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78642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和占用的社会劳动与实现的商品价值和使企业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所消耗和占用的社会劳动与实现的商品价值和使 用价值之的比较关系。简而言之用价值之的比较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比。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比。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现状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现状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执行,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 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客观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和潜力,确定 其经济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审计活动。然而,目前我国 审计理论和实践

2、工作中没有可用的统一的经济效益审计指标评价体系,评价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一)评价缺乏成熟、明确的专业指南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 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很难统一,甚至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 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别。在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时,评价标准单一、 多重视定量评价等情况,造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结果不全面、准确性差。(二)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与客观性评价标准是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 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效益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 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可观性提供指导。没有科学可行的经济效益评价

3、标准就不能 科学地衡量经济效益的高低,审计人员就无法作出经济效益高低、优劣的结论,无法对经 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也无法监督评价活动中存在的损失浪费现象和只顾本 单位微观效益,而忽视国家宏观效益的情况的发生。1、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内涵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内涵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即工业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经经 济效益和物质效用济效益和物质效用。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即人们在经济方面得到的利益,它是通过资金、成本、税收、投资 收益等价值形式反映,它主要通过价值形态方面综合统计指标和财务指标综合 反映和评价。 物质效用物质效用,是指对社会具有的效用,它是通过生产的产品劳动量

4、、品种、质量、 服务来满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各种需要,它主要从使用价值形态方面来考察 评价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指标体系设定原则由于各工业企业的情况不同,构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 合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用性 原则;全局性原则;易度性原则。(2)指标体系的设定根据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我们认为应从工业企业的 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偿债变现能力、营运能力、创新能力、 社会贡献能力、产出效率、产销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设定指标,形成一套综合评 价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盈利能

5、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利税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成本费用利润率(%)=利税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人均利税(元/人年)=利税总额全年平均人数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元/人年)=工业增加值全年平均人数 资本增值保值率(%)=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100%偿债与变现能力指标:偿债与变现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营运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创

6、新能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 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科技开发费投入率(%)=科研开发费用销售收入100%价值创造能力指标:价值创造能力指标: 经济增加值改善度(%)=当年经济增加值上年经济增加值100%社会责任能力指标:社会责任能力指标: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平均总资产100%投入产出效率指标:投入产出效率指标: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100%产销衔接指标:产销衔接指标: 产品销售率(%)=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100% 通过以上的各类统计指标与财务指标可以全面客观反映、衡量、评价一个工业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可以反

7、映工业企业是否有后劲,是否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投入市场以满足当今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发展 的需求。(3)指标功能分析 第一,对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创利税, 该三项指标可充分反映企业的全部资产、人员、成本费用的投入能达到多大的 获利能力和水平,也是充分体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 第二,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资本增值保值率,该二项指标是衡量企 业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与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是反映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是否有后劲 的主要指标。 第三,偿债变现能力的评价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该三项指标主要是 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与风

8、险性的状况如何,没有安全性的盈利是不能达到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目标,是不具战略性的短期行为。 第四,营运能力的评价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该二项指标主要是分析企业 在一定的投资规模下,如何利用管理的技巧来发挥营运的效果,在不减少企业的盈利水平 的情况下减少资产存货和应收款的占用量,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以达到提高企业资 金的使用效率。 第五,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新产品产值率、科技开发费投入率指标是衡量企业是否不断 有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科技费用投入率是反映企业科技开发投入的情况, 过去由于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过程上,而不放 在创新过程

9、上,特别是国有企业较为明显。 第六,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改善度指标是反映企业利用资本创造财富价 值的水平,企业创造的利润只有超过了所有资本成本,才算达到了赚钱的基本预期。 第七,社会责任能力指标: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都担负着较大的社会责任。社会 贡献率是反映企业对职工负责基本福利、社会保险各项净利润、应交税金等是否能按期到 位,这一指标是反映对社会贡献的程度指标。 第八,产销衔接指标:产品销售率是反映企业是否生产适销对路市场需求的产品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10、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指标自身理论的科学合理性,又要结合企业 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描述,既要有动态指标,又要有静态指标, 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而且每个指标的概念要科学、准确,要有精确 的内涵和外延。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反映企业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又要能反映企 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因而,既要有财务指标,也应有非财务指标。这样,可以 避免统计评价工作出现遗漏,能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综合地考核和评价。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 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指标 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和处理,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 能够进行量化描述;计算和评估方法明确、简易,易于操作。 4.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采取系统设计、系统评估的原则,才能全面、客观地作出合理的 评价。 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功能,可以与市场中竞争企业的竞争力状况相比较,也可以与企业自身过去的竞争状况相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