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33835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6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山西中医学院( 0 3 0 0 2 4 ) 罗国钧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无论中医西医在治疗上都取得了很 大进展,特别是干扰素和拉米夫丁的抗病毒疗法已被广泛肯定,成为治疗的重要选择。但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暴露了抗病毒疗法的许多缺点。如干扰素远期 疗效不理想,副作用大,不能阻抑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拉米夫丁远期效果虽好,但用药 半年以上者4 0 发生H B V - - Y M D D 变异。出现耐药性,血清转氨酶升高,一旦停药后极易发生 拉米夫丁撤药后肝炎。因此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已为临床医生所关注。许多资料显示,近年 来中

2、西医结合治疗日益增多,形式多样,疗效提高,副作用少,经济实惠,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下面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谈三个问题。 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1 1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病理特点。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复杂,现代医学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主要是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与复制,导致免疫损伤,调控紊乱,而后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肝脏炎症反应,并伴肝纤维化的增殖,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可以说, 乙肝病毒持续作用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免疫功能调控紊乱和低下是发病的关键,肝细胞功能 损伤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肝脏纤维化是进行性发展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四个方 面;即抗乙肝病毒,改善肝细胞功能

3、,调控机体免疫,抗肝纤维化。而中医学则认为慢性乙 型肝炎多因湿热毒邪,蕴结肝胆,肝失疏泻,脾失健运,日久正虚,伤及脾肾,脏腑气血功能失调,遂致气滞血淤,形成臌胀。显然,中医认为在整个病理过程中,湿、热、毒、虚、 淤是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治疗上不仅强调抗病毒一个方面,还应针对主要病理因素采取利湿、清热、解毒、补虚、化淤不同治法,从而起到抗病毒、改善肝功、调控免疫、抗肝 纤维化的综合作用。所以在中西医结合中如果不了解中西医的病理特点,在治疗上就会失于全面,影响疗效。 1 2 发挥中医理论的整体治疗观。乙肝病毒是发生乙型肝炎的元凶,但是抗病毒治疗并非是治疗的唯一方法和途径。临床实践表明,抗病毒治

4、疗存在不少问题,疗效也不十分理想。西 医如此,中医也是这样。以往有人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指导,单纯从病原学观点选用对H B s A g 有实验性抑制作用的苦寒药组方治疗,结果疗效不甚理想,还出现苦寒败胃的消化道反应。 实践表明在治疗思路上要发挥中医理论的整体治疗观,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调整,综合治 疗,这样才有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和综合病情的恢复。有报告指出,慢性乙肝患者多有脾虚 表现,免疫指标也有明显异常,乃从扶正祛邪、健脾益气、调控免疫着手,以四君子汤加黄 芪,结合兼症加减用药,结果症状消失,免疫指标正常,肝功能恢复,H B s A g 转阴均有所好转。也有报告认为免疫活性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干细

5、胞,而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生髓”, 对于有肾虚见症者,选用一些补肾之品,再结合对H B s A g 有实验性抑制作用的中药,则效果 有明显提高。还有以健脾、滋肾、解毒组方来治疗,效果也较前满意。从中可以看出,治疗 不单纯从病毒人手,还要依中医脏腑相关理论,根据其主要病理因素,或利湿、或清热、或 补虚、或祛淤、或理气、或养血、或扶正祛邪、或虚实兼治、或多治法合用等等。特别是中西医联合,发挥中西药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增效减弊。许多资料显示,中西医联合用药,提高了疗效,减少了副作用,这是任何单一药物所不及的。1 r 3 吸收利用科研成果,丰富治疗内涵。肝纤维化是肝内坏死、炎症持续存在的必然结果

6、,是肝硬化、肝癌的基础。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疾病。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轻度慢性乙肝中6 2 有肝纤维化,中重度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者1 0 0 有肝纤维化,说明慢性肝炎与肝1 0 3纤维化是同步发展的。因此在慢性乙肝治疗中必须及早采取抗肝纤维化治疗,以阻抑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对肝纤维化的治疗西医尚无有效药物,而中医药在临床和实验的研究 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许多单昧中药和组方都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如丹参注射液治疗 慢性H B V 感染,不仅能使肝功能和症状改善,而且血清型前胶原、透明质酸也下降,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缩小,甚至食道静脉曲张也有部分消失和改善,故吸收和利用这些科研成果, 无

7、疑会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也有助于阻抑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从而提高了 远期疗效。2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药物选择2 1 抗病毒药2 1 1 西药干扰素:a 一干扰素可阻断病毒m R N A 翻译蛋白,抑制病毒的增殖,并能刺激免疫系统 抵抗外来侵袭,增强T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毒性,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等,并有抗 炎、抗纤维化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疗效不高,有效率仅约3 0 4 0 ,停药后易复发,费用较高,病人不易承受,且有一定副反应。核苷类似物:诸如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更息洛韦、泛昔洛韦等,对H B V 的D N A 多聚酶( D N

8、 A P ) 具有抑制作用,因其疗效不佳,且有较大毒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拉米夫定:是一种新的脱氧核苷类似物,也是目前较好的抗病毒药。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作用迅速,临床症状恢复较好,A L T 可在2 3 个月复常。其适应对象为H b e A g 、H b e A g 和H B v D N A 阳性,伴有A L T 升高,无临床黄疸,肝功能良好的慢性乙肝病人。但其抑制作 用是可逆的,停药后H B v D N A 又逐渐回升,A L T 反跳,故需长期服用,至少2 3 年,甚至3 5 年,而长期应用又易产生耐药性,出现Y M D D 变异,又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总之,干扰素和拉米夫丁都不能

9、彻底清除体内的H B V ,长期应用都易出现副反应或病毒 株变异,所以单用干扰素或拉米夫丁都有其局限性,因而近年来出现联合用药的趋势。如干扰素与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与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与皮质类固醇联合、干扰素与拉米夫丁联合等。这些联合抗病毒疗法将会给治疗带来新的希望。2 1 2 中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H B V 有一定抑制作用,如虎仗、贯众、白花蛇舌草、败 酱草、山豆根、板蓝根、半枝莲、大黄、黄连、紫草、土茯苓、蒲公英、鸡骨草、苦参、茵 陈、金钱草、地耳草、巴戟天、没石子、山葡萄、制首乌、叶下珠等。需要指出,一些中药是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的。如黄芪能增强细胞免疫及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单

10、核巨噬细胞功 能,诱导产生干扰素,从而发挥抑制病毒复制。其它如小柴胡汤及一些经验组方都显示有一定抗病毒作用。2 2 免疫调节剂2 2 1 西药 胸腺素:是从动物胸腺中提取的多种小分子肽的混合物。实验证实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胸腺素a1 ( TQ1 ) ,证实能调节T 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正常人淋巴细胞产生I F N 2 、I F N r 、I L 2 、I L 3 和I L 2 受体的表达,有报告谓H b e A g 、H B v _ 叼N A 的清除率4 0 6 ,明显高于对照组。目达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调节剂,对慢性乙肝有较好的疗效,作用持久,疗效稳 定,复发率低是其特

11、点,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但价钱昂贵,不宜常规应用。 疫苗免疫:是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治疗性疫苗,接种后可诱导产生H B V 特异性C T L ( 细 胞毒性T 淋巴细胞) ,从而杀伤由H B V 蛋白产生的自体靶细胞,临床试用可增强抗H B V 细胞 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克服免疫耐受性,产生对H B V 清除作用。2 2 2 中药免疫增强药:有许多中药特别是补益药有增强免疫作用,如黄芪、淫羊藿、黄精、女贞 子、白芍、何首乌、狗脊、人参、菟丝子、茯苓、川芎、枸杞子、旱莲草、补骨脂、熟地、 麦冬、仙茅、杜仲、白术、扁豆、山药、续断、当归、阿胶、山茱萸、沙参、石斛、柴胡、 泽泻、灵芝、刺五加、五味子等

12、。无论健脾、补肾、滋阴、壮阳,只要用药对症,都可增强 细胞免疫。免疫增强作用常受药物的不同配伍( 即组成复方) 所影响。如人参能促进健康入淋巴细 胞转化率。但和配伍有密切关系,如给i 0 例正常老年人口服生脉饮2 个月,服药前后测淋 巴细胞转化率未见变化。另给2 5 例正常老年人口服参茸液2 个月,其淋转则比对照组相比 也无变化。同时又给2 4 饲老年入口服人参蜂王浆2 个月,其淋转则比对照组显著提高。此 三种方剂的制剂、服法、服药时间均相同。其人参含量之比是生脉饮:参茸液:人参蜂王浆= 2 :1 :0 5 。以人参蜂王浆所含人参量最少,但对提高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却最显著,说明人 参的不同组方

13、配伍所起的免疫增强作用,并非单味人参所能比拟,可见方剂的合理配伍有很大关系。需要指出,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并非都是补益药,一些清热解毒药也可提高细胞免疫功 能。如穿心莲可以治疗多种炎症,研究发现在试管内直接抗菌作用甚微,但可提高中性粒细 胞吞噬细菌能力,也就是提高了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菌消炎的。 免疫调节药:其作用不是对免疫功能的单纯抑制或单纯增强,而是使过低的免疫功能提 高,或使过高的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调节到正常功能,即所谓双向调节。许多中药和复方都明显具有这一特点,如黄芪、鸡血藤、女贞子、补骨脂、地骨皮、旱莲草、淫羊藿等。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F 3 是免疫促进成分,而F 2 却有很强的免疫

14、抑制作用,可作为免疫 抑制剂用于肾脏移植,抗排斥反应。当黄芪粗提品在合适的剂量时起到免疫增强作用。若剂量过大,反而引起免疫抑制。还有实验证实,黄芪可使脾虚模型小鼠产生I L 2 能力明显提高,但对正常小鼠无影响。黄芪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及稳定肝细胞膜作用,并通过双向免疫调 节增加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免疫和促进细胞免疫趋于正常,从而加快病毒清除和减轻细胞毒性反应。其它如淫羊藿也同样如此,在人体免疫功能偏低时,可以使其提高;偏高时,又可使其抑制,表现了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抑制药:如生地、威灵仙、黄芪、甘草甜素等。 2 3 改善肝功、疏肝利胆药 中医的疏肝理气、健脾除湿、消导和胃药物对改

15、善肝功、消除症状、保肝消炎方面有良 好作用。常用的有:柴胡、茯苓、白术、茵陈、当归、黄芪、蒲公英、五味子等。五味子对 降低A L T 有明显效果。实验证实其机理是能减轻细胞变性、坏死,使肝细胞的线粒体、R N A 和糖元增多,可逆性抑制肝细胞内的A L T 活性,从而降低血清A L T 水平。 中医药对消除黄疸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消炎利胆及防癌作用。常用的有茵陈、茯苓、泽 泻、车前子、木通、郁金、柴胡、龙胆草、赤芍、大黄、金钱草、苦参、虎仗、田基黄、蒲公英等。2 4 抗纤维化药西药:大多数处于实验室阶段,临床应用尚少。有的疗效不稳定,副作用较大。如熊去 氧胆酸、马洛替脂、山藜豆素、秋水仙碱等。干

16、扰素亦有一定抗纤维化作用。中药: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抗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一些中药特别是活血化淤药具有明显抗纤维化作用。如丹参、桃仁、当 归、红花、冬虫夏草、汉防已甲素、黄芪、赤芍、苦参、茯苓、柴胡、泽泻、生地、鳖甲、片姜黄、川芎、大黄素等。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用药物:黄芪:前已述及,黄芪是一味很好的调节免疫药,能诱生Q 干扰素,调整和提高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功效。在抗纤维化方面, 明显减少总胶原及I 、V 型胶原在大鼠肝脏的病理性沉积,使胶原蛋白含量下降,对实 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受损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炎症反应,促 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能通过激活胶原促进已经形成的胶原蛋白降解,加速肝纤维化组织的 重吸收。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可抑制I 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清除具有肝细胞毒性的自由基, 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吸收。冬虫夏草:虫草抗肝纤维化的途径是多方面、多环节的。表现为:抑制乙肝病毒的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