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8863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 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教学设计 (政治教研室)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活动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团结进 步、维护校园稳定的有力措施,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 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扎 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政治教研室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文件、 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决定在本学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程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设专题教学活动。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中,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本

2、来 就是一个重点问题,在本章中占据了较大的篇幅。当然,鉴于爱国主义的内涵十 分丰富,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被突出到中心位置。为了把民族团结和祖 国统一问题尽可能地讲深、讲透、讲生动,我们经过研究,决定根据上级文件精 神,大幅拓展内容,计划在原教学计划中增加 3 个学时开展专题教学。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载体,以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契机, 以“我爱我的祖国,建设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主题教学活动,积极引导我校学生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毫不动摇地坚

3、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毫不动摇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 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地方稳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 境。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识中 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 祖国统一,做忠诚而理智的爱国者。 三、教学要点阐述 1、立国自有疆 中国内陆以一条 15 寸的等雨量线分为东部核心腹地,一圈少数民族地区围 绕着腹地西藏、新疆、内蒙古和东北三省,国人称之为边疆地区。在 21 世 纪的中国,要实现和巩固统一,

4、就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防止国内,特 别是边疆地区的分裂;解决好与邻国的边界争端;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环视中国边界,越南边界是能够通过大型军队和进行大量贸易的唯一边境。 云南和老挝缅甸交界处,是难以穿越的丘陵丛林。而喜马拉雅山脉的巨大山峰 则挡住了印度和中亚国家, “只要西藏属于中国,印度人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大山 的另一边” 。漫长的北方边境先是和蒙古接壤,然后是俄罗斯,直到太平洋,这 段边境倒是“开放式”的,但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相对平安无事。而东部,1950 年代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这证明国人对待边疆地区或者说缓冲地区的侵 犯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说,边民,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

5、,都在默默地承 担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使得“中国不存在军事方面的地缘政治问题” 。但是 去年发生在西藏的 314 事件和今年发生在新疆的 75 事件提醒我们,边疆并 非无事。 【穿插视频】:西藏的 314 事件和新疆的 75 事件2、少数民族现代化的权利 现代化是新中国边疆 60 年变迁的一条主线,但是有些人从文化的角度出发, 质疑中国发展边疆对当地原有文化造成冲击和破坏,质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社会发展。 以西藏为例,现代化的元素已经渗透拉萨的方方面面。我们时常听到一些 西方人和国内一些文人感叹:西藏文化哪里去了?其实,很多人自己充分享受 着现代文明,却希望西藏长期停留在骑牦牛的时代,成为

6、 LIVING MUSEUM(活的 博物馆),供他们观赏或研究。我要反问,难道西藏人就没有享受现代化的资格 吗?比如说,牧区的藏民最喜欢大排量的摩托车,这样放牧更便利,难道我们 一心要求藏民骑马吗?只要是藏民自愿的选择,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再举个例子,西方人到西藏旅游,听到藏民跟他们说“How do you do。 ” 很兴奋,但是听到藏民学汉语,就说这是“汉化” ,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 其实,藏民们愿意学习强势的语言,包括英语、汉语等,促进交流,获得更多 发展机会,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潮流。1949 年以前,西藏贵族就学习喝咖啡, 喝下午茶,达赖喇嘛还学英文呢。 当然,我们绝不能破坏

7、原来的文化。像拉萨,应该建立保护区,把本该保护的 藏式建筑等活文化体保护下来。有一些旧城区改造,把老建筑拆了,新修的建 筑表面是藏式的,但建筑机理却破坏了,这种“假冒伪劣”的错误不能再犯。 比如,拉萨应该规划为保护区、缓冲区和新区。在保护区绝对不允许建新房子, 在布达拉宫广场周围不应出现高楼大厦。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设施尽量放到新区 去。同时,鼓励藏族青年学好藏文,并且采取切实措施,保持一定的数量,小 语言的传承只能靠政府,不能靠民间。作为中国和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藏族 文化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特别是其中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藏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全体中国人的义务。西藏 120 多万平方公里,只有 2

8、00 多万藏民,加上新 移民,总人口也不过几百万。自由移民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是做出贡献的。对 自由移民,政府要做好平衡管理,关键是不要去损害本地人的利益,而且把文 化和生态保护区划出来。 我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 56 个民族,其中少数 民族有一亿多人口,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 64%,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中 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构建美好家园的开拓史,就是一 部各民族人民内求统一、外御强敌、反对分裂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各族人民互 相交流、共创文明的创造史。新中国建立 60 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 区经历了三次剧变,彻底和必然地改变少数民族和少数民

9、族地区的历史发展。 第一次是社会形态的改变。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摆脱了 “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人们抬起了头” 。第二次是政治形态的改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 项重要政策和政治制度,是各民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族人民在事 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人们挺直了腰杆” 。民族 区域自治完全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1947 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 治区

10、。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成立了四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年 10 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年 3 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 年 10 月) 、西藏自治区(1965 年 9 月) 。2003 年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至此,我国 共建立了 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 1173 个民族乡。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占民族自治区地方总人口的 47%,占 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体现了中国自秦 汉以来始终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体现了长期以来各民族大杂居、小聚 居的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群众

11、的共同愿望。 第三次是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人们从计划经济步入 市场经济,进入经济社会充满活力的年代,经过 30 年的努力,在经济上普获实 惠, “人们展开了笑颜”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 民族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又好又快的喜人 局面。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52 年,民族地区(指 5 个自治区和云、贵、 青 3 个多民族省)GDP 总量为 57.89 亿元,1978 年为 323.82 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与 1952 年相比,年均增长 6.46) ,2008 年达到 30626.20 亿元(按可

12、比价格计算,与 1978 年相比,年均增长 10.19) 。二是特色经济初步形成。 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农畜产品和重要工业产品 的生产基地。云南和贵州的烤烟产量占全国的 1/2;新疆的棉花产量居全国第 一,番茄酱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的 90%以上,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加 工基地,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的第三位和第一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 的能源生产基地和战略接替区;内蒙古牛奶产量占全国的 1/5,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和新疆的羊毛、羊绒、奶牛产量,分居 全国前两位;广西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一,产糖量约占全国的 60%,已建设成为 全国最大的

13、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云南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 第一。广西、贵州和宁夏成为我国氧化铝和电解铝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西 藏、青海等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发挥区域特色,使旅游业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1952 年,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3.76 亿元, 1978 年为 76.6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52 年增长了 20.39 倍,年均增长 24.34),2008 年达 18453.4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78 年增长了 240.72 倍,年均增长 60.33)。国家在民族地区安排了一批重大项目,修建了 一批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水电枢纽、

14、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重点项目 的实施和完工,奠定了基础,增强了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四 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8 年,民族地区实现外贸进口总额 607.5 亿美元, 与 2002 年的 112.4 亿美元相比,增长了 5.4 倍。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978 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 306.84 元和 138.40 元,2008 年分别为 13170.46 元和 3389.21 元,各族群众的 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实行

15、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的原则。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 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 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2000 年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8.41%。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汉族人口增长速度。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 要求。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

16、之间 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 中的一员,始终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近代以来,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浴血斗争中, 中国人民体会到,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 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各民族才能 拥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发展和进步。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 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我国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步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汉族作为 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且主要聚居在广大边 疆地区,但在内地所有县以上行政区域都有居住。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 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 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也走过弯路。比如,宗教破坏是 发生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