因为尤云鹗、吴姓乡人的本子没有按一定的次序编排组织,也没有说明编书的原则的例言,我就一起拿过来编写。凭我所看到的这三本,差异就有这样大,这以外那些没有能看到的,那些零散的又知道有多少呢? 道光辛丑年十二月,同族后学戴钧衡谨记。 【注】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司马子长: 司马迁,字子长。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其所畜,发为文章 畜:积聚 B知之深笃信之者 笃:厚道 C

12、余假而抄之 假:借 D宗点学钧衡谨识 识:记 6 (3 分)B(笃:坚定) 7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穷天下山水之奇迹 余乃共取编之 B平方氏生平所叹服者 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以雄于天下 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峑生平每以子长自命 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7 (3 分)C(都是介词,在。 A 项,助词,的/ 代词,它;B 项,表转折/表递进;D 项,用/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 (3 分) 译文:各地求学的人,只听说先生的名声,想读他的书却不能得到。 评分建议:“学者” 、

13、“耳” 、语句通顺各 1 分。 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3 分) 译文: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为它与庄周的文、李白的诗差不多相类似。 评分建议:“拟” 、 “庶几” 、语句通顺各 1 分。 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 分) 译文:仅这些(残存的)很少的文章,却还遭受压制使它不能在世间公开流传,确实可悲啊。 评分建议:“区区” 、 “厄抑” 、 “良” 、语句通顺各 1 分。 9.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3 分) 境象变化自然;气韵超逸深远;行文纵横奔放。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4、;如只抄原文,得 1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 (758 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 ,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 (3 分) 答案:境象变化自然;气韵超逸深远;行文纵横奔放。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如只抄原文,得 1 分。 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 (4 分) 答案: “穿花”对“点水” ,

15、 “蛱蝶”对“蜻蜓” , “深深”对“款款” , “见”对“飞” ,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 “穿” “点”分别写出“蛱蝶” “蜻蜓”的动态美, “深深” “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 蛱蝶穿花“见” 、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春天的美好;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答案:表达了对美好春光即将流逝不能尽情欣赏的惋叹之情;表达了祈盼与美好春光“共流转”的惜春之情;借欣赏春光表达诗人忘却人生失意的积极心态(或“旷达之情”“无奈之意” ) 。 评分建议: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卫风氓 )好学近乎知,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 乘骐骥以驰骋兮,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