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219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Monstmian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诗歌这颗文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光芒日渐暗淡,不少人认为这种局面是诗歌的新旧对垒所造成的。本文将传统诗歌和新诗发展的外因和内因相对比,分析传统诗歌兴盛而新诗却不景气的原因,旨在说明当下诗歌之所以沉寂,并非因为传统诗歌与新诗相互抑制。关键词:传统诗歌;新诗;沉寂;新诗产生一个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诗歌流派走马灯似地出现了又消失,消失了又出现,虽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从总体上讲,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正日益走向沉寂。有人说是传统诗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思维导向限制了新诗的发展,所以要从

2、内在思想内容到外部表现形式等方方面面清扫传统诗歌的影子。也有人认为是对新诗的大力提倡压抑了传统诗歌的发展,应该恢复传统诗歌在诗坛的地位。但是我们从传统诗歌和新诗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客观的社会基础、文化背景,还是主观的诗歌自身形式与内容,传统诗歌和新诗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并不能说当下诗歌的沉寂是传统诗歌与新式相互抑制所造成的。一、传统诗歌与新诗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毋庸置疑,传统诗歌与新式产生和发展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传统诗歌的成长环境是封建社会,而新诗则产生在封建社会被推翻之后,所以传统诗歌和新歌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自然是大相径庭的。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写作和欣赏往往是少数读书人的特权

3、,并非普通大众可以参与的活动。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的教育并不普及,普通百姓整日为温饱奔波,能识字的已经算是有文化,能够写诗读诗的自然是少之又少,只有那些尚可满足温饱的人,才有读书学诗的资格。历朝历代的著名诗人,也大都是有钱有势,或者几经宦海沉浮,如屈原是楚国的大夫,王维、李白、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无一不是曾经地位显赫,李煜更是贵为一国之君。所以说,诗歌在当时,可谓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就算是贫家子弟读书学识,也是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从而跻身统治阶级的行列。由此可见,诗歌在当时之所以如此繁盛,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在古代,诗歌除了能够助人加官进爵,还在社会交往中扮

4、演着重要的角色。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古人若想出人头地,定当会努力学诗、写诗、品诗。这样一来,诗歌自然就会繁荣昌盛了。相比较而言,在社会基础这个方面,新诗和传统诗歌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当今社会,九年义务教育早已在全国普及,从前是一百个人中挑不出个读书人,而今却是一百个人中难寻到一个文盲,于是诗歌的写作和欣赏也就从统治阶级扩大到了普通民众。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如今诗歌在社会中的作用已远不及古代,无论是各类人才选拔考试还是与人交往的日常生活,诗歌都不再是必须具备的才能。相反,诗歌的地位还在有意无意之间被削减,如各类作文试题中

5、,我们常可看见在“文体不限”后面用括号标明“诗歌除外” ,在与人交谈时若不时引用诗句则不免被冠上“酸腐”的帽子既然诗歌越来越不为人所需求,那么它的不景气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从诗歌的文化背景上看,传统诗歌依存的是传统农业文明,诗人的理想是自然、现实的田园生活,出世隐居往往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因此传统诗歌的世界是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而新诗更多的沾染有世俗的气息,20世纪剧烈的社会动荡使诗人的灵魂不安,没有诗意。当社会安定之后,经济全球化导致人们对经济的追求取代对精神的追求成为首要的人生原则,诗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创作诗歌更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快餐文化的发展壮大势必对诗歌质量产生影响,致使诗歌开始走

6、下坡路。二、传统诗歌与新式的形式和内容如果说社会基础、文化背景都只是影响诗歌发展的外在原因,那么诗歌自身的形式和内容则是影响其发展的内在原因。传统诗歌有着自己独特严整的诗歌样式,讲求句式规范、韵律和谐、对仗工整等等。由于它采用的是文言文,并且对诗歌的字数、长度有一定的限制,就使得诗歌显得凝练精粹,一句诗中往往包含了极深极广的意象空间。而“韵律方面的严格要求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精粹的特征。韵律增加了语言运用的难度,对非必要的多于成份进行调整既费工夫,又难以获得实质意义,因此促使诗歌语言去芜杂、更凝练。 ”1而语言的凝练精粹,格式的严整规范却没有诗传统诗歌走上死板教条、艰深难懂的死胡同

7、,相反,传统诗歌中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白居易的诗歌连市井老妇都能听懂就是对传统诗歌通俗晓畅的一个很好证明。传统诗歌的这一特质为诗歌在当时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20世纪,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下,胡适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诗歌散文化观点, “不但打破了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了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2 彻底摆脱了传统诗歌的形式规范,创立了自由体的白话诗。但正是因为新诗的这种散文化倾向,诗歌的可传唱性就较传统诗歌大为减弱。传统诗歌大多可以被配乐演唱,古代诗人“诗名的高下与其作品的被人演唱多少有直接的关

8、系” , “诗名的大小又与诗人的政治前途密切相关。 ”3有了这样的关系,也难怪传统诗歌在古代可以长盛不衰。而新诗在进入散文化阶段后, “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4,所以说,新诗在传播和接受方面的缺陷,也导致了新诗在当下的不景气。另外,新诗作为当前诗歌的主流,没有配乐演唱的传统,所以即使现在重新写作旧体诗歌,也只能是被用于朗诵而非和乐而歌。失去了通俗简易的传播途径,诗歌也就失去了大量的欣赏者,这样一来,诗歌在当前的发展中受到阻碍也是在所难免的了。从内容上看,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传统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常常扮演着“教化”的作

9、用。如最早的诗集诗三百在汉代的时候就被立为经,不但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典范,而且成为社会思想、舆论的向导。 “它不只是诗人的自我表现,并且是自觉介入社会政治、文化等广阔领域并于社会和读者建立广泛联系”5,因此诗歌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新诗发展至今,却渐渐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是过度强调个性化,使诗歌逐渐远离丰富的现实生活,退回内心或封闭于个人小天地。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世俗化、物质欲望化。诗歌的艺术价值逐渐被抹杀,这两个方面虽然是由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阅读需求所致,但这也是诗歌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太过个性化、封闭化的诗歌,最后必会因为它的晦涩难懂而走向消亡;而一味追求散文化、口语化的形式,选材立意

10、的随意性以及构思过于粗糙的诗歌,则违背了诗歌的特点,也不会为诗歌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诗歌在当下的沉寂状态,和诗歌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缺陷是分不开的。综上所述,诗歌目前不景气,并不是传统诗歌和新诗存在矛盾,相互抑制。虽然说五四文学革命之后的确有过否定传统诗歌提倡新诗的现象,但是三十年代后中国文化逐渐向传统化、民族化回归,此后,旧体诗词一直有着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纵然是如此,这个时代毕竟不是诗歌的时代,人们对诗歌的需求不再像古代那样明显,物化的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使走下圣坛的诗歌在失去了自己固有的神圣使命的同时又得不到社会的重视,从而造成了当下诗歌的困境。注释:11 张中宇.传统诗词样式对现代新诗

11、的“比照”效应及其意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 第71页.22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38页.33 钟红军.胡适新诗理论批评.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78页.44 钟红军.胡适新诗理论批评.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8384页.55 张中宇.传统诗词样式对现代新诗的“比照”效应及其意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 第70页.参考文献:11 张中宇.传统诗词样式对现代新诗的“比照”效应及其意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2 张中宇.传统诗词样式对现代新诗的双重影响.J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33 张中宇.中国诗歌百年回顾与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44 钟红军.胡适新诗理论批评.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55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