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2004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洁教育重在提高个人的廉洁意识(必胜噢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 所谓廉洁教育,就是通过对公民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来营造廉洁奉公,诚 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以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 廉洁论坛廉洁论坛廉洁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廉洁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青少年廉洁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确实不能仰赖学校廉洁教育来解决眼前的腐败问题,但是从反腐败的艰巨性、长期性来看,则必须看到学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廉洁教育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廉洁,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讲廉洁话、唱廉洁歌。学校廉洁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廉洁以及与此相关的德性走进学生们的心里,成为他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成为他们抵抗诱惑的本性 廉洁教育是一种全方位渗透式的人性

2、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廉洁教育应与现有的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所有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党团活动、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的活动 教育部决定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并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开始试点工作。由于反腐倡廉是社会民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此举一经报道,立即引起热烈的议论。 在这些议论中,除了支持赞同的以外,也有一些带有置疑的声音。置疑者并不否定“从娃娃抓起”的动机合理性,置疑的是学校廉洁教育对当前的反腐斗争究竟有多大的效果。认为:其一,反腐主要是成人社会的政治问题,对孩子们的教育并不能解决腐败问题;其二,当前反腐关键的问题是要有惩罚腐败行为的制

3、度机制,要用硬手段,而不能寄希望于廉洁教育来抵挡腐败的风气;其三,当成人社会的腐败尚未遏止前,孩子们在不良风气的包围之下,廉洁教育有多大的效果。置疑者还有一种担心,认为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够重,廉洁教育的加入会否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 置疑的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但提出的问题值得探讨,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如何看待学校的廉洁教育,学校廉洁教育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如何开展廉洁教育,廉洁教育是否加重了学生负担? 学校廉洁教育,作为国家廉政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反腐败从小抓起”并无不当,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举措。2003 年 10月,第 58 届联大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其中便包含开展“

4、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青少年廉洁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确实不能仰赖学校廉洁教育来解决眼前的腐败问题,但是从反腐败的艰巨性、长期性来看,则必须看到学校廉洁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廉洁教育正是着眼于未来的考虑。 当然,青少年廉洁教育的成人环境、社会风气是不能轻视的影响教育的条件,但我们不能因为成人社会存在着问题而放弃对孩子们的教育,成人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恰恰反证了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紧迫性。另一方面,在反腐倡廉等教育问题上,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影响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成年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对未成年人有教育影响,同样也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5、作用,那就是未成年人的行为思想也会对成年人发生教育影响,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高比例的城市里,更不能轻视这种倒置教育影响。如果学校廉洁教育是成功的,势必能促进家庭、社会廉洁之风的形成。根据有关国际组织公布的 2003 年度世界各国政府腐败情况调查结果,政府最清廉的国家是芬兰,政府清廉与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高不可分,而芬兰公民的道德素质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从儿童开始的公民道德教育。 把学校廉洁教育看作是反腐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必要的,但仅仅限于这个认识还是不够的,根本在于要以廉洁教育为抓手,培育学生为人之道。芬兰案例的启迪价值在于:学校廉洁教育应着重于学生的公民德性的养成,着眼于人的品性培育

6、。廉洁,是为人处事的美德,是做人的应守之道。学校廉洁教育的责任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什么样的人,认同廉洁,以廉洁为荣,使廉洁的观念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中去,随着一个人求学层次的提高,各级学校不断强化学生的廉洁意识,使廉洁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人格内容。有人认为,廉洁道理人人都懂,腐败分子也懂,但人性的缺陷使其不能抗拒诱惑。言外之意,廉洁教育效果可疑。首先要指出的是,懂得廉洁并非拥有廉洁,当廉洁尚未成为一个人的信念时,廉洁只是外在的。这就提示我们的教育,学校廉洁教育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廉洁,不能满足于学生会讲廉洁话、唱廉洁歌,尽管这也是需要的,但这些只是教育的外在形式或途径。学校廉洁教育

7、的目的是要把廉洁以及与此相关的德性走进学生们的心里,成为他们骨子里面的东西,成为他们抵抗诱惑的本性。 这种达至深入骨髓的廉洁本性的教育,有别于一般知识性的教育,后者只要受教育者理解和学会运用即可,因此传授和训练即可达到目的。廉洁本性的教育则不同,是一种促进、激发受教育者内化性学习的教育。内化性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习者对所学习的对象有认同感。认同感的产生有多种渠道:有舆论、偶像、体验、关怀、习俗、知识力量、信仰以及外来强力产生的认同等等。据此,学校廉洁教育要根据学生认同感形成的规律,创设各种使学生认同廉洁品格的教育条件,促使学生廉洁认同感的产生。 不过,廉洁认同感的形成还只是廉洁本性内化性学

8、习的必要条件。一种品格人性化的充分条件是当事人对这种品格不仅认同,而且产生好感,被其深深吸引,产生强烈的拥有期盼,为获得其有而无怨无悔地执著追求,即人们通常称之为一个人主观上的需求。因此,学校廉洁教育必须研究如何使廉洁本性变成学生的主观要求。根据“人往高处走”的人性向善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建立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向往“廉洁”善良本性的教育理念。“从善”和“能善”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职业理念。 可见,廉洁教育是一种全方位渗透式的人性教育,而不是那种纯粹课业式的知识教育(尽管廉洁教育中也包涵着知识)。因此廉洁教育不以课程为形式,不以增加课时为手段,不应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为学校德育的组成

9、部分,廉洁教育与现有的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所有教育的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党团活动、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的活动。基于各级学校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不同的身心特点,学校廉洁教育应有不同特点的教育形式,但教育精神和理念是一致的。基于廉洁品性形成的复杂艰难性,学校廉洁教育必须持之以恒,而不是运动式的一阵风。坚持不懈,廉洁教育必有成效。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廉:就是清廉,指的是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不奢侈浪费、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就是洁白,指的是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光明磊落的人格。廉洁 就是清廉、洁白、不贪污。例子:1、周总理请客吃饭一律自费,他的客人很多但总是自己掏腰包而

10、且都是家常菜,穿的衣服也是穿了好几十年,坏了就补,补了再穿。2、狄仁杰: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3、包拯: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执法如山。对皇家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4、海瑞罢官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地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5、焦裕禄:廉洁奉公、勤俭为民、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6、孔繁森:他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在震灾中认识的孤儿,1994 年11 月 29 号,他因车祸

11、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 8 元 6 角,在场的每个人都留了泪。7、铁血警魂任长霞:这是个一年工作 4600 小时的女局长,她以自己的毕生心血忠实地履行了“立警为公,立法为民”的神圣职责。她拒绝宴请、拒绝送礼、个体的价值个体的价值人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人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在百家讲坛中声名鹊起的学者易中天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曾这样阐 发中国文化的要旨: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所谓群体意识,简单地说,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就 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于群体的公 共意志,个人的人格只能依附于群体的共同人格。即便像穿衣吃饭这样极具

12、个 体色彩的小事,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事。举个例子,同样是聚餐,西方人点菜是 个人点个人喜欢的菜,然后各吃各的,注重的是个人的口味;中国人则喜欢 “同吃一锅饭”,点菜时会尽量选择大家都爱吃的菜,不能只顾自己的口味。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既然是一起吃饭,岂能只顾自己不念及他人呢? 个体的形式表现(刘田依绘画) 这个事例虽小,却折射出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我”是始终没有建立起来的,因此也没有致力 于“我”的塑造和对“我” 的潜力的开发。“我”其实就是个体,一个人只有 具备了自我意识之后,才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质。没有自我意识,看不到自我价 值和自身潜能,眼睛不注视自己,不正视自身

13、的力量,一切听凭群体和环境的 摆布,环境叫他向东,他就向东,环境叫他向西,他就向西,像风中芦苇,不 能左右自我的命运。 个体的最终丧失,只能使一个人更加依赖于群体,依赖于环境。如果群体或环 境没有发出指令,他就会无所适从。有的人上小学和中学时,在学校和家庭严 格的监督和指导下,尚能刻苦学习,一旦迈入大学校门,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氛 围里,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整日松松垮垮,荒废时日,对提高自身的质没有 目标,也没有主动意识,对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 刘再复在传统与中国人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时说,“任何一个人,在他降 生到大地之后,就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存在。而我国宗法文化观念中, 也讲

14、人,但它并不把人视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的存在,反之,它把人看成 是整个封建宗法文化观念系统中的一个固定点,人只是依附、固定的存在。”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社会,巩固已有的权力地位,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 文化观念系统,将老百姓紧紧地钳固在这个系统当中。最能体现这种文化观念 系统的就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有的人都可以 在这个系统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安分守己地固守自己的位置,没有非分之想,统治阶级就千方百计地遏制个性的自由发展,抹杀人的个 体价值,不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 这种文化价值观是符合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的。在农业社会,农民是社会角色 的主导

15、,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生产条件很有限,生产操作必须依赖于群体的 合力。而农业劳动是凭经验操作的,春耕,夏收,浇灌等等,不需要创造潜能, 而且要改变一种操作,也不是个人的力量能胜任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 很有限的。所以很难突出“我”来,在主导角色身上没有“我”,整个社会意 识自然就不会有“我”的存在。 鲁迅曾经用一句话点破了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文化体系被逐渐打破。 现代文化颠覆了这种以丧失个体为代价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明确了“人”的价 值,它充分肯定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和潜能,肯定个人的努力,把人看成是一种 独立的存在。 我们所倡导的现代化是靠人来建设的,靠人的思想变革来推动的。这个“人” 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如果没有个体的价值和潜能的实现,就没有现代化的 最终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