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030178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学案教学中的备课简单的说,学案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提纲,是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案;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合作学习方法,就是以学案导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体,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克服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学习方法。 老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讨论、质疑释疑等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深入挖掘教材和对学情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如何帮

2、助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对学案进行系统的设计,并依托学案设计最佳的教学流程。 一、个人初备 首先钻研课标,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 要钻研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确立基本的教学方向,最后结合课文特点,依据课标来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 其次研究学案。 2主要是对学案的解读,理解编写设计的意图,研究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的方法措施是否恰当等;然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做

3、到因材施教,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参与集体备课。 二、集体备课 学案教学的集体备课,主讲人应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学案的设计意图;学案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修改。通过讨论,老师们再结合学情和个人初备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二次备课,以形成适合本班学情、具有自己特色、较为成熟的规范学案。 三、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后,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备课,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使其达到学案的最优化、

4、达到教学流程和学习效果的最佳化。首先备自主学习。 要先备学生,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制定出详细的自主学习提纲,说明自主学习的程度,设计的问题要充分照顾学情,问题设置要有梯度,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其次备交流合作。 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针对学情的不同,修订学案方法提示、修订学案学习环节、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使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要使学案的问题设置具有探索性、科学性、主导性和生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实现“因材施教” 、 “差异教育

5、” 。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地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生认知的偏差、学生质疑的激发与解答,并设置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再次备达标题目。 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启迪、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检测上。教师应精心设计,严格筛选,以激发学生兴趣,尽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我们的课堂具备生成性。 最后备课堂评价。 重点放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课堂上积极、正确的评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或成就感,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 ,更加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学情,有意识地备出对于可能出现情况的有效评价。 四、课后备课 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堂管理、学案使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等方面反思本节课的成功点、失败点、遗漏点、补救点、改4进点,进而撰写教后录。同时也要求学生反思,正确引导他们的反思角度,看到自己的收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期更大的进步。 总之,面对新课改,面对当前的教育新形式,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功夫进行备课,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创造力,为学生创建激情、高效、快乐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