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8392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备受世人关注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全会的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先后在 10 月 12 日和 10月 19 日发表。对于这次会议和这次会议通过的决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官方还是民间,左派还是右派,都作出了反应。有评论说,这次会议所做出的决定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也就是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样,中国向何处去,年初改革究竟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又再一次摆到了全国人们的面前。一 十七届三中全会基本概况 1 听取和讨论胡锦涛受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 2 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 审议并通过中央纪委关于于

2、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二 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对 30 年来农村的改革发展认识。 其一里程碑的意义: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 设上来和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先在农村实践对我们今天 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二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惠农支农的政策在不断实施, 但农民的增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难题,缺乏有力支撑这也是现代化建设当中 最大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2007 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为 3.33:1,二者 绝对收入之差达到 其三 决定用“三个任然,三个最, “凸显了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困境: 总之,农业基础仍

3、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 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 展农村好形势。三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探讨 1 土地承包关系期限。 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 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2 土地承包关系的流转。 第一方面,目前在土地产权方面的观点:李昌平:改良土地制度,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动摇秦晖:弱化集体权利,将土地产权逐步及至最后交到农民手中。党国英:放开产权,管住规划。 第二方面,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永许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 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

4、度规模经营。 A 第一个问题:土地承包权,在基地,房产能否抵押B 如何理解租金概念? C 在基地的流转范围问题。城市人员,企业可否参与?第三方面,流转的目的,就是达到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这里引发几个问题:其一适度规模并非土地数量的简单相加。其二适度规模经营与我国粮食安全的矛盾如何破解?第四个方面:严格遵守“三个不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 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3 坚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 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四 “新土改”可能存在的障碍1“新土改”将使得土地的收转向益农民手中,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如地方政府,乡镇干部,是否会议各种方式阻挠,而使得改革变形?2“新土改”对各地农民而有,得益程度会有所不同。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将获得较多土地级差收益。如何让“新土改”使得全体农民收益,而 非产生新的鸿沟?“新土改”使得并非农民失去土地的屏障。如何防止其副作用的扩 散?如流民阶层,城市贫民窟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