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4898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教育前置性作业设计[1]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生本本理理念念下下的的单单元元整整体体构构建建学学习习操操作作方方案案单元感受课和单元复习课模式初探王 宇1.1. 单元感受课的基本操作模式单元感受课的基本操作模式(1)前置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单元知识,整体感受单元内容。前置性作业设计形式如下:*课前小研究课前小研究1.生活活动,小调查,调动学生生活积累。2.要求:看书第几面到第几面。填写下表 内容我的例子我的感受: 我的发现: 我的问题:(2)课堂流程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点拨 提出探究问题2 2、单元复习课的基本操作模式、单元复习课的基本操作模式(1 1) 前置性学习:学生自主整理单元知识,整体构建单元知识网

2、,前置性作业设计形式如下: *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整理与复习要求:看书复习书本第几面到第几面内容我的例子我的经验(易错点、重点)我的错题袋: 我的好题库: 我的试题集: (2)课堂流程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总结 课堂检测反馈3.3.新授课操作模式新授课操作模式(1)前置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思考跟以前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方法是什么样的?(2)教学流程: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总结 课堂检测反馈(3)典型课例生本就是前置性作业与小组讨论?生本就是前置性作业与小组讨论?生本就是前置性作业与讨论,这是眼下许多教师的基本看法。但我却觉得这样

3、的看法,实在是对生本教育的误解。从几堂得到好评的课来看,大多是前置性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也就是说,教师把课上要学生学会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回答问题。然后,所有的同学,在课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展示。当然,为了达到生本课堂的要求,教师会在课堂上象征性地安排几分钟的讨论,其方式就是几人小组围在一起,就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前置性作业读给小组其他成员听。喧闹持续几分钟,不会超过 6 分钟,于是,开始展示。这样的讨论,在我以为,实在是一种伪讨论。因为,这样的讨论,看不到坦率、自由和具有探索性。当然,前置性作业,也只是把课内要完成的内容,先让学生在课前去完成。课上,只是展示。如

4、果我们承认了这种做法,那我们就承认了以前我们批判的公开课的“作秀”是正确的。学生的精彩发言,让听课者耳目一新,但是,如果你用心,等课上完之后,与学生交流一下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或许连自己讲过什么,都忘记了。这就是说,这些东西,只是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找到的,他们没能经过自己的理解。这些知识并没有被学生真正认识,更谈不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者是精神的一部分了。产生疑惑的时候,不理解的时候,我才静下心来,去读郭思乐教授的那本教育走向生本。这一读,才感觉到,我们眼下所理解的生本,是那么地肤浅。其实,生本,只是一些理念。但我得说,生本的理念,确实是对眼下传统教学的一种本质的颠覆。这一读,也读出了我的希望,

5、对,是希望。我想,这样的一篇小文章,如何也囊括不了我对生本的完全理解,我只从教育功能、教师、学生的定义与要求上,进行一些定位式的解读,或许,这种对概念的梳理,会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生本教育。当然,这样的梳理过程,让我发现,其实,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是与生本的理念不谋而合的。生本所倡导的教育的功能生本所倡导的教育的功能谈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不得不想到现在教育的功能。当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基础教育阶段,其最主要的基本功能就是完成中考、高考。所谓的基础知识,并不以生活为基础,而是以考试的内容为基本出发点。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情况下,会把短期内的维持、学生服从、学生的行为及思想整齐的状

6、态视做管理成功的标志。还把这类短期管理和学生的长期发展看成是一致的。进而演化为以短期管理效益(如某项评比、升学率)为中心的相关利益原则。这有点像细密的类企业管理。它强调的是控制,严格的控制,而这种控制的结果就是让学生和教师都失去了更大的发展的空间,当然,更为主要的是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此外教育所确定的主体,实际上,从来都没有学生的影子,没有人。这么多年来,教育强调以知识为本体、以能力为本体、以工具为本体和以教师为本体,从来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体。知识、能力在现成的等在那里了,只等着教师把这些东西,教给孩子。也就是说,不管怎样的孩子,这些知识、能力是他或者是她必须去掌握的。我想,这种传统观念使我

7、们对学生的认识,仅仅是把它作为缺少生命的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当做活生生的人;传统教育早就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了预设:只要他或者是她能学到这些知识,拥有了这些能力,她就可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意味着可以学习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就可以拥有更幸福的生活,可以活得有尊严,有尊严才有幸福。当然,这样的预设,是以少数成功者为其范本的。这种预设,似乎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世界上每一个真正能够成功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过程,极少受到特别多的干预,或许,这是某种巧合,但是,极少受到干预的结果就是这些人能够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他人。这种教育的功能极容易让人想起盖

8、房子,工程师先设计好图纸,然后,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设计,最后,楼房盖好了,与工程师先前的设计一模一样。教育呢?要学的知识、要培养的能力,都由所谓的专家可是,工程师与施工人员面对的,是没有生命的,你把他捏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的钢筋水泥,而教师和教育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可外部地设计的吗?学生不是工程设计下的楼房,他还有他自己的思维,他自己成长的背景。生本教育强调教育的功能主要是生本教育强调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管理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管理”,而学校要更好地成为,而学校要更好地成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或中心学习化社会的基础或中心”。学生的主动发展始终应该作为教育设计思考的中

9、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始终应该作为教育设计思考的中心。强调必须考虑对象的生命活动规律、认知规律,情感、意志态度等。必须考虑对象的生命活动规律、认知规律,情感、意志态度等。我之所以把传统的教育功能这样详细地述说出来,而生本强调的教育功能只简单地几笔,是要给大家一种印象,其实,生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以就是以“学生为本体学生为本体”的的“促进儿促进儿童的自主发展童的自主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为目标的教育。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定位生本教育中学生的定位传统观念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或者,如果学生是一个容器,或者是电脑,那就更好了,知识一输入,就会被立刻接受,而且进行储存。我想,这是传统认识的一个误区。这个

10、误区,其实是班级授课制实施以来,就没办法改变的事实。因为,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我们的面前,永远是一个班,一个年级,或者,一所学校,而没有一个个人,一个个实在的生命个体。当然,在纠错的过程中,我们会记住这一个个人,但是,这一个个人,是以被改造的对象出现的。我想,传统的对学生的定位,一直在回避事实,回避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事实,回避一个个学生具有复杂性的事实。只把学生当成一个知识容器的做法,当然更利于控制管理。这是教育本身的惰性使然。与传统的观念相比,生本教育的理念不回避事实,生本教育要求我们重新认识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学生是一个生命,是一个人,这个人,具有自我意识,有情感、有智慧。这

11、个生命体很复杂。在外校,每个教师面对的,还算是少的,但是,至少,也要面对这 80 个左右的鲜活的生命个体。这个生命体是天生的学习者,从儿童不需要任何要求就自主地去探索外部的世界我们可以得到答案。比如说儿童从一出生,就开始观察外部的世界,并且开始了学习模仿:语言、走路等基本的生存技能。我的女儿,实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说她现在每天回到家里,都要求听歌,她的听,并不只限于听,她还要学,学习如何去唱。我没有强迫她学习,但是,她觉得好,她就学了,而且学会了好几首歌了。我能做的,就是给她以肯定,表达一下我很欣赏她这样做。现代的教育,把这些天生的学习者中的绝大多数,弄得开始讨厌学习了。学生应该是独立的,

12、这一点,我想,尤其是现在,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尽管,中国的教育早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但是,现代评价机制,却要求的是平均分,这就使教师的眼里,只有一个班,而不能落实到一个个人,而且,对于掉队的学生,除了给予一些知识性补习之外,便很少有其他的措施了。但如果这些掉队的学生,不至于影响到班级的平均分排名的话,大可不必关注个体了。就是,教育的对象摆在教育者的面前的,是一个面,是一条线,而不是个个点。但是,学生就应该是独立的个人,他有他独特的成长背景,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他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不同的看法,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这些,统统都被隐在了平均分和升学率的背后,当然也不可能引起教育者

13、的重视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拷问教师,你真的了解你的学生吗?在文章中,我提到了十个知晓,可结果是发到网上,就得到了一片骂声,而骂我的,都是一线的教师,这十个知晓,我列在其下:1、知晓孩子的姓名含义2、知晓孩子的生活习惯3、知晓孩子的个性特点4、知晓孩子的行为方式5、知晓孩子的思维方法6、知晓孩子的爱好兴趣7、知晓孩子的困难疑惑8、知晓孩子的情感渴盼9、知晓孩子的家庭情况10、知晓孩子的人生目标在此,我想列举几例回复,或许,就可以知道中国教育界对学生定位,当然,也可以了解教师眼里的学生的地位:TankorTankor:“你了解教师吗?放屁,你根本就不知道作教师的苦.一个高中教师一天要工作1

14、4 个小时,甚至不止.6:00 起床,一直到晚上 9 点才下晚自习.中午辅导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休息.寒暑假要他妈的学习“三爱“,还要听领导天天到校什么废话,一个暑假没有 20 天在家,寒假 10 天就很好了.毕业班有 3-4 天就很好了.中国的教师太苦了,待遇也很差,公务员的工资是教师的 5-7 倍,有能力的教师早就改行了.中国的教师太苦了把我飘泊:把我飘泊:说实话,我自己带过的学生还叫不上名字呢 我搪塞的理由是:世界是你们争取来的觉得楼主考虑的还是满细的,就是可操作性似乎不强啊!楼主比我厉害!致礼!Fafa11288:Fafa11288:你才是真正的老师,我内心服你,我也是个老师,所以知道

15、里面的难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做你楼主你说的十条中国应该不会多。Helei.poor:Helei.poor:你还想超越孔孟么当圣人嗦!你是不懂人性还是不懂世事!想法真是天真!你肯定下定决心不用睡觉不用吃饭都去钻研这些问题,你还没整出来,学生都毕业了!是的,不但要了解,还要把这些娃儿当佛祖供起,哪个几点该烧香,哪个几点该放供品,哪个佛祖喜欢几点钟净身,哪个佛祖喜欢几点钟思考!等把这些都晓得全了,都成神了!站在空中说屁话,你再喊万遍毛主席万岁也不得行!你把你各人搞清楚没得哟,一辈子都还没搞清楚各人是怎么回事,还去搞清楚别人!接下来的问题多得很,你还要根据你晓得的学生的情况一个一个地去做,而有些,是你晓得了都不晓得怎么办的!你做到了,再来给我们说!看不惯你这种弯酸酸的十个知晓,感觉你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说是写论文写多了!各人脚踏实地,尽力而为,教育的命运不在教师手中!你小指拇锹不起大腿!我想,不用再多举例了,事实是,这些问题,并没有人们想的那样复杂,不过,用心去做,尽管做不到位,但总比不去想这些问题,要好得多吧!其实,这十个知晓,如果是一个用心的班主任的话,一个学期,至多一年,就可以完全搞清楚。但是,我们的教师,肯不肯下这个气力去了解呢?他们所说的了解了学生,我想,就是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一点而已吧。学生的潜能无限学生的潜能无限,也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