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112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非北非欧洲难以割舍的欧洲难以割舍的“后花园后花园”2011 年 3 月 19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在利比亚开设禁飞区的1973 号决议,随后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英军舰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巡航导弹,当晚包括 8 架“阵风”、12 架“幻影 2000”在内以法国为首的北约战斗机空袭利比亚卡扎菲军队,拉开了针对利比亚政府军的 “奥德赛黎明”行动的序幕。今年 4 月初,北约宣布接过美国在利比亚战争的指挥权,加大对利比亚反对派的支援,意大利甚至决定派遣 10 名军事顾问指导反对派武装的作战。西欧各国之所以急于代替美国加大对利比亚军事干预,缘于北非重要的地缘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素来被欧洲各国

2、认为是“后花园”的北非,从传统的殖民地到再到如今的“地中海联盟”战略,无时无刻不显露出北约各国对北非这一要地的战略考虑。不可多得的黄金海岸不可多得的黄金海岸北非是指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区域。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6 国及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 、亚速尔群岛。其中埃及、苏丹、利比亚被称东北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则统称为西北非。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北与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隔地中海相望,南接中部非洲,西部朝向大西洋,东临红海。北非之所以对北约各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首先源于其地处于地中海地区的黄金地段,其中西北非的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

3、扼守着通往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东北非的埃及和苏丹控制着极具战略价值的苏伊士运河,突尼斯与意大利隔海相望,最近处仅为 300 公里,中部的利比亚则处于苏伊士运河与直布罗陀海峡的黄金分割点,处于西方地中海航道的中心位置。在苏伊士运河未开凿之前,西欧各国对亚洲的航线仅能从西非出发,再绕道南非的好望角抵达亚洲。自 1869 年苏伊士运河开凿完成后,北非沿岸各国的地理价值陡然上升。从西欧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红海这条航线可直接进入印度洋,这条航线也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海上通道。据统计,每天在地中海航行的各类船只达到 2000 多艘,其中西欧输入的85%的石油也是通过这条航道运送的

4、。连接非洲与欧洲的重要门户连接非洲与欧洲的重要门户北非不仅是守卫地中海的重要地理屏障,还是连接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门户,如果取得了对北非控制权,向南可以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向北可以通过地中海进入西欧,因此北非在历史上成为了世界军事大国战略攻守的要地。近代对非洲争夺便起源于北非,1415 年葡萄牙殖民者为中转从西非掠夺的黄金、象牙和奴隶,经过周密的部署占领现摩洛哥的休达港,并沿着西部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从而叩开了非洲的大门。第二次世纪大战,北非曾一度被意大利和德国占领,1942 年 10 月底至 11月初,随着隆美尔军团在埃及北部的阿拉曼战役的失败,盟军控制了地中海南岸,并以北

5、非的重要军港为依托,开始着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计划。1943年 7 月 4 日至 8 日,西西里岛战役开始,盟军的第 7、8 集团军从的黎波里、阿尔及尔等北非港口出发,经马耳他,转而进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英军第1 空降师和美军第 82 空降师的出发机场也正是从突尼斯的凯鲁万机场和苏萨机场,空降至西西里岛;特别是突尼斯与西西里岛隔着突尼斯海峡遥遥相对,距离仅为 170 公里,成为盟军向意大利发起进攻的最有利位置。北非战役和西西里战役的成功为盟军夺取整个地中海上战略主动,打开了通往意大利南部的门户,进而攻入南欧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此次针对利比亚的打击中,意大利为支持对北约军事行动向北约开放了 7

6、 个基地,位于西西里岛的潘泰莱里亚基地成为距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最近的北约军事基地,直线距离只有 440 公里左右。战斗机起飞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利比亚上空执行空袭任务。而作为对利军事行动的急先锋法国一直把非洲作为自己的后院,从地理位置上看,法国是距利比亚最近的军事大国,法国北部的军港土伦港距利比亚首都的黎波利仅有千里之遥,但相对于远离地中海的英美而言,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编队能在 36 小时之内就抵达利比亚海湾并对展开空袭行动,无疑为法国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干预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利比亚北临地中海,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占据了北非最中心的位置,而

7、周围六个国家中三个是法国倡导的“地中海联盟”的成员国。法国作为北非殖民地的宗主国,一直保持着在地中海的影响力。1798 年,拿破仑曾率大军侵入埃及,随后法国将目光转向了西北非地区,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相继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1943 年初,法军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英法两国共同瓜分了利比亚,法国占领了利比亚南部地区。二战结束时,法国在非洲先后建立了 21 块殖民地,成为在非洲拥有殖民地最多的欧洲国家,目前,法国在北非的阿比让、吉布提等地仍建有军事基地,并长期派有驻军,以保护法国在非的既得利益。2011 年 4 月在科特迪瓦爆发的总统与总理之争,法国就动用了驻守首都阿比让的 1500 名

8、法国驻军,有利的控制了科特迪瓦的混乱局面。滚滚黄沙下的能源之争滚滚黄沙下的能源之争在欧洲人眼里,北非不仅仅是西欧各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和重要航道,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二战结束以后欧洲各国纷至沓来,竞争对北非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资源的控制权。北非是非洲石油的主要产地,同时是继海湾地区之后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地,仅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三国的石油储量就有 86 亿吨,占非洲总储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欧洲各国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愈加严重,埋在撒哈拉大沙漠漫漫黄沙下的黑色“软金”和丰富天然气资源,成为大国新一轮争夺和攫取的目标。北约之所以对利比亚大动干戈,一个潜在的原因是利比亚是石油的大国,据 20

9、09 年探明的利比亚石油储量约为 464.2 亿桶,居世界第 9 位和非洲第一位;欧洲国家进口利比亚石油占到其石油出口的 79%。其中意大利是最大的客户,占 32%;德国占 14%;法国占 10%;美国占 5%。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石油资源,历年来北约各国使尽浑身解数,谋求在利比亚资源上的优势。2005 年 1 月 30 日,利比亚举行了解除制裁后的第一轮 15 个石油勘探开发区块的开标仪式,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和雪佛龙石油公司共获得 11 个区块的勘探权,占 73.7%。2007 年 5 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访问利比亚,英国石油公司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一项 9 亿美元的石油勘探开发合同。

10、从 2008 年开始,在利比亚投资于能源领域的法国公司已从原来的 18 家增至 2011 年的 32 家,据近期报道,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对北约各国而言,如果利比亚政府稳住了局势和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反之,如果反政府武装上台,欧洲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其次为北非的天然气储量也极为惊人,阿尔及利亚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约为1.38 万亿立方米、利比亚为 5900 亿立方米、埃及则拥有 5700 亿立方米。其中利比亚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 21 位。随着利比亚西部耗资 66 亿美元的海底管线的建成使用,每年大约有 8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经过利比亚海岸,再通过海

11、底管线出口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2010 年俄罗斯宣布参与北非的天然气项目,并且把开发北非的天然气作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俄罗斯以外地区最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俄罗斯将依照这个战略参加横贯撒哈拉沙漠天然气管道的建造工作。其目的是控制北非向西欧地区的天然气输出,意在建立天然气的“欧佩克”。除了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外,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公认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限于当地的经济以及电网建设等原因一直未被开发。科学家预计,只要能捕捉到撒哈拉沙漠地区 0.3%阳光,便足够供应整个欧洲用电需求。近期,德国慕尼黑再保集团为首的十多家主要来自德国企业参与的“沙科”计划即将启动。与北非国家合作开

12、发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资源,预计投资 4000 亿欧元,每天为欧洲提供 15%所需的电力。此外北非还具有相当淡水资源,由于非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为撒哈拉沙漠所覆盖,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因此严重缺乏的淡水资源成为非洲各国争端的焦点,被誉为“非洲主河流之父”的尼罗河流经东北非的埃及和苏丹,为两国每年提供 555 亿立方米和 185 亿立方米的尼罗河水,奠定了东北非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埃及人曾经说过:“埃及将对任何可能危及尼罗河水流的行动做出强硬反应,哪怕诉诸战争。”从未来地中海地区和非洲的地缘位置来看,北非在世界战略格局的地位作用将日益凸显,要想保持北非长期稳定的局势,各方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当前危机,进而为非洲的繁荣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