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99715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谏》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谏求谏学案学案(1)(人教版高二选修人教版高二选修)求谏学案(1)第一部分:课前热身一、下面一段文字同样出自贞观政要求谏 ,阅读后回答后面问题: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1、 用”/”给划线处断句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2、翻译文中句子”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译文:二、下面一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 唐纪 ,阅读后回答后面问题: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2、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注释】上:指唐太宗。草昧;此指开创国家。及此言:说到这个道理。1: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思:创业与守成孰难角力而后臣之方当与诸公慎之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请在原文中划出体现唐太宗的观点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观点加以概括:4、请你谈谈对创业与守成的关系的看法?三、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1、吴兢:唐代官吏

3、,唐朝史学家(约699-749年) 。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仕历大部份时间是在京城做史官。武则天当政时,吴以”有史才”之名,被荐入史馆修国史。吴兢作为史官发扬了历代史官言、谏官的优秀品格。他除能秉笔直书,还能不顾个人安危直陈政事。吴在唐玄宗执政时,反对玄宗集大权于一身,群臣不敢纳谏的局面,上疏玄宗要改变赏簿罚重、不听谏言、绕开吏部自行任命官员的做法。他主张朝廷行政运作要按规章制度行事,他说:”上自天子,下至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 ”吴兢从事修史工作长达40余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出了纪传体唐书 、编年体唐春秋 。吴兢后因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时,不替当朝宰相张说隐讳其恶,而被贬

4、官荆司马,后在天宝年间才得以返朝。晚年还执着于修史工作。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 ,后来成了各朝皇帝甚至日本政治家推崇和必修的功课。70岁以后,他有感于南北朝史繁杂,撰写梁、齐、周史各10卷,陈史5卷,隋史20卷。吴兢终年80岁,因病去世。他的一生是为史学事业勤奋劳作的一生,他的高尚风范成为后世史家学习的榜样。2、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 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贞观政

5、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该书没有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

6、新而创作出来的,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3、吴兢记史的特点特色之一:尚简。 吴兢撰史,简明扼要。 贞观政要分专题记述贞观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礼仪、教育等方面状况,有对话、诏诰、奏表,有事件描写,有经验总结,较系统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施政方针和实践效果,后人了解贞观之治必须借助此书。然而,这样一部书仅八万字左右。 旧唐书吴兢传称他”叙事简要,人用称之”。 新唐书吴兢传称他”叙事简核,号良史”。可见,吴兢史笔简明这个特点,是为当时人们所公认和赞赏的。 特色之二:直笔。 吴兢初入史馆即愤愤然于武三思等的”苟饰虚词,殊非直笔”之行径,认为”国史之

7、作,在乎善恶必书”。他私撰本朝国史,就是为保留历史真相。他对玄宗说明自撰国史的特点也是”虽文则不工,而事皆从实”。可见,吴兢最为关注、突出强调的史学特质就是”直笔”二字。 吴兢所撰的本朝国史,实质就是当代史,其中所及人物与现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家眷子孙在世,或是至友下属当政,甚至本人也还活着。吴兢以”善恶必书”的直笔进行褒贬,判定每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就不能不使一些人坐立不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是秉笔直书,就必然会得罪一些人,甚至是权贵。但是吴兢坦然处之,表现出铮铮铁骨。四、课文补充注释:1、虞世基(?-618) 隋朝大臣。字茂世,余姚人。少与弟世南同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

8、,善草隶。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受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隋大业八年(612),从炀帝出征高丽,以功进金紫光禄大夫。后数次劝谏均不纳,又见大臣相继诛戮,惧祸及己,遂唯诺取容,不敢逆帝,为时人所讥。十四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兵变,杀隋炀帝,他同被杀。2、平章:官名。 ”平章”原意为商量处理。 新唐书百官志说:”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这里还是商量处理之意,并非官名。高宗记淳元年(682) ,以黄门侍郎郭侍举、兵部侍郎岭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始以”平章事”入官衔。唐中叶以后,凡实际任宰相之职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平章事”的衔称,始

9、能行使宰相之职权。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明初犹沿袭,不久即废。本文之中是”商议、商定”之意。3、不讳之朝: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汉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魏书刑罚志:”当今不讳之朝,不应行无罪之戮。 ” 清 钱谦益 江兆豫侍御六十序:”遭逢不讳之朝,发抒未竟之志。 ”第一部分参考答案:一、原文: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译文】 贞

10、观三年,唐太宗对司空裴寂说:”近来有人上书奏事,条数很多,我都贴到卧室的墙壁上,出来进去时看看想想。我之所以要这么孜孜不倦的原因,是想把臣下的想法都弄清楚。每次一考虑治国大事,有时要到三更天才能入寝。我也希望你们用心不倦,以符合我的心意。 ”二、1、守住已经打下的江山,创下的业绩;让别人对自己称臣名词的使动用法;慎重地对待,形容词作动词。2、见译文3、原文: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太宗认为:创业尽管艰难,但是那毕竟已经过去,所以,自己和臣子们应该更注重守成。4、创业固然很难,那是需要一鼓作气,有勇有谋而为之,而对于守成,则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给了守成必

11、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而守成正是为了更加巩固所创之业,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离,没有创业就无”成”可守;正因为知道创业艰难,才会更加珍惜,如履薄冰地”守成”。译文: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更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成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玄龄等人行礼道:”陛下说这一番话,是国家百姓的福气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