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艾滋病发病机制初探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33725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猴艾滋病发病机制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猴艾滋病发病机制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猴艾滋病发病机制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猴艾滋病发病机制初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 D 4 + C m + 比值逆转。因此实验结果提示这些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4 在H I V A I D S 患者及S I V 感染的猴模型中观察到T 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情况,发现中研I I 号复方用药三个月后,、细胞绝对值有增加或稳定,其增加幅度为5 0 个细胞m m 3 ;血浆及细胞培养液的I L _ 2 ,I F N 有增长趋势,新喋呤( N e o p t e r n ) 检测及D 。微球蛋白亦较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总之,中医中药在治疗H I V 感染和A I D S 时并不缺乏药理学基础,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不

2、仅其有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扶正) ,在不少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现中药对H I V 亦有抑制作用( 祛邪)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学方面的优势。就含有多种药物的复方而言,其相互作用的“君、臣、佐、使”实际上在体外就解决了药物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问题,在使用时更为方便容易操作,毒副作用小,完全可以克服不同免疫调节剂作用单一所带来的麻烦。所以,中医中药免疫调节作用在艾滋病中的应用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药物。猴艾滋病发病机制初探卢耀增“3 吴小闲1 。2 李国桥1 符棒春1秦川2何伏秋2涂新明2 郭卫中1扬书兰1邓文娣。罗红梅1周映云。文静1陈颂1(

3、1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2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猕猴感染S I V 的艾滋病模型是研究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最佳动物模型,也是研究艾滋病发病机制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我们在S I V 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猴身上进行了淋巴结的病理过程的观察,对猴艾滋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不同时期s I V S A I D S 猴淋巴结活检:感染前1 0 例、感染后3 个月1 6 例,感染后6 1 2 月1 4 例,感染后1 3 1 8 个月1 4 例和病死猴1 8 只淋巴结,经病理石蜡标本制作、H E 、刚果红、网状纤维染色。部分标本冰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实

4、验室血清检查循环免疫复合物。血标本作白细胞计数和C D 4 + T 淋巴细胞计数。实验结果:淋巴结病理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型:增生、退化和耗竭。增生型为感染后3 6 个月,少数延至9 个月 退化型为9 1 2 个月,或延长至1 8 个月;耗蝎型见于1 3 个月以后,主要见于死亡猴,死亡时间为3 5 1 8 个月。淋巴结活检和尸检标本病理变化与人艾滋病淋巴结的病理改变相同。型的分析可以作为观察病程友展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对疾病的预后作出判断,也可以作为对实验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的指标。在淋巴结变化的全过程中,有三个转变是至为关键的:免疫复合物的出现、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消失和淋巴组织的全面耗竭。

5、免疫复合物( Ic )出现较早,一般在感染后3 个半月已出现,且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在1 3 、1 8月份仍然存在。只是含量有所减少。在感染1 个月时,猴的抗体开始上升,抗原与抗体结台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免疫复合物得以加强。I C 有= 种形式: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我们通过酵母菌凝集试验检测出:二、颗粒( 固态) I C 沉积在血管旁和淋巴结及脾小结的生发中心,这可被刚果红复染阳性所证实。I c 的产生可以伤害T 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在沉积血管处伤害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导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套论文汇编致微小血管阻塞,使受供血的组织和细胞死亡。此外在脑和肠壁微血管也受损,则

6、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和腹泻反复发作。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消失这是艾滋病中期的改变。人和猴有完全相同之处。生发中心的消失来源于I C 沉着,直接杀伤中心的中心免疫细胞、B 细胞和T 细胞,树状突细胞、喇织细胞、吞噬细胞和网状纤维而滤泡微血管损坏也引起生发中心的消失。生发中心是一个体液免疫应答的特殊部位,它是记忆B 细胞产生的基地,在B 细脆分化、成熟以及体液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树状突细胞星递抗原给T 细胞并调节T 细胞反应产生免疫耐受。网织细胞、吞噬细胞在消除破坏细胞上均起着作用,加上它们产生的细胞因子的消失,这样多种细胞的死亡形成自身抗原一抗体,在不同补体的参与下。就由I c 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7、淋巴组织全面耗竭这就是艾滋病严重免疫缺损的组织学基础。从病理组织学鉴别,淋巴组织耗竭的图像与红斑性狼疮淋巴结病变颇为相似,这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变化。追溯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和生发中心的消失,可以了解自身免疫反应的源头。我们对猴艾滋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井希望藉此加强对人类艾滋病病理机制的认识,以提高对艾滋病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采用现代科学新方法研究抗艾滋病病毒中药陈鹇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1 现代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艾滋病是1 9 8 1 年新发现的病毒性疾病,病原是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或艾滋病毒) 引起艾滋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继发机会性感染而死亡。艾滋病是现代瘟疫,全球蔓延。世界上已有5 ,0 0 0 万感染者,死亡近半数。我国1 9 8 5 年发现第1 例病人,至今感染者已超过1 0 0 万,进入快速增长期。国际上十分重视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研究,至今已有1 7 种药物上市,在临床上采用联合用药鸡尾酒疗法( I 从R T ) ,长期治疗可缓解病情。延长生命。但易产生耐药性,有毒副作用,它们不能清除艾滋病毒,治愈病人,使免于死亡。为预防艾滋病,已大力开展疫苗研究,但由于病毒变异迅速,最近f 瞄床实验疫苗报告的效果不佳。寻找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始终是药物研究者长期关注的迫切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