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268427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力学知识点总结与习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主要概念和公式 (1) 重力 重力和其他力一样,也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有关系式 G=mg.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物体所在处水平面垂直.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2)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所受的力. 它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大小可用 f=N 来计算. 一般情况下, F2,木块下表面更粗糙;若 F1点评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我们经常用到的还有: 归纳法、观察法、推理法、演绎法等. 三 创新试题 1.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写出一种即可)2. 若用 5N 的拉力拉木块在水平面

2、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摩擦力为 . 若使木块在同一水平面加速运动,则摩擦力应(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 3. 如图 4 所示,虚线是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请画出此时铅球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4. 关于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给摩擦面加润滑油 B. 减小摩擦面间的压力 C. 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D. 变滑动为滚动 5. 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 5 甲所示的实验.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时,小明先后用大小木块按图 5 甲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研究此问题时,小红设计

3、的实验如图 5 乙所示实验,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扳,实验时拖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间的摩擦力。(a)从实验操作方面考虑,应选 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b)从实验误差方面考虑,应选择 方案,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1) 抛出去的石块不会落回地面 (2) 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2. 5N,不变 3. 如图所示: 4. C 5. (1) 不正确. 因为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时,应保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其它因素不变,即应该保证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 (a)选择乙方案 理由: 甲方案中,木块运动要匀速,实

4、际很难控制;乙方案中,木板滑动时可以是变速的,实验操作容易. (b) 选择乙方案选择的理由: 甲方案中由于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不易读准示数;乙方案中,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容易读准示数. 第六讲 速度 平均速度一 复习导航 1. 主要概念和公式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为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为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像和路程时间图像来描述 (3)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物

5、体沿一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只能用平均速度进行粗略描述,公式为2. 基本物理方法 (1) 图像法: 用函数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 图像法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的特点. (2) 控制变量法: 实际问题中,通常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和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运动的快慢. (3) 公式计算法和测量实验法. 3. 易错易混的问题 (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 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人们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

6、物有不同的结论. (2) 正确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人们引入了速度的概念,速度用公式表示为 v=.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或路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 速度和平均速度有何区别 平均速度的表达式与匀速运动时速度的表达式是相同的,但它们的物理含义不同.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使用时要注意区别. 二 考点聚焦 1. 命题趋势 每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有关运动和速度知识点的试题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而且近年的中考试题在这两个知识点上的难度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重视对图像和对实验探究能力

7、的考查. 2. 典题解析 题 1 小明是学校航模队成员,他们制作了一架飞机模型. 在正式飞行前,飞机模型要在地面上进行空中姿态实验,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你能帮他们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吗? 解析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模型飞机相对于地面是不动的,但我们如果用风来吹模型飞机,则模型飞机相对于气流就是运动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气流来模拟飞机的飞行情况. 将模型飞机用细线悬挂起来,用电风扇对着飞机吹,让空气流动形成气流,则飞机相对于气流就是运动的(如图 1 所示) ,这样就可以模拟飞机在空气中的飞行情况了. 点评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设计本实验的关键. 题 2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8、v=可知,物体的().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是保持不变的,不能从数学意义上看公式v=,得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的结论. 由公式 v=可看出,路程 s 增大 n 倍,时间 t 也增大 n 倍时,其比值不变,即速度 v 不变. 故选项 A、C、D 都是错误的. 点评 学习物理概念一定要重在理解,学习物理公式不仅要记住其表达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包含的意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就是速度保持不变. 题 3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里程为 1463km,下表是北京开往上海 4 列客车的时刻

9、表: (1) 小丽上车后,坐在车厢内向外观望,她发现对面并排停着一列列车. 忽然她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但是, “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 请你分析小丽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2) 设列车在行进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 2 中绘画出列车时刻表中最快和最慢两列列车的运动图像. 解析 (1) 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小丽两次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 第一次小丽选取对面的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了,第二次小丽选取站台为参照物,所以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而她乘坐的列车还

10、停在站台上. (2) 从列客车的时刻表中可以看出,1461 次普快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为 24 h17min,而动车组仅用 10h(还缺 1min). 在图 2 中,只需描出(0,0) 、 (10,1463) 、(24,1463)三个坐标点,连线如图 3 即可.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懂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无变化. 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是否运动得出的结论有可能不同. 描点作图像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是中考试题中常见考查形式,同学们要加以重视. 题 4 如图 4 所示,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A 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直到撞上 C 处挡板的过程中,请你用刻度尺

11、和秒表分别测出小车在 s1 及 s2 两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v1 和v2,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和计算 v1 和 v2 的表达式,并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解析 实验步骤: (1)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撞上 C 处的挡板,测出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的时间 t1;(2) 将挡板移至 B 处,让小车由 A 处自由下滑到挡板处,测出由 A 点到 B 点所用的时间 t2;(3) 分别测出 AC 段路程 s1 和 BC 段路程 s2;(4) 由公式 v=得出平均速度分别为: 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点评 本题中,小车由 A?邛 C 下滑过程中的 BC 段所用的时间无法直接

12、测量,应采取用全程(A?邛 C)时间 t1 减去上半段(A?邛 B)所用时间 t2 的方法. “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试题,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实验的过程和评价. 实验时应注意: (1) 要测量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就要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 为了使测得的时间更准确,可先试几次,然后再测量;(3) 斜面要长一些而且要保持较小的坡度,可使小车在下坡时运动得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以便于较准确地测量运动的速度. 题 5 一列长为 140m 的列车以 144km/h 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 42s. 求: (1) 隧道

13、的长为多少? (2) 从列车的车头开进隧道到列车的车尾开出隧道,一共需多少时间? (3) 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 0.5m/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 解析 这是运用速度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计算题,由题意可以发现,列车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物体运动的情况,因为列车本身有一定的长度,所以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是车头进、车尾出的路程,为 s 隧道+s 车;列车全部在隧道中的运动是车尾进、车头出的路程,为 s 隧道-s 车. 分析题意时,可画出如图 5 所示的示意图,帮助解题. 在列车内,以列车为参照物,可使计算过程简化. 解题过程如下: 答 隧道的长为 1820

14、m;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到列车尾出隧道,一共需 49s;旅客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 280s. 点评 在利用速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弄清路程和时间的大小,在解决火车过桥或过山洞,或两列火车相遇等问题时都要考虑火车自身的长度. 用速度公式解题时一般的过程是: (1) 仔细审题,明确研究对象及已知条件和待求量;(2) 分析过程,确定物体的运动形式,画出运动过程的简图;(3) 抓住题目中的相同量、不变量,找出待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4) 规范地写出解题的过程. 题 6 某中学九年级科技活动小组用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塑料薄膜、细绳以及回形针制作了一些降落伞,如图 6 所示. 其中,有

15、的同学在降落伞下部挂一枚回形针,有的挂两枚甚至更多的回形针. 同学们将降落伞从教学楼 4 楼阳台(距地面高度约 10m)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测量其降落至地面的时间. (塑料薄膜和细绳的自重忽略不计) (1) 请说出可能影响降落伞下落时间的一个因素. (2) 预测这个因素变化(增大或减小)时,对降落伞下落时间会有什么影响. (3) 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方案,检验你的预测是否正确. 根据你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应该选用哪些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解析 本题以同学们熟悉的常见现象为素材,以身边易得的物品为器材进行探究,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研究问题、科学猜想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

16、行验证. (1) 可能影响降落伞下落时间的因素有伞下挂回形针的数量(或: 可能影响降落伞下落时间的因素有塑料薄膜面积的大小). (2) 回形针增多时,下落时间减少(或: 塑料薄膜面积增大时,下落时间增加). (3) 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选择的器材只要与设计的实验方案相符即可. 实验器材: 不同数量的回形针(或: 薄膜面积不同的降落伞) 、秒表. 实验步骤: 方案一: 直接测量降落伞下落时间: a. 在降落伞下挂一枚回形针,从教学楼 4 楼阳台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测量其降落至地面的时间 t1; b. 在同一降落伞下挂两枚回形针,从教学楼 4 楼阳台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测量其降落至地面的时间 t2; c. 在同一降落伞下挂三枚回形针,从教学楼 4 楼阳台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测量其降落至地面的时间 t3; d. 比较 t1、t2、t3 的大小,得出结论. 方案二: 将两个不同的降落伞(所挂回形针数量不同或薄膜面积不同)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比较落地先后. (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