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翻译——何为“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029677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英语翻译——何为“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英语翻译——何为“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英语翻译——何为“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英语翻译——何为“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英语翻译何为“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摘自李靖民著英汉翻译实践要略有人认为,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不仅应当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应当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原语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驾御能力是构成其作品艺术魅力的两个主要因素。应当说,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译者毕竟是在翻译原文作者用原语创作的作品,不仅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作品,任何一种类型的作品都应该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因此,译者除了应该忠实于原作的内容之外,理所当然应该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译文也应当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但是,问题在于,作为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者,译者究竟应当怎样来

2、理解忠实。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是什么概念?怎样才算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忠实于原作的语言形式,应该是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和形式特点,而并非忠实于原作具体的文字表现形式本身。就英汉翻译而言,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的信息传递机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分别具有各自特点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 (详见第二章)因此,如果译者无视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不考虑两种语言各自特点鲜明的构形与传意有机统一的信息传递模式,在译文里生搬硬套原语的文字表现形式,那就无异于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就拿上面列举的几个翻译实例来说,如果译者硬是要机械地对应着英语原文的

3、文字表现形式来转换成汉语,那么其产出的所谓汉语译文,要么会缪传英语原文承载的信息,要么就是蹩脚的汉语,佶屈聱牙,不堪卒读。林语堂先生在其论翻译一文中对此种译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此种译文既风行海内,其势力蔓延所及,遂使 译学博士有时候也可以给我们三十六根牙齿嚼不动的句子。 (林语堂 1994:306)作家王刚先生也在其以我们不能容忍外国名著被翻译成蹩脚的汉语为题的一篇博文里,谈到的了他对此类译文的感受:读的时候,根本没有阅读的快感,脑子里也没有形象的画面感和丰富的联想,只为那干板直硬的翻译揪掉了不少头发,有的词语直译得令人发指,有的词语我这辈子根本没有见过,完全是翻译家的发明。那完全是满嘴外国话的汉语,让人生疏的不得了!这样的作品哪里还能愉悦读者,阅读简直变成了一项任务!(王刚 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