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33749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赵维赵维江江( (510630 暨暨南大学南大学 广广东东 广州)广州)【 【摘要摘要】 】在蒙元在蒙元时时代代汉汉文化以空前力度向海外文化以空前力度向海外扩扩散的背景下,高散的背景下,高丽丽王朝王朝产产生了生了 益益斋长斋长短句短句 这样这样有相当有相当艺术艺术造造诣诣的域外文人的域外文人词词。益。益斋词斋词中中挥挥之不去的之不去的“乡乡国情思国情思”,很大程度上,很大程度上隐隐涵着涵着词词人作人作为为弱国使臣的屈辱与怨弱国使臣的屈辱与怨忧忧;同;同时时益益斋词斋词又透露出:在文化心理上旅元又透露出:在文化心理上旅元经历经历又是一种期待

2、已久的文化又是一种期待已久的文化寻寻根和根和认认宗的宗的历历程。就程。就词词学渊源看,基于高学渊源看,基于高丽丽民族性格、文化民族性格、文化传统传统和和词词人具体的人具体的创创作作环环境,益境,益斋斋词词宗尚宗尚东东坡,彰坡,彰显显出北宗出北宗词刚词刚健清爽的健清爽的创创作作风风范;此外益范;此外益斋词斋词汲取南宗菁汲取南宗菁华华, ,词风词风又有婉又有婉丽丽的一的一面,在面,在联联章体写景章体写景词词的的创创作上作出了突出的作上作出了突出的贡贡献。献。【 【主主题词题词】 】高高丽丽 李李齐贤齐贤 词词 汉汉文化文化【 【作者作者】 】赵维赵维江,男,河北邯江,男,河北邯郸郸人。文学博士,人

3、。文学博士,暨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导师。 。联联系系电话电话: :13178825758.电邮电邮地址:地址: .一一 蒙元时代汉文化扩散背景下的益斋长短句蒙元时代汉文化扩散背景下的益斋长短句蒙元时代是自周秦以来形成的汉文化受到空前挑战和重新组合的时代,也是汉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力度由中原向周边扩散的时代。伴随着汉文化的传播,包括词在内的汉语文学的各种样式,对中原四围的少数民族及其蒙元汗国疆域之外的其它区域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都超过了以往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非汉族汉语作家和作品的数量是有史以来最多的,许多名家名作在元朝文坛亦属上乘。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元朝

4、疆域的拓展和文化上的开放政策有直接关系。元朝在文化交流上堪称古代中国历朝对外关系发展的高峰,它不仅使中国同亚、非各国传统往来的规模比前代更大,而且和这两个地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前人不能比拟的。这时,中国与西亚、欧洲的关系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开放的世界观念伴随着蒙元文化上的开放姿态。忽必烈提出“圣人以四海为家” ,各民族应“通问结好,以相亲睦。 ”1除了对邻近的日本、高丽、安南、缅甸等国家派遣使节并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活动,据马可波罗游记所载,还主动向遥远的欧洲罗马教廷派出使臣。在大规模的交往中,元朝表现了宏大的开放气概,它不仅允许域外文明大量进入中国,也使中原文明在周边少数民族和域外的传播

5、,其力度有甚于于汉、唐。由此,当时汉语文学创作主体结构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即非汉族作家大量产生。这一现象突出地表现在诗歌创作领域中,据统计现存元诗 3 万余首,有名姓的作者近 3000 人,其中非汉族诗人达 200 余人,作品 4000 余首。但是由于词体在用韵、字声、造句等方面有更严格1 元史本纪第六,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排印本。2的要求,较之于诗的创作技法难度更高,更不易掌握,对于汉语为非母语的外族文人尤其如此,所以元代的非汉族所作词也大大少于诗。不过,元朝毕竟出现了一批非汉族文人创作的词作,这是前所未有的文学现象,它使词体艺术真正具有了一种体现着多民族大家庭意义的华夏文化的品

6、质。在元代非汉族词人的创作中,高丽人李齐贤的益斋长短句堪称一大奇观,据全金元词所录,可以明确为非汉族的词作者 10 人,存词 90 首,而其中李齐贤 53 首,这个数量在整个今存金元词中也属较多之列。在元代非汉族词人创作中,益斋词可谓“一花独秀” 。但这“独秀”之花并非偶然的天外陨石,实为当时汉文化海外深层扩散的必然产物。在当时汉文化辐射圈内,地处东方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与元朝关系最为密切,汉化程度也最高,向有“小中华”之称。一般认为,韩国汉诗发轫于中国的三国时代。但真正的兴盛却在离丽时代(918l392 年) ,而元朝一段成就最为突出。高丽朝的崔滋历数此时以汉诗文名世者近七十人,“金石间作,星

7、月交辉,汉文唐诗,于斯为盛”(崔滋补闲集。序)。据(韩)李圣仪、金约瑟编罗丽艺文志统计,高丽一朝的诗文集达二百多种。高丽时代,特别是蒙元时期,是中国与高丽朝交往十分密切的时期。经过长期的战争征服与实行和亲政策,元廷终于在 13 世纪至 14 世纪上半期与高丽建立起了长达百余年的和平相处的关系,从而使本已有深厚基础的汉文化在朝鲜半岛得以进一步的传播。高丽王朝高宗时期(12141259) ,翰林学士集体赋了一首长诗翰林别曲 ,诗云:“唐汉书,庄老子,韩柳文集,李杜集,兰台集,白乐天集,毛诗,尚书,周易,春秋,周戴礼记一气背诵,其乐复何如?” “太平广记,四百余卷,太平广记,四百余卷,通读遍览,其乐

8、复何如?”一首诗不可能将输入朝鲜的所有的典籍都一一列举,从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典籍在当时高丽的普及和受文人喜爱的情况。高丽人除了到中国购买、索取或抄录书籍外,还自行刊印了许多汉籍。高丽一直以汉字为正统文字,并用汉文创作。由于对汉文化的尊崇和自觉学习,高丽朝文人普遍具备了较深厚的汉文化修养,由此创造了汉语文学的突出成就。古代高丽的汉语诗文创作十分繁荣,但能道出名姓的词人却只有李奎报(11691241)和李齐贤。前者时代较早,流传有示子侄长短句 、 笼中鸟望江南令等作品。由于资料匮乏,长期以来人们对整个高丽词坛情况不甚了了,夏承焘先生编域外词选朝鲜词人只收李齐贤一家。但罗忼烈先生认为:“毫无疑

9、问,彼邦词人以他(李齐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但高丽、朝鲜词人多至六七十,断不是李齐贤以外别无可选。 ”1据罗文考证, 高丽史乐志唐乐中记祝寿,宴享唱的词共 67 首,除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晁端札、阮逸女、赵企、李甲的 15 首外,其余52 首极可能是高丽词人作的。由此看,当时高丽词创作已有相当规模。如果高丽本土没有一定的词学基础和创作氛围,李齐贤词也难以一花独秀。益斋长短句得以“独秀”于林下,有赖于高丽肥沃的汉文化土壤,同时也有赖于词人得天独厚的个人生活环境与经历。李齐贤(12861361) ,字仲思、号益斋、栎翁。出生于高丽世家,其远祖为三韩功臣,祖父官至门下评理,父亲李瑱“博通百家

10、,有能诗声。伯父、叔父亦有文名。自幼生活在书香门第的李齐贤,受家庭环境熏陶,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擅长作文。他“自幼嶷然如成人,既知为文,已有作者气。 ”2李齐贤才华横溢,博学多识, “讨论坟典,淹贯精研,折衷以至当” ,他在艺文春秋馆时, “馆中人推让不敢论文” 。31314 年(延佑元年) ,李齐贤 28 岁。高丽第 26 代国王忠宣王让位于太子忠肃王,自己以太尉身份留居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 ,构置万卷堂,以书史自娱,感到“京师文学之士,皆天下之选,吾府中未有其人是吾羞也” , 因召李齐贤来元以为侍从。当时“姚燧、阎复、元明善、赵孟頫等诸学士咸游王门。齐贤周旋其间,学益进。 ”4 在元期1

11、 高丽、朝鲜词略说,北京, 文学评论1991 年第 3 期。 2 (朝鲜)李齐贤益斋集,李穑鸡林府院君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第 160 页 3 同上。3间,李齐贤还多次奉命出使外省。1316 年,李齐贤以成均馆祭酒身份奉使峨眉山。1319 年,李齐贤随忠宣王到江南降香。 1321 年,忠宣王被元廷流放到吐蕃撒思结之地。李齐贤上书元郎中及丞相拜住,辞旨恳切,一腔忠愤,终于得使忠宣王移居思麻之地。1323 年,李齐贤前往青海朵思麻拜谒流放的忠宣王。李齐贤出使元朝,先后居中国 26 年,其汉学修养大大增进,其词作也多写于居中国时。李齐贤在高丽朝历任选部侍郎、成均祭酒、右政丞等职,封

12、鸡林府院君。著作颇丰,有益斋乱稿 、 栎翁诗说 ,并修忠宣王实录 。总而言之,李齐贤益斋长短句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蒙元朝廷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向周边民族和国家推行扩张政策,同时也促成汉文化空前力度的族外和域外的扩散,于是有着深厚汉文化基础的高丽王朝的“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李齐贤又由于其家族出身和长期旅居中国的经历,具备了非同一般的汉文化修养包括汉语造诣,从而使益斋词的产生成为可能。二二 李齐贤词的乡国情思与文化认宗李齐贤词的乡国情思与文化认宗李齐贤是高丽后期杰出的文学家,他以汉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深厚的汉学功底和长期旅居中国的生活,使益斋词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呈现完全的“汉化”形态

13、。以往论者解读益斋词,也多是惊叹李齐贤身为外族人的汉学修养,着重于其词艺术造诣的分析。但李齐贤作为异邦之人,其词情词意有无异于汉士之处?若以汉族文人的标准来看待李齐贤,仅在中国本土文学史的范围内审视益斋长短句,势必会忽略李齐词贤词独特的个性所在,也难以认清它独特的文化意义。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李齐贤是以异邦客使的身份作词。其词多作于中国,使用的是汉语,其语汇、意象和表达方式,甚至所表现的情感价值取向都与一般汉士无异,但这只是体现在表层的形式和意义。作为外域使臣,他国填词抒情,其创作心态也必然有不同于一般汉士处。其情感结构形式虽与汉士无甚区别,但其情感的底蕴与心源则必定有别。这里需要指出

14、的是,当时元和高丽之间实为主属关系,李齐贤生活在高丽第 25 代忠烈王到第31 代恭愍王时期,这是高丽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已完全被元廷控制的时代。元朝恩威并施, 一方面在高丽驻扎大批屯田军, 名为生产, 实为镇慑;另一方面怀柔拉拢, 将公主下嫁高丽国王。甚至国王的废黜、即位也都由元朝皇帝决定。高丽内部亲元势力很强大, 大臣中甚至有人上疏请求将高丽纳入元朝, 作为元朝一个省。第 26 代国王忠宣王退位后居于元朝,实为人质。作为一个高丽名士和使臣,李齐贤对于自己祖国的屈辱境地不会无动于衷,这在其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如其白沟诗借战国时期强秦妄图吞并燕国沃土督亢遭到拒绝一事,以隐喻手法谴责元廷的侵略

15、行为和国内的亲元势力:“谁将督亢饵强邻,空费金缯岁结亲。尺水区区遏南牧,可能卧榻不容人。 ”这类情感在益斋词中也有着隐微的表露,如木兰花慢长安怀古一词,他曾借长安古史,写道:“笑弱吐强吞,纵成横破,鸟没长空” ,实有暗讽强元骄横之意。但由于体制的限制,作者在词里很少直露地表述其政治感怀,但我们透过那幽微的意绪,仍能感到他心中的隐隐的痛楚和怨忧,这主要体现为词中那无处不在、一触即发的“乡国情思”上。客居心态,在益斋五十余首词作中表现地十分明显。如“漠漠迷渔火,萧萧滞客舟。个中谁与共清幽。唯有一沙鸥。 ” (巫山一段云潇湘夜雨 ) 、 “倦客胡为,此日卻离筵。 ” (江神子七夕冒雨到九店 ) 、

16、“白鱼兼白酒。径到无何有。自喜卧沧洲。那知是宦游” (菩萨蛮舟中夜宿 )等,虽然华夏的文化风物让他有如鱼得水之感,但他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客居”的感觉,政治上压抑和环境的陌生,时时提醒着他“客使”的身份。4 朝鲜史略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这种客居心态的指向必定是悠悠不断的归乡之思。赴宴归来,他感慨“千里故乡今更远,肠正断,眼空穿。夜寒茅店不成眠。 ” (江神子七夕冒雨到九店 )出行路上, “篷窗夜雨冷难禁。欹枕故乡心。 ” (巫山一段云潇湘夜雨 ) 。他将赴成都,他兴奋地写下了沁园春将之成都 ,写道“好轻裘快马,穷探壮观,驰山走海” ,然而对蜀中风光的向往也难以排除他对故乡的思念:“人事多乖,君恩难报,争奈光阴随逝波。缘何事,背乡关万里,又向岷峨。 ”这种挥之不去的乡国之思弥漫于益斋长短句中,如影随形,成为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异国的一山一水,特别是时逢佳节,都会勾起他对远方乡国的思念。如一年重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