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316861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 ?熊*老*一代语言宗师林语堂先生一生著译浩繁 ,除一部分散文札记外,大多 数为英文著述,他唯一的两部专传记文学武则天正传(Lady Wu)和苏东 坡传 (Thy Gay Genius) 均是通过英译汉移植给国内读者的。虽然林语堂 生前曾对未能亲手将自己的英文作品翻译给国人表示过遗憾,也曾对别人所译 的作品未能传其精髓颇有微词,但台湾张振玉先生的苏东坡传译本瑕不掩 瑜,无疑是最能传原作之神形的。苏东坡传 的英文书名“Thy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可直译为“快乐的天才苏东坡的生活岁月” , 可见语堂大师是把苏东坡

2、作为一个西方人非常陌生的中国古代作家来介绍的, 若是英国人写雪莱或是拜伦的传记,Thy Gay Genius 便只能作为副标题了。 所以在我看来:要是用中文来写苏东坡,那便不是林博士的本事!毕竟没有英 美作家用中文来写 Byron(拜伦) 或 Longfellow(朗费罗) 后再翻译成英文给自 己的国人赏阅。更难能可贵的是,林语堂 1936 年赴美时仅仅是凭着对苏的记忆, 凭着行李箱中散存的有关苏东坡以及苏 所著的珍本古籍来写苏东坡传 的, 他无法像译者今天来广泛查阅,大量考据,靠的就是对苏东坡以及对其作品的 热爱 ,将一个逝去千年的古代才子写得跃然纸上,没有深谙中西文学及脚踏中 西文化的功底

3、,是断然做不到的。东西方文明五百年一个大循环似乎已成定律:罗马帝国(前 50 年 450 年)崩溃后,中国进入唐朝盛世,西方经济则进入长达一千年的黑暗期, 到十五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紧接着英国工业革命,经济开始爬升,直到 20 世纪美国经济雄霸天下。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西方陷入经济衰退,而中国 则再度进入良性循环的起点.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崛起一脉相随,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则更多的依赖 于精英人物。在过去一个世纪,至少是在过去的五百年中,有两个人堪称东西 方文化交流与传承的翘楚:一个是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人,他于明 朝万历年间来中国传教,苦研汉学,通过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向国人展

4、示 了一幅神秘的西方世界;另一个便是林语堂(18951976),他足可望利玛窦 之项背。林语堂以自己娴熟的西方文学技能向世人破译了东方中国的神秘。他 的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 、浮生六 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曾经风行欧美,被译成 10 多 种文字传播,京华烟云更是几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作品。难怪说很 多西方人是先知道有“Lin”,后了解中国,这一点不过。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历代帝王将相何其多

5、也,他独写了史上最 为臭名昭著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古今文人豪杰何其多也,他独选了为苏东坡立 传 。在我看来,这是与语堂大师敢爱敢恨的性格使然。如果说写武则天发泄的 是恨,那么写苏东坡则是倾泻着爱了。一个真正的文学巨匠,不会轻易执笔为 人立传,惟有爱与恨到了极致,自然的流露才会成为他们动笔的藉口 。在林语 堂看来,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羁、令人万分倾倒而又 望尘莫及的高士,像苏东坡这样一生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是难以理解的。 苏东坡,千年一出的英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他凝聚了林语堂满腔的 爱:爱其作品,收罗身边作为精神伴侣,远赴海外也要装满旅箱;爱其为人, 林语堂一生都在践

6、行苏东坡的品行,活得洒脱清丽;林语堂读通了苏东坡,其 灵魂深处融入了苏东坡,惟其如此,他才写出了活灵活现的苏东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容我们来比较一下林语堂与苏东坡,两者相同 相似之处其实太多:俩人都是特立独行的旅行者和思想者,他们淑质贞亮,嫉 恶如仇;俩人都是全才型的大家、杂家,除了文艺创作之外,都爱捣弄一点小 发明,苏东坡除爱好钻研佛法、中医药方、瑜伽术、炼丹术外,最难得的他还 是一个水利工程师;林语堂除热衷于中英文字典的编撰外,终其一生的积蓄研 发中文打字机,最终获得突破,为中文处理做出了贡献;最重要一点:俩人都 是顶级幽默讽刺大师,都是无心政治的文人,他们疏于政治、政务,对那些投 机钻

7、营的政客无比鄙夷。按林语堂的话来说,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素食者”: “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种只管自己的事 。另一种管别人的事。前者吃草或 素食,如牛、羊及用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 ”苏东坡一生政治命运坎坷,因不满时政,多次要求外任,两度受贬。 他 21 岁中进士,名列榜首。宦途上:京都(开封,中进士)凤翔(判官) 京都(史馆官)杭州(告院监官、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 湖州(太守,入狱)黄州(谪居,团练副使)常州登州(太守)京 都(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京都(吏 部尚书)颍州(太守)扬州京都(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定州(太守 兼

8、河北军区司令)惠州(谪居)儋州(谪居)常州(卒),南北折返, 东西受命,面对“京都”这一政治漩涡的中心,屡次跳出而又屡次卷入。他是 当朝唯一被流放异域(海南岛)的官员,按宋朝大律,仅次于砍头(因宋朝开 国皇帝明令擅杀大臣),但他屡贬屡赴,最后硬是从海南儋州成功北还;他的 作品,蒙当朝圣上喜读,受当权大臣激赏,被平民百姓传颂而又屡遭查禁;他 官及二品,又被贬为七品之下,却始终泰然处之,苏东坡受佛家“平常心是道” 的影响可谓至深。在黄州、惠州、儋州,他置田筑屋,躬耕农舍,于赤贫之中 其乐陶陶。谪居黄州时的那首定风波,便是极好写照:“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林语堂曾经怀疑苏东坡为何

9、方神仙转尘,在我看来, 苏东坡一生就是一个游历的官员,旅行的作家,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正如所言: “莫听穿林打叶,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再看看林语堂从 10 岁离家开始的 70 年求学、执教与创作之路:福建 漳州厦门(教会学校免费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接受西式教育)北京(清华大学任教)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法国(赴小城乐魁索,教 华工写作,自学德文)德国(耶拿大学、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北京 (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厦大文学院长)武汉(国民政府 外交部秘书,短暂谋任,后政府遭颠覆)上海(写作开明英文读本,创 论语半月刊,创办杂志人世间宇宙风)纽

10、约 (写作生活的艺 术、京华烟云等,研发中文打字机)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 部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首任校长)台北(定居)香港(1976 年去 世)。观林语堂一生,既是严谨治学,逍遥洒脱的为学之路,又是漂泊流离的 人生之旅。有人生的低谷,也有事业的巅峰。当他被推为国际笔会副会长,担 任联合作教科文组织文艺部主任时 ,他急流勇退,辞掉了联合国的公干,重新 成为一名独立撰稿人。苏东坡与林语堂同属“素食者”,他们既不同于工于心计的鹰爪之徒, 也不同于善于擅长权谋的虎狼之辈,他们如牛羊一样,在大自然低着头,吃着 草,思考着自己的事情。试想:如果苏东坡倾心政治,他会在与王安石朋党之 争中越陷越深而

11、不能自拔,从而戕杀了他的才能。他一生多次请求外放,就是 无屑于卷入朋党之争。尽管苏东坡无心选择政治,但政治似乎总在困扰着他, 宦海沉浮,几度被召进京,而又几度外放。由于自己的才气、个性与出言不逊, 多次被朋党弹劾,每次都是靠皇后、太后的倾力保护才免于灾难。所以在我看 来,苏东坡最适合最应该的就是当一个太守,一个地方官僚,因为凭籍苏公之 才能,泰然处理公务后,就有足够闲暇与朋友结伴云游,开始他伟大的文学与 绘画创作。事实上苏公在历任之地乃至在受贬的黄州、惠州不仅做了很多惠民 之事,其间的作品也非常丰富。林语堂一生对政务也是不屑一顾,一心只想当个自由自在的学者。应 该说,在教科文组织草拟一些报告、

12、备忘录或者开开会,这对林语堂来说不仅 悠闲,而且简直是一蹴而就。然而这些事务性的冗杂工作令他生厌,他鄙夷那 些靠政界后台为生的“文坛娼妓”,甚至直言不讳的说:“要想当作家,就必 须得有勇气,敢于吐露自己的心声”。若是在今天的社会,敢于讲出这样 的真 话,你还能与人打交道吗?所以像林与苏这样的人,即使到了今天的官场,因 为不善与人交往,一定也是被滥棍逐出,这就是文人与政客的区别所在。文人一生离不开两样东西,在苏东坡的年代看就是两种液体:一是上 好的酒,另一是上等的墨,再加上一颗正直的心,就足以抒发他们对人生、对 大自然的美好情怀;政客一生也离不开两样东西:一应该是他们的嘴,所谓巧 舌如簧;另一应

13、该是他们劳碌的双腿,跑的勤他们才会得到更快的提升;如果 还要加上他们内心的想法,就不能说其内心有多腌臜了,姑且以“执着”论之。 试想想,一只鹰、一只虎、不管他人的事情,不盯着自己的猎物行吗?只有等 着饿死。一个行动的人、一个政客不管别人的事行吗?他也只好等着饿死!因 为政客多为庸碌之辈,凭才气,凭能力,他能敌得过你苏东坡吗?再说牛羊等素 食者,并非不管他人的事情,按照厚黑鼻祖李宗吾先生研究的心理力学理论, 花草木石岂非活物?同样是有生命的,只是花草木石居于人的心理引力的外圈, 我们感受不到而已。所以不得不拜服林语堂先生悟性之高,他之所谓“素食动物 思考 的人;肉食动物行动的人”的理论,是一种全

14、新的生物链观念,或者说是从 心灵上划分的动物链条。一旦将此观念吃透,你便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想通很 多事理。譬如说:你不能说政客的行为有多卑劣,不能说他们一天到晚爱揣摩 别人,就像老虎与老鹰盯着自己的猎物,关心着它们的行踪;你也不能说文人 有多高贵,他们从不爱关心别人的事,像闷头吃草的牛羊。物竟天择,适者生 存,其实大家都是被生存的欲望驱使着。政客管别人的事方能生存,文人管别 人的事就无法生存,因为他没有与人交道的能力。再者,文人与政客,就像在 一条食物链上的两个节点,从来没有孰胜孰负之分。你不能说羚羊被狮子吃掉, 羚羊就是失败者,纯属一种自然现象;同理,文人斗不过政客,也纯属于一种 自然现象。

15、其实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各得其所,政客得官位,得其之所想得;文 人得自由,得其之所愿得。古今中外,概莫如此。从历朝历代政治制度的来看, 都是一种庸才得势的制度设计,而政治活动,无非就是私人之间的斗争。宋朝 的所谓“三省、六部”设计,各部门相互牵制,最高权力还是集中在皇上。王 安石最初只是一个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因受皇帝信任支持,擅自越权 推行变法,他统领了吕惠卿、曾布等一部分庸才之臣和一群无名小卒,这伙人 野心大,精力足,阴险狡诈,才把王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激进的、极端的付诸 实施。要说王安石本人既不纵情声色,也不贪污腐化,他只不过是一个“狂想 主义者”而已,而新法推进过程中的得实利者无疑就是

16、那群蝇头小人罗。苏东坡所卷入的那场政治斗争,正是缘起于王安石变法。一个在今天 看来无异于“摊派国债”的所谓“青苗法”,当时在皇权的保护下强行推行, 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最终弄得民不聊生。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向以王安石 为首的当权派发起了猛烈反击,虽然最终新法被废止,但由于朝廷的保护,当 权者的强硬,使得反对派屡遭报复,苏东坡便是风口浪尖的一个中心人物。他 生性刚烈,遇有不惬意之事,便会觉得“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他愤世嫉俗, 过于是非分明,他口无遮拦,过于心直口快,他无心追求政治,却为政治所追 求,然而他毕竟只是一个文人,始终没有把心放在政治上。按理说, 苏东坡作为皇帝的翰林学士,与皇后、皇家过从甚密,如果 他真的有心把玩政治,凭他足够的聪明,宰相之位对他来说应该是唾手可及的, 然而苏东坡的天性绝非如此,果真那样苏东坡便不是苏东坡了,或者说是泯灭 了天性的苏东坡。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