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针疗法 最新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0317447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芒针疗法 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芒针疗法 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芒针疗法 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芒针疗法 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芒针疗法 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芒针疗法 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芒针疗法 最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芒针疗法 转贴= 发布时间:2009-07-05 12:12(多发性神经炎、脊髓侧索硬化、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综合征、半身不遂、 高热、恶寒、头痛、婴儿麻痹、肺炎、结核病低热不退、无名热、经闭、面神经麻痹、面神 经痉挛、三叉神经痛、吞咽困难、舌强语謇、高血压、甲状腺病、支气管炎、咳喘、心动过 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性关节炎、腰扭伤、坐骨神经痛、昏迷、脑血管意外、肠疝 痛、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足趾麻木、足趾疼痛)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 麦芒,故称为芒针。芒针系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其针体长度约为 1725cm(508

2、o 寸),也有长度在 33cm(1 尺)以上的,这样就具备了进针深的特点。【操作方法】一、针具芒针的结构与毫针相同,分为针尖、针身、针柄、针尾 4 个部分,但针身较长, 用弹性韧性好的细不锈钢丝制成。芒针的长短、粗细规格主要是指针身而言。其粗细有 29 号、30 号、31 号、32 号。长短有7cm(5 寸)、20cm(6 寸)、23cm(7 寸)、26cm(8 寸)、 33cm(1 尺)、50cm(15 尺)、66cm(2 尺)甚至更长。临床上以 1726cm(58 寸)的较为常 用。二、操作芒针的各种刺法及补泻手法,都是由针刺基本手法演变而来。主要可分为五种。1进针进针时要避免疼痛,尽量达

3、到无痛进针。进针时押手的中、无名、小三指 屈曲于皮肤上,用力固定,再以拇、食二指夹住针体。刺手执针柄,使针尖抵触穴位,与押 手配合,利用指力和腕力,压捻结合,迅速刺过表皮。穿皮时手法动作要敏捷,以减轻病人 痛感。捻转宜轻巧,幅度不宜过大。最好在 180360。之间。2出针出针时先缓慢将针提至皮下,再轻轻抽出,以免出血或疼痛。如出针后血 液从针孔迅速溢出或喷射者,为针尖刺破小动脉所致,应立即以干棉球按压出血处,直到出 血停止。3捻转当进针达到一定深度后,可以施行捻转手法。在针体进出过程中,始终使 针处于捻转之下的转动状态。在捻转时务必轻捻慢进,左右交替,不能只向一方向捻转,不 然会使肌纤维缠绕针

4、身,造成患者疼痛或滞针现象。另一方面,按一定的规律捻转,结合轻 重、快慢的不同要求,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泻作用。4辅助手法在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为寻求应有的针感可采用一些辅助方法。这 主要靠押手的动作以及刺手的灵巧配合。方法是押手食指轻轻向下循按针身如雀啄之状; 同时刺手略呈放射状变换针刺方向,以扩大针感。5特殊方法 由于芒针针体较长,故在使用中有一些适合本身特点的刺法。主要 有弯刺和透刺。(1)弯刺:某些穴位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不能直刺到一定深度,故需采取弯刺, 即变换针刺方向的刺法。如刺天突穴时,可先直刺 o5 寸左右,然后使针尖向下,沿胸骨 后缘进针,可深刺 45 寸。这种刺法要求根据穴位的

5、不同解剖特点,相应地改变押手所掌 握的进针角度,以使针尖沿着变换的方向顺利刺入。(2)透刺:透刺是芒针常用方法,采用此法可收到一针双穴或一针多穴之效,如 地仓透颊车,阳陵泉透阴陵泉,秩边透气冲。有人治疗小儿麻痹症、脑炎后遗症等,沿背部 督脉自下而上进行皮下透刺,第 1 针由长强透至命门,第 2 针由命门透至至阳,第 3 针由至阳透至大椎。【主治病症】一、多发性神经炎、脊髓侧索硬化、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综合征、半身 不遂1取全知穴法于乳突下 2 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天牖前下方 1 寸处取穴。 嘱病 人仰卧位,头放平而略垫高,自左侧进针,针尖向前,相当于第 2、3 颈椎之侧间隙刺入, 手法要

6、柔和,轻捻缓进。深度 1525 寸。在较敏感的病人,感应方向从局部放散到左 上、下肢,然后对侧半身都有感应,以全身呈酸麻胀感为佳。2取颈臂穴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下 13 处,约锁骨上 2 寸处取穴。病人取仰卧位, 针尖呈水平方向刺入稍向后偏,进针时轻捻缓进。深度 O308 寸。感应以酸麻及触电 样感应由臂放散至手指为准。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肩背麻木、臂丛神经痛、尺(桡)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 痹、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等。3取肩背穴法斜方肌上缘中部、肩井穴前 1 寸处取穴。病人侧卧位,针尖向后下 方,相当于第 2、3 胸椎侧面部刺入,捻转慢进。深度 34 寸。感应是局部酸麻胀,有时有 麻样感向背后放散

7、。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肩背神经痛、肩胛风湿症、颈背肌肉痉挛、肩凝、落枕 等。4合谷透后溪法病人仰卧位,肘屈曲放于胸前,取合谷、三间之中点刺入,穿手 掌,直达后溪穴止。进针要求轻捻缓进,深度 24 寸。感应为手指与局部酸麻胀感为佳。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手指震颤、书写困难等。5极泉透肩贞法 由腋窝内两肌间,相当于极泉后外侧刺入,直对肩贞穴(即肱骨 与肩胛骨之间的腋缝处)止。病人取仰卧位,举腋,针尖由极泉后平直刺入肩贞穴。深度 23 寸。感应为局部呈酸麻胀感并放散到手指。6极泉透肩髃法在腋窝中间略向下 1 寸处向肩端直刺,当于肩髃穴处止。病人取 仰卧位,举腋,由极泉穴稍下方 1 寸许,避开动脉对

8、准肩端直刺。深度 23 寸。感应是肩 关节周围酸胀感并有麻电感放散至手指。7取外臂孺穴法臂臑穴外上方 5 分三角肌下端的外上方处取之。病人正坐或仰卧 位,针尖由外臂臑穴斜向上内方。深度 34 寸。感应是局部酸麻胀感。二、高热、恶寒、头痛、婴儿麻痹、肺炎、咳嗽、结核病病人的低热不退、经闭、 无名热取大椎七点法大椎平开,每隔一横指为一点,左右两侧各 3 点,加大椎共 7 点。 病人俯卧或坐位,头略前俯,直刺或点刺。深度 23 分。感应是局部酸胀即可。三、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1太阳透下关法 由眉角外一横指凹陷中,相当太阳穴起刺向耳前颧弓下缘凹陷 中,当下关处止。病人仰卧位,头放平。针尖

9、斜向下稍后方,进针要缓慢,从太阳穴通过颧 弓直达下关。深度 23 寸。感应:上齿龈酸胀感为佳。 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牙痛、下颌关节炎、偏头痛、牙关闭紧、咀嚼无力等。2地仓透人中法由地仓起刺向鼻中沟上 13 处止。病人仰卧位,针尖由地仓处 起斜平向前上方,直达鼻中隔前方人中穴。深度 2 寸。感应:局部呈酸麻胀感为佳。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中风口喁、流涎、偏侧萎缩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鱼腰透攒竹法由眉中心(直视正对瞳孔)稍上方向眉内端之相当攒竹穴处刺。病 人仰卧位,针尖由眉中心稍上方起向眉内端,沿皮下刺进,至攒竹穴止。深度 15 寸。感 应:局部酸麻胀。4迎香透下睛明法由鼻翼旁 05 寸处沿皮

10、刺向目内眦下 0.2 寸,相当于睛明下 处止。病人仰卧位,针尖向上,由迎香穴入针,直对睛明穴沿皮刺入。深度 12 寸。感应: 局部酸麻胀感。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鼻窦炎、副鼻窦炎、鼻炎、鼻息肉、嗅觉障碍、小儿昏 睡露睛。5取下颊车穴法位于下颌角之内侧陷中,以手指按之局部酸胀。病人取仰卧位, 针尖沿下颌骨内侧进针。深度 2 寸,感应:于颌孔下齿槽处呈麻胀感为度。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牙痛、耳鸣、咽炎、耳聋等。四、吞咽困难、舌强语謇1下颊车透扁桃法 由下颊车斜入咽峡部的扁桃体处。病人取仰卧位,针尖直向 前上方,通过口底部直达咽峡扁桃体处止。深度 12 寸。感应:局部呈鱼刺异物感,放射 到咽的扁桃体

11、部为度。 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扁桃体炎、咽炎、声带麻痹、口干少津等。2下颊车透廉泉法 由下颌角的内侧缘,相当于颊车之下,平向前颈部的正中线, 舌骨与结喉的上中央凹陷中(相当廉泉处)刺。病人取仰卧位,头略后仰。针尖由下颌角向下 入针,沿皮向前方平刺,直达廉泉处止。深度 23 寸。感应:局部呈酸胀感为佳。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扁桃腺疾患、甲状腺肿大等。3取外金津玉液穴法 口底外,向舌骨上方,中线两侧,即当廉泉上 1 寸,旁开 5 分,左谓金津右为玉液。病人取仰卧位,头略向后仰。针尖斜向上方,相当于舌根部刺入。 深度 1525 寸。感应:舌根部胀重即可出针。除上述病症外,还可治疗舌肌麻痹、舌炎、舌

12、痉挛等。五、高血压、甲状腺病、支气管炎、咳喘、心动过速天窗透人迎法由结喉平开 35 寸,即胸锁乳突肌的后缘,相当于天窗起,刺向胸 锁乳突肌前缘,结喉的外方 15 寸,相当于人迎处止。病人仰卧位,针尖由天窗穴刺入, 向下平对人迎穴止。进针要轻捻缓进,勿伤颈动脉。深度 115 寸。感应:局部有胀感, 针后头部有轻爽感为度。六、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增生性关节炎、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1.志室透命门穴法 由第 2 腰椎旁开 3 寸,直刺入第 2 腰椎棘突下缘,即相当于命 门穴处止。病人取侧卧位,针尖由相当于志室穴处刺入,向内达命门穴止。深度 253 寸。 感应:局部先呈酸胀感,继而以感应放散到

13、下肢为佳。2取三健穴法健步、健中、健下三穴位于承扶旁 2 寸名健步,殷门旁 2 寸为健中, 殷门下 2 寸处旁开 2 寸为健下。侧卧屈膝位,直刺向坐骨神经干。深度 34 寸。感应:有 麻电样感应向上下放散,上至臀、下至足为佳。3取三陵穴法腓骨小头后 1 寸处及其直下 2 寸、4 寸各 1 穴,共计 3 穴。向胫骨 内侧斜刺,深度 23 寸。感应:酸麻胀感向下肢放散。4取三阳穴法阳陵泉及其直下 2 寸、4 寸各 1 穴,共 3 穴。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 深度 13 寸。感应:酸麻胀感向足放散。5取外光明穴法外踝上 5 寸,即光明穴旁 5 分。病人侧卧位,垂直刺入。深度 23 寸。感应:局部酸胀或

14、有麻样感觉放散。七、急救昏迷、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足底及足趾麻木公孙透涌泉穴法公孙穴位于足大趾本节后 1 寸,涌泉位于足心第 2 趾尖至足跟的 前中 13 交界处。病人取卧位,针尖由公孙穴刺入斜向涌泉穴。深度 23 寸。感应:局部 酸胀或麻样感。八、肠疝痛、子宫出血、乳腺炎、遗精、早泄、足趾疼痛、半身不遂太冲透涌泉穴法于足大趾外侧本节后 15 寸向下后方斜刺透向涌泉。病人取仰卧 位,针尖由太冲穴刺向涌泉。进针深度 115 寸。感应:麻样感觉向大、次趾放散。【注意事项】1对初次接受芒针治疗的病人,要说明芒针的治疗情况,劝其不要惊惧,并注意 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对初诊怕针的患者,可先刺其不易看到的

15、穴位,如腰部和臀部的穴位, 以免患者紧张。2医生在施术过程中要专心,审慎从事,对肌肉过于紧张不易进针者,或皮肤过 于松弛的部位,针刺时尤应小心,应尽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产生疼痛。要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防止晕针及其他事故的发生。3.诊断不明的急性疾病,一般不用芒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4.过饥、过饱、酒醉、过度劳累和某些不能合作者,应改在较适宜的情况下再施 行芒针治疗。(中风偏瘫、外伤性截瘫、脑性瘫痪、脑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落枕、颈椎病、肩 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部腱鞘炎、腕关节扭挫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 症、梨状肌综合征、股内侧肌损伤、腓肠肌痉挛、头痛、牙痛、呃逆、

16、神经性呕吐、小儿消 化不良、小儿外感发热、小儿遗尿、近视眼、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中暑、晕针、癫痫、 脏躁)指针疗法是用医生的手指代替针具,在应取的经穴上,运用一定的手法进行治疗 的方法。此法在民间流传很久。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令爪病人人中,取醒”的救 厥之法。明代针灸大成提出“指针术” ,即“性畏针,遂以手指行补泻之法” 。清代 对指针已有较具体的论述。【操作方法】指针的基本手法可分为揉、扪、切、捏、点五种。1揉法 用手指的尖端,轻按选定的穴位,作环形平揉的一种方法。揉动时手指 的尖端不能离开所接触的皮肤,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以穴位为中心,作一小圆形揉动, 不要使手指与皮肤呈摩擦状态。每揉一小圆周为 1 次,每穴位一般以 120180 次为标准, 约 23 分钟。次数的多少视病情的轻重而定。常用拇指和中指作揉法。本法在指针中应用 较广。施术时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