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0288596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广西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职业理念归纳:教师观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它制约着个性的发展。A:兴趣B:自我意识C:气质D:能力 2、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的认识上,中国古代孟子所持的观点是 ( )A:内发论B:外铄论C:会合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 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任 务。A:早期干预

2、B:缺陷矫正C:问题预防D:发展指导 4、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 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 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A:滞后性B:长期性C:隐蔽性D:复杂性E:重视个别差异 5、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 )A:教育发展B:生理发展C:心理发展D:人的发展 6、在课堂中,教师在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自己验证结论是否正确。这是_。A新授课B复习课C测验课D练习课 7、思维发展成熟的阶段是_。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感知运算阶段 8、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A:家庭教

3、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E:重视个别差异 9、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是( )A:编写教案B:确立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C: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D: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0、无论“生善论” ,还是“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_。A教育万能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 11、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 己的要求和情感,这是婴儿孤独症的障碍。A:行为B:语言C:社会交往D:情绪 12、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认定,学校对学生安全负有的职责是。A:教育、教学和监护B:教育、管理和保护C:教育、教学和监管D:教育、监管和救护 13、幼儿园应建立

4、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建立食品、药物等 管理制度和幼儿接送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A:检查制度B:管理制度C:安全制度D:消防制度 14、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 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归因B:印象C:自我认知D:态度E:重视个别差异 15、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 但明显不足在于_.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16、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以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目的的说 剖是( )A:研究性说课B

5、:示范性说课C:检查性说课D:评比性说课 1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_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_。A廖世承B房东岳C潘菽D陆志伟 1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的名言说明教师应该具 备_A:忠于职守的品德B:团结协作的精神C:人际交往的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 20、在 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 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德国的赫尔巴特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倍尔 21、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A:青、黄、赤

6、、白、黑B:仁、义、礼、智、信C:金、木、水、火、土D:宫、商、角、徵、羽 2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单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哪一个因素对个体发 展的影响_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 23、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征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24、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_A: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C:社区教育形式多样D: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 25、在小学教学中,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符合_的教学原则。A:17%B:

7、28%C:33%D:70% 26、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 27、可采用_来治疗失眠。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 28、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_A:操作性和指导性B:指导性和灵活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D:操作性和灵活性 29、从幼儿记忆内容发展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早出现的是( )记忆。A:运动B:情绪C:形象D:语词 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个以上符合题意, 至少有至少有 1 个错项

8、。个错项。 ) 1、探究研讨法突出的教学特点表现在_。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2、1-3 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这说明个体心理发展具_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 3、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_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一致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4、以下与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9、 ( )A:启发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发现和成就_A:血液循环学说B:电磁感应现象C:科学原子论D:细胞学说 6、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_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D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7、_指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辅导者应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 会影响的原理,注重社会角色、性别差异、社会习俗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对辅导结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辅导的 成效,巩固辅导的成果。A:认识“空间联系”阶段B:认识“个别现象”阶段

10、C:认识“因果关系”阶段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8、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9、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A:生理活动B:精神活动C:心理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E:思维活动 10、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1、锻炼法的方式有_。A练习B制度C委托任务D组织活动E托物言志 12、(多选)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是。A:帮助幼儿认识社会B: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C:发展幼儿的智力D:促进幼儿身心的额健康发展 13、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规模 最大、存

11、在了四十多年、弟子三千的私学是_。A苟子私学B孟子私学C孔子私学D韩非子私学 14、我国义务教育计划的基本特点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外,还具有( )A:全面性B:基础性C:针对性D:主体性 15、教学强化的类型可以分为( )A:语言强化B:标志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 16、广义的教育包括_。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 17、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在_。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 18、选择教学方法的最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的B:学生的年龄特征C:教师的业务水平D

12、:教学环境 19、我国以“双基”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于 【 】A50 年代初期B80 年代初期C90 年代初期D90 年代末期 20、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是。A:遗传差异B:教育差异C:环境差异D:物质差异 21、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 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_。A深入共感法B系统脱敏法C行为契约法D模仿学习法 22、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 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_的要求。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 23、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A:结

13、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24、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 结构相 似材料的组织者是 ( )A:一般性组织者B:比较性组织者C:陈述性组织者D:概括性组织者 25、_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 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民主主义与教育D 康德论教育26、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 27、可采用_来治疗失眠。A系统脱敏法B肌肉松弛法C自我暗示法D行为疗法 28、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_A:操作性和指导性B:指导性和灵活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D:操作性和灵活性 29、从幼儿记忆内容发展的顺序来看,幼儿最早出现的是( )记忆。A:运动B:情绪C:形象D:语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