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029335 上传时间:2017-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1 - 页 共 3 页语文试卷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1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5 分)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 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这是一首描写雨后景色的诗。愚溪在湖南永州。第一句中的“散” ,第二句中的“明” ,很具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7 分)竹枝词明袁宏道其四 其二侬家生长在河干, 雪里山茶取次红,夫婿如鱼不去滩。 白头孀妇哭春风。冬夜趁霜春趁水, 自从貂虎横行后,芦花被底一生寒。 十室金钱九室空。(1)请比较这两首诗思想内容的异同。 (4 分

2、)(2)有人说,袁宏道的诗“俚俗浅薄” ,也有人说他的诗歌“申说性灵而不失风雅” ,你同意哪种看法?并联系这两首诗简要陈述理由。 (3 分)15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 分)贫 交 行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 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 管鲍:管仲与鲍叔牙。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的话说,此诗“作行 ,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答: 。语 文 试 题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已 ,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

3、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第 - 2 - 页 共 3 页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释: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劲气:寒气。(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 分)(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5 分)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这首诗

4、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理解。14.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哪两个字刻画了小童怎样的形象?试作分析。 (4 分)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彩。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 词中的“幽人”是指谁?他在词中是怎祥的形象? (2 分) (2) 试简要分析本词通过“孤鸿”这一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

5、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5 分)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 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 3 分)(2)三国演义 的开篇词临江仙 上阕“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与侯蒙词

6、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2 分)1 “散”字呼应题目中的“雨后”二字,点明天气;写出了低压在洲渚上的黑云逐渐消散,给人以天高气爽的感觉;一个“明”字紧扣题眼“晓行”二字,交代时间;写出了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金色的阳光遍镀村坞,四野一片清明澄澈的秀美景色。 (3 分)这两个动词使雨后朝日图更有动感,蕴满生机;也暗示了诗人的舒畅愉悦的心情。 (2 14 (1)答案提要同:这两首诗都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 (1 分)其四,主要写“丈夫”象第 - 3 - 页 共 3 页鱼一样不离河滩,终日劳作,冬夜冒着严霜,春夜趁着寒水奔波干活,但家里用的却是芦花铺底

7、的薄被。如此艰辛地劳作,生活却依然是如此的贫困,不着一字,却揭示了劳苦人民的悲惨命运。 (1 分)其二,前两句以山茶一株株一朵朵竟相开放的妩媚、艳丽,反衬白发孀妇在春风中哭泣的辛酸与苦难,末句则直接描写了一幅民不聊生的画面。 (1 分)异:其四只揭示了人民生活的悲惨,而其二不仅这样,还点明了原因是“貂虎横行”才造成百姓的“十室九空” ,反映了官府的苛税对百姓的压榨。 (1 分)(此题只要求学生能答出要点即可,不一定分析这么详细)(2)答案提要同意后一种看法。这两诗歌的语言确实是俚俗,用了不少俚语俗词, “侬家” “河干” “夫婿” “被底” “雪里” “白头” “貂虎”等,都来自民间的口语。

8、(2 分)但是这两词并不浅薄,因为它内容充实健康,情感质朴真切,选词也精当形象,艺术感染力强。 (1 分)15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 “今人”重势利之交, “轻薄”非常普遍。古人则以友情为重。 “此道今人弃如土” ,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地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 )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愤懑) 。 (手法 2 分,情感 2 分,结合原诗分析 1 分)14参考答案:(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1 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

9、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1 分)(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1 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 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 分)评分标准:7 分,按评分要点给分,大意对即可。15、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了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

10、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答出 1 点记 2 分,答出 2 点记满分 5 分)14.(7 分) (4 分) “疑” 、 “急”二字。 (1 分)作者用“疑” 、 “急”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小童发现有船进湾,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迎接客人的过程。 (1 分)刻画了小童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 (1 分)塑造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1 分)(3 分)对小童的喜爱之情。 (1 分)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 (2 分)14(1)词中“幽人”是指作者(或:词人、苏轼、苏东坡)(1 分)。 “幽人”在词中是一个孤独寂寞又不

11、苟安的形象。(1 分)(2)“孤鸿”与“缺月” “疏桐” “更漏” “幽人” “沙洲”一起营造了一种幽独凄清的意境。(2 分)以“惊起” “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寂寞” “孤鸿”自喻,(1 分)表达了作者遭贬后内心的孤苦(或“孤傲”)和清高。(2 分,必须有“孤傲”或“清高”或“不求苟安”等词语才能计分)15 . (3 分)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 ,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2 分)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