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97678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72[心理学]刍议当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刍议当前国民刍议当前国民 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心理健康状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根据文件要求,我们及时成立了调研小组,深入部分乡镇、部门、学校、事企业单位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刍议如下,供参考。一、 心理健康的社会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民心理健康对国民一切良好的社会活动、政治生活、经济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了解和掌握国民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心理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是人,而人的问题中核心的问题是人的个性和谐问题,只有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和谐,即拥有了健全的人格,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2融入自然,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和谐秩序不仅仅意味着社会基本秩序的安定和平,更意味着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的精神心理的和平安宁。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一个社会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如果蔓延,则会引发公共政策

3、信用危机、人际信任危机、价值信仰危机,直接损害行政效能,危害社会安定,增加社会风险,妨碍社会发展。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我们运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而且要求我们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打造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心理基础。二、基本现状、特点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目前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国民表现出遵纪守法、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

4、严谨自律等良好的精神状态。但也存在个别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一是不良情绪躯体化。被调查的人经常会有紧张、烦躁、压抑、嫉妒、气愤、内疚以及沮丧3等不良情绪,且由于这些不良情绪无法宣泄或释放渠道较少,使其转化为躯体的不良反应。如表现为:头痛、头昏、胸痛、腰痛、肌肉酸痛、恶心或胃部不舒服、呼吸有困难等。二是二是强迫症状。具体表现为: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及一些一般的感知障碍。三是三是人际关系敏感。与人交往有不自在和自卑感,不能与周围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老死不相往来,人际关系紧张; 有时又过于小心谨慎、唯唯诺诺,怕得罪人,不能坦诚相见,怕影响关

5、系,不能大胆做事;有时又是以邻为壑型,对周围的人缺乏起码的信任,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包藏不良动机,甚至把其看成各种利益的潜在对手,事事设防,因而感到孤独和落寞,成了孤家寡人。四是四是抑郁、焦虑。心情低落、孤独、苦闷,兴趣减退甚至丧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对前途悲观失望,精神疲惫难以振作,自责,感到受骗,过分担忧,严重者对生命失去意义。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害怕,急躁易怒,遇事容易迁怒于他人,甚至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外界的褒贬评价过度敏感,患得患失,一旦遭遇挫折,便产生受挫心理,并对自己失去自信。五是五是恐惧、易怒,对周围人和事有敌对情绪。具体表现为:容易冲动、急躁,爱发

6、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常有干危险、愚蠢事的冲动。六是六是强烈自卑感。与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对立的一种病态心理。自卑心理一4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七是七是自我闭锁。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很少与人交谈,不愿和人接近,往往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喜欢“独在小楼为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默默咀嚼生活,孤芳自赏,品尝孤独。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会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八是八是焦虑异常。在生活中,因遭失败和蒙受耻辱,又不能尽快找到自信,就

7、会对不愉快的情景增加敏感性,从而产生焦虑异常心理,过度焦虑会造成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一切失去信心。九是九是猜疑、嫉妒、逆反心理强。这是一种恐惧或担心他人优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这类人不能在社会上正常与人交往、和睦相处,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二、原因分析一是来自一是来自“发发展与展与责责任任”的双重的双重压压力。力。调查对象主要是县级领导干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的发展竞拼、评比排名等,增大了干部

8、“发展”担子的压5力,而“领导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对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其主要表现为:其一是在政治上。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二是能力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影随形; 其三是工作上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

9、见; 其四是在生活上的。由于是特殊的社会角色,工作环境需异地交流,领导干部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其压力可想而知; 其五是道义上的。在一定范围内,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承载着许多的道义上责任,在公开场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可能强颜欢笑,委曲求全;其六是心理上。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所谓“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其七是6体制上。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

10、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如此等等。给领导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二是来自社会关系和个人升迁的二是来自社会关系和个人升迁的压压力。力。调查对象主要是机关领导干部。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是处在哪一部门位置上的领导干部,都非常重视营造、平衡和妥善处理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而且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他们还要抵御随之增多的来自钱、色的诱惑,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无形中造成很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同时,仕途的升降奖惩,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有的干部自认为能力很强,应该被提拔重用,却还在原地踏步,便感到很失

11、意,逐渐丧失工作兴趣;有的年龄偏大的领导干部,看到同仁一个个得到提拔重用,自己仍然“涛声依旧”,便产生挫折、失落情绪;有的认为政绩平平,提拔无望,便怨天尤人,意志消沉。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心理焦虑和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三是来于工作、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三是来于工作、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压力。力。调查对象主要是乡镇基层干部。其一,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很多矛盾都集中在基层一级,而有些问题单靠基层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7会导致上面领导批、下面群众骂,真是“里外不是人”,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其二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机制等正处于转型期,一些改革正处于不成熟

12、、不健全的状态中,干部在发展与责任的双重压力下,还要再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应对颇具“中国特色”的官场关系和社会关系。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无论处在哪一级位置上的干部,都不得不高度重视、平衡、沟通、建设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复杂社会人际关系。“迎来送往、接待上访”,“左右逢源、四处结缘”,已成为当代干部典型的生活状态特征,这对干部无形造就很大社会压力。当然,作为一名国家干部,随着交往的人群和接触的范围变宽变广,来自钱、色的诱惑的机会随之也变多,要做到清正廉洁,就必须时刻承担拒绝这方面诱惑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报刊、广播、电视等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负面报道较多,损害了大多数基层干部的形象,给基层干

13、部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其三是基层干部作为“人”,他们也有家庭妻子儿女。但由于他们必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应酬中,再加上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使他们无暇顾及家庭感情和小孩的教育,从而使一些干部对家庭感情有一种危机感,对小孩缺乏关爱和教育而形成内心的愧疚感,这种来自家庭的压力也给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带来危害。上述种种压力,使基层干部这个群体实实在在8地承受着比其他一般群体大得多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基层干部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这些压力达到其意志难以控制的程度,就容易导致异常的、不合理的、偏执的言行。轻者不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关系而影响工作,重者则会偏离方向,迷失自我,被时代所淘汰。四是来

14、自工作能力欠缺的四是来自工作能力欠缺的压压力。力。对年轻干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年轻干部开始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有的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有的则忧虑焦急,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失去自信,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心理,深深地陷入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调查中不少年轻干部反映,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也了解一些,但是当面对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和突发性问题,自身缺乏有效的应对思路,工作打不开局面,这时简单的心理调适已不能解决问题,心理压力就会加大,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五是五是对对心理健

15、康重心理健康重视视不不够够。 。通过调研了解到,有不少国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对心理健康的知识知之甚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过分强调唯上、克制、忍耐,认为心理问题完全是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不注意渲泄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讳疾忌医,认为有失身份,故9意掩饰自己的心理压力,致使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形成心理障碍“堰塞湖”。即使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也不善于自我调节、自动减压。久而久之,郁积已久的心理问题就会通过身体不适表现出来。同时,身体的不适反过来又会加重心理的不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身心俱疲,甚至身心俱病。六是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六是当前收入分配不公,贫贫富差距

16、加大也是一个重富差距加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原因。在有失公平公正的创富环境下出现的“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差距。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据报载,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年薪 130 万,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年薪561.88 万,一般电力公司老总年薪均在百万以上,他们还照样享受公车等各项按级别提供的服务和补贴。相比较而言,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仅 2.1 万元。全国 20%的人占有全国 80%的财富,全国 80%的人只占有全国 20%的财富,中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难以容忍“红线”,在这天镶之别的现实面前,普通“百姓”怎么会没有“失衡”心理呢?而心理失衡,就会导致行为失范。小到假冒伪劣,欺蒙拐骗,弄虚作假,大到行凶杀人,赶尽杀绝。三、对策建议一是注重教育引一是注重教育引导导,从心理保健上,从心理保健上为为国民减国民减压压。 。首先是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使之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10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是加强人文关怀,从思想上为国民减压。及时了解国民的工作、生活情况及家庭中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