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526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伟大的国家力量的生动展示强卫(青海省委书记)2010 年 4 月 14 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一年来,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青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展开了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救援行动,成功开启了一场在制约条件最多的地区进行的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创造了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玉树速度、玉树奇迹。一方面,以最短的时间,夺取了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抢险救灾阶段,累计抢救压埋人员 2008 人,成功转移群众 22.5 万名;救治 1.1 万名伤员,转移 3109 名重伤员到外地接受治疗,为 6.

2、55 万人次提供医疗服务,因灾死亡率、致残率、截肢率极低;并迅速恢复了灾区的交通、商业、生产生活秩序。另一方面,以最快的速度,取得了灾后重建的阶段性成果:玉树灾后重建 2010 年 6 月全面启动后短短 5 个多月时间,开工各类重建项目 298 个,完成投资 50.1 亿元,实现了“完成大部分农牧民住房重建,开工建设大部分城镇居民住房,全面完成可修复住房维修加固”的年度重建目标。到 2010 年底,部分灾区群众已经喜迁新居,部分学校、医院主体工程已经封顶,一些支持玉树长远发展的基础项目也相继开工或建成。在重建物质家园的同时,全力保持灾区良好社会秩序,加快重建精神家园。今年是三年灾后重建的关键之

3、年,青海将安排投资 200 亿元左右,力争完成三年重建总任务的 65%左右,确保今年入冬前灾区大多数城镇居民和全部农牧民住进新家园,确保明年春季开学时所有中小学生回到新校园,确保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努力让玉树各族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目前,玉树灾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秩序井然,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宏伟蓝图正在加快实现。回首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和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为什么我们可以泰山压顶而屹立不倒?为什么我们能够对灾害作出如此迅速的反应?为什么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动员如此强大的救援力量?为什么我们的灾后重建能够做到依法、科学、统一和有力、有序、有效?我理解,这一切靠的就是伟大

4、的国家力量。这种国家力量,源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的制度优势。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第一时间就建立了从中央到省州县、从军队到地方、从一线到后方,政令畅通、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举全国之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同时,从国家层面组织灾后重建,出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制定灾后重建政策,明确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对口支援机制,支持力度之大、投入标准之高、照顾考量之全面,前所未有。这一切,无不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体制效率,它既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巨变,也为有效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创造人间奇迹提供了强大支撑。这种国家力量,源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放眼全球,没有哪

5、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深融入到发展壮大的每一步。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定地与人民在一起,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把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放在第一位,把谋划灾区人民的新生活放在第一位,用行动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品格。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秩序,带领人民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这种国家力量,源于人民子弟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忠诚品质。调动军队抢险救灾,已经成为国际惯例。但

6、是我们的军队作为人民子弟兵,长期以来与群众形成了鱼水深情,他们做的许多事情是其他国家的军队不会做的。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人民军队迅速集结灾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成为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安定民心的主心骨、灾后重建的突击队,为抢救生命、救治伤员、运输物资、清理废墟、维护秩序、安置受灾群众、帮助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真正无愧于人民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这种国家力量,源于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模范作用。危难时刻,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保障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党员干部强忍失去亲人

7、、失去家园的悲痛,舍小家、为大家,以坚强的意志带领群众抢险救灾、重建家园。在灾区,到处飘扬的党旗、国旗告诉人们,党和政府就和群众在一起;所有党员佩戴的“共产党员”胸牌告诉群众,党员干部就在身边。可以说,危难时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身先士卒的大仁、大智、大勇和大爱,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一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丰碑,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顶梁柱。实践证明,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责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和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是我们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三件法宝”。这种国家力量,源于亿万民众凝聚起的大爱无疆、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在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充分展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和

8、奉献精神。全国人民积极为灾区捐赠款物、奉献爱心;广大志愿者无私无畏、同心协力、共赴国难;灾区汉、藏、回等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共克时艰;宗教界人士特别是藏传佛教广大僧侣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和重建工作;数万来自不同地区的援建者与灾区干部群众一起携手同心、夜以继日,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灾区,创造着奇迹。所有这些,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汇聚成了“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的强大力量,彰显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总之,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斗争,是一次爱国主义传统的大弘扬,是一次政治制度优势的大展现,是一次民族团结进步的大赞歌,是一次防灾减灾能力的大提升。它再次告知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

9、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无数艰难探索之后的必然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社会制度,具有无可比拟、无比优越的优势和力量。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深入挖掘阐述玉树抗震救灾展示的国家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它有助于进一步总结应对突发事件、抗击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在实践上,它有助于充分挖掘运用国家力量优势,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和新青海,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深入研究玉树抗震救灾展示的国家力量,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要通过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国家力量

10、的内涵。在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青海全省上下形成和展示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是这场斗争中国家力量的集中体现。大爱同心,就是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展现的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于海的骨肉亲情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战斗力。坚韧不拔,就是灾难面前生生不息、勇往直前、无畏担当的不竭力量。挑战极限,就是在雪域高原的特殊地区、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下,奋勇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和生存极限。感恩奋进,就是把对党中央、国务院、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的知恩之心、感恩之情转化为埋头苦干、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长期以来青海各族人民不屈不挠与自然灾害斗争实践的

11、集中反映,是青海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美好品格的充分彰显,是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强烈愿望的生动写照,它与青海长期形成的“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 “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一起构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青海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青海的具体体现,也是伟大的国家力量在青海的具体体现。要深入研究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实质及其与国家精神力量的关系,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国家力量的内涵,并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和具体行动,转化为团结协作、建设新青海的

12、必胜信念和强大动力。要通过发挥国家力量的优势,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玉树和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玉树灾后重建是迄今为止人类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是在制约条件最为突出、生态保护最为重要、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地方开展的灾后重建。这就决定了玉树灾后重建不能简单克隆,而是系统研究、统筹考虑、全面提升。现在,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总体目标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上两个大台阶”的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生态环境切实得到保护和改善,又好又快地重建新校园、新家园,为建设生态美好、特色鲜明

13、、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奠定坚实基础。要充分运用中央给予玉树的特殊政策,不断研究解决灾后重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措施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援建大军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优势,以国家力量保障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的目标如期实现。同时,要深入研究借助国家力量落实中央部委、企业和发达省市对口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的援助机制等制度措施,以青海藏区的发展探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有效模式。要通过深化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力量是国家意志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之力,也包括民族团结、民族意志、民族精神等无形之力。实践雄

14、辩地证明,通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建设,国家力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可以说,没有 30 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的强大综合国力,就没有这次抗震救灾中雄厚的物质支撑和强大的技术保障;没有 30 多年全面推进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就没有今天高效的国家管理能力和协调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这个模式和道路,就是国家力量,说到底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国家力量的根本保证!只有依靠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才能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们要

15、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展视野,努力形成一批以国家力量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理论成果,以进一步深化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铸就抗震救灾伟大奇迹社会主义制度铸就抗震救灾伟大奇迹刘奇葆(四川省委书记)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阻止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优越的社会制度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可能帮助群众重建家园。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3 年来,四川人民穿越灾难、崛

16、起危难,不仅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奇迹,而且实现原地起立、发展起跳,创造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奇迹!昔日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亮丽窗口。一、党的领导是创造伟大奇迹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四川人民能够战胜特大地震灾害,重建灾后美好新家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国务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在余震不断、险情频发的危急时刻,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深入灾区视察灾情、指导救灾,全国上下迅即形成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局面。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省级领导干部各就各位,靠前指挥,震后几小时内,省、市、县、乡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形成。灾区各级党委临危不惧,保障有序,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快速行动,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1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