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81597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k...重庆大学03-14原理真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大学 2014 年真题找不到。 2003-2013 原理真题专业真题典藏版 2013 一、名词解释 01、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 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 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 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02、城乡统筹:指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要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存在

2、的问题及其相互关 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 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形成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 关系。既不能以忽视“三农” 、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工业化、 城市化, 也不能单纯理解为是将经济社会资源从偏向城市转为偏向农村,而是要着眼于在城乡一体 化协调发展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工业与城市的 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整合为同一个历史过程。 03、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 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

3、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 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 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04、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 也是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 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05、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 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 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

4、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 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 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06、中心地理论: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 城镇的职能、 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 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 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 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

5、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 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07、邻里单位: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 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 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 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 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 08、坊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呈正方形或矩形,面积为 3080 公顷不等, 夜间

6、实行宵禁,管制严格。坊里内有街巷,四周围以坊墙,坊墙封闭或定时启闭。坊里制 于唐代发展至顶峰,至宋坊里制逐渐瓦解,向街巷制转变。扩充:闾里、弹室:中国古代 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 ,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09、四水贯都:北宋都城开封,城内河道众多,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城墙外各有护 城河一道,其中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使得河道在城内作为 运输通路,便于将东南方粮食和物资运入城内,史称四水贯都。 2、简述题: 01、中世纪欧洲城市空间组织形式答:1、凸显以教堂

7、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a、教堂前形 成半圆形或不规则的围合感较强的广场,教堂广场是城市公共活动中心;b、道路网常以教 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形道路系统;c、教堂占据城市中心并构成绝 对的制高点,城市天际线优美而有秩序。2、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 a、城市一般选址 于水源丰沛、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b、自发生长,城市类型一般分为要 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城市总体形态以环状、放射状为多,后期随着商业的发展, 也出现格网状城市,多在无历史遗迹的新建城市中采用;专业真题典藏版 (2003-2013) 12c、城市四周围绕城墙,随着经济发展,市区扩大,城墙随之扩建,

8、受城墙约束,城市规 模小,城外形成城郊区;d、由于封建割据,地方建筑风格丰富多彩、特色强烈;e、城镇 平面常常表现为迷宫形式,除以教堂为核心形成的公共区域外,城市里不存在其他明确、 纯粹的功能分区。3、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 a、城市和建筑普遍具有宜人 的尺度与亲切感,建筑环境亲切可人,广场规模、尺度合适;b、民居和建筑群一般具有良 好的视觉、空间感,其中最具特色的空间介质是蜿蜒曲折而又宽窄变化的街道(弯曲的街 道消除狭长而单调的街景,街道空间的收放变化自然形成许多小而别致的空间节点) ;c、城市环境视觉秩序须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相异的明确分野而取得;d、地域文化 差异,使得每个

9、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环境特色如城市主色调等;e、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 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拥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4、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 a、城 市整体空间格局主要呈封闭形式;b、城市内多狭隘和向上的空间,高耸的尖塔、角楼、山 墙等表达出超凡脱俗的视觉与精神效果;c、广场与市场多分布于教堂附近,精神生活与世 俗生活共同密切了居民的交往。扩充:简述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的特征答:中世纪时期, 西欧世界整体处于分崩离析、封建领主退守庄园的境况。基督教会作为唯一一个统一的组 织,拥有广阔的领地和极高的政治、精神地位,全面占领了西欧的世俗与精神世界,对西 欧中世纪的城市文化、城市生活与城市规划建设都

10、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世纪初期的城市 多建立在世俗和宗教大领主的领地内,也是其后西欧城市社区形成的最初动力和雏形。该 时期的城市多为自发生长,其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为“宗教图案”与“自然秩序” 。其 主要特征有:1、城市类型:一般分为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2、城市选址:一般 选址于水源丰沛、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3、总体形态:自发生长,城市 总体形态以环状、放射状为多,后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也出现格网状城市,多在无历史遗 迹的新建城市中采用;4、城市中心: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以其庞大的体量和超出一切的高 度,控制城市整体布局。教堂前形成半圆形或不规则的围合感较强的广场,教堂广场是

11、城 市公共活动中心;5、道路结构: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蛛网状的放射 环形道路系统;6、城垣范围:城市四周围绕城墙,随着经济发展,市区扩大,城墙随之扩 建,受城墙约束,城市规模小,城外形成城郊区;7、功能分区:除以教堂为核心形成的公 共区域外,城市里不存在其他明确、纯粹的功能分区。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教区范围内 分布教堂、水井、喷泉及公共活动场地;8、城市建筑:由于封建割据,地方建筑风格丰富 多彩、特色强烈;城市和建筑普遍具有宜人的尺度与亲切专业真题典藏版 (2003-2013) 13 感,建筑环境亲切可人,广场规模、尺度合适;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 泼感,给人以良

12、好的美的享受;9、街道空间:作为最具特色的空间介质,街道蜿蜒曲折而 又宽窄变化,消除了狭长而单调的街景,街道空间的收放变化自然形成许多小而别致的空间节点;10、环境秩序: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相异的明确分野而取得;11、城市景观: 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拥有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由于地域文化差 异,使得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环境特色如城市主色调等;12、空间格局:城市整体空 间格局主要呈封闭形式,城内多狭隘向上空间。广场与市场分布在教堂附近,精神生活和 世俗生活共同密切了居民的交往。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中世纪自然优美、亲切以人而又 和谐统一的环城镇境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它“

13、将一定的体系引入大自然,其结果是 使自然和几何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几乎完全消失” ,故常被人们称为“如画 的城镇” 。虽然中世纪的意识形态是黑暗的,但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作品”在西方 城市艺术史中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城镇所凝练成的极高艺术价值正是“无规划”和 “自然主义”思想的杰作。 02、 北京宪章建筑科学观答:1999 年,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 通过了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 ,宪章通过对百年建筑的回顾与思考,在剖析、整 合 20 世纪以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新观点的基础上, 展望了 21 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面临新时代

14、,宪章认为,新世纪的特点和我们的行动 纲领是:变化的时代、纷繁的世界、共同的议题、协调的行动。其中主体是关于传统建筑 学走向广义建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突破传统建筑局 限,通过回归基本理论、寻求整合精神,建立“广义建筑学”的全新建筑学体系,从而为 包括居住问题在内的人类 21 世纪建筑学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与人文同步前进的 崭新道路。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 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 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 巨系统

15、,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北京宪章中所体现的建筑科学观主要在以下 方面:1、三个前提:a、强调综合,在综合的前提下予以新的创造,是建筑学的核心;b、 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综合考虑建设问题;c、保持建筑学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专 业作用,面向时代和社会,加以扩展。2、回归基本原理。即要从建筑的本质中,扩展、深 化、重构传统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框架,并在新条件下加以丰富和发展;3、走向建筑、 地景、城市规划的融合,即三位一体。即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 上把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要点整合为一,使建筑师在较广范围内寻求设计的答 案。这样有利于就建筑伦建筑走向“城

16、市建筑学” 、 “地区建筑学”以至从区域的文化事业 观察、研究建筑与城市,从单纯注视人工环境走向人工与自然相结合,从独善其身的追求 建筑自我表现到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对社会的尊重等;专业真题典藏版 (2003-2013) 144、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新陈代谢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新建筑与城镇住区的 构思都要根据建筑的寿命周期,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体系之中,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体现;5、建构多层次的技术体系。充分发挥技术 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技术的发展必须考虑人的因素, 扩展技术功能的内涵,直至 覆盖心理范畴。由于不同地区的建设条件千差万别,技术发展参差不齐,文化背景丰富多 彩,每一个设计项目都必须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高技术、中间技术、低技术、适宜技 术等,寻求具体的整合的途径;6、 创造和而不同的建筑文化。 文化的全球化推动者地区 的迅速变化与发展, 要对世界建筑进行 “融贯文化”的研究,不断汲取古今中外有利于 此时此地建筑创造的有益经验。随着全球各种文化的同质性的增加,发掘地域文化精华也 愈显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