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66150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始于内经 ,其中的一些相关表述,是后世痰湿体质提出 和分类的基础。 内经将体形肥胖的人称为“肥人、脂人、膏人、肉人” ,或称为肥贵人、 肥美之人以及太阴人、土形人等,并对形体肥胖、丰满这一痰湿体质表现特征和性格特点 进行了表述,是后世痰湿体质理论形成的源头,后世“肥人多痰湿”理论正源于此,并对 其特征进行了表述。痰湿体质的基本概念是指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脾不散精,精微物质运 行输布障碍与转化失调,痰湿凝聚、互蕴,迁延日久而逐渐形成的以黏滞重浊为主的偏颇 体质状态。痰湿泛于肌肤,则见其形体特征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有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黄胖而黯、眼胞微浮、多汗

2、且黏。 “肺为贮痰之器” ,痰浊停肺, 肺失宣降,则胸闷、痰多。 “脾为生痰之源.,故痰湿者多喜食肥甘痰湿困脾,阻滞气 机,困遏清阳,则容易困倦、身重不爽。痰浊上泛于口,则口黏腻或甜;脾湿内阻,运化失 健则大便不实,小便微混;水湿不运,则小便不多。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湿内 阻之象痰湿内盛,阳气内困,不易升发,故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痰 湿内阻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痰湿内盛,同气相求,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 差,易患湿证。 禀赋遗传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饮食、劳逸、情志、环境、气候是 产生痰湿体质的外界条件。其中,遗传是关键,饮食、劳逸与情志

3、失调等生活习惯则是痰 湿体质形成的主要因素。在现代生活中,营养失衡、运动不足、情绪紧张为痰湿体质的产 生创造了充分的社会背景,在多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共同构成了痰湿体质的形成基础。王 琦教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影响痰湿体质的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列是:患有生活习 惯疾病、不太运动、肥胖、嗜烟、血压偏高、早睡晚起、喜油腻、混合嘴养和人工喷养、 睡眠不规律等。研究结果显示血压特别是舒张压偏高、患有生活习惯疾病与痰湿体质有显 著相关,饮食起居失常也是痰湿体质后天形成的重要因素,肥胖与痰湿体质显著相关,与 中医传统理论和近年的研究结果一致。肥胖是遗传、饮食、代谢、运动等多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 痰湿体质

4、者体内出现的“痰湿”停滞,既是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也是一种致病因子或 病理产物。痰湿在体内形成之后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痰湿较轻,但并未消除, 长期潜伏于体内,对生理机能产生影响,逐渐形成特殊的机体状态,即痰湿体质;若痰湿较 重,痰湿雍盛或在内因外因的刺激下发病则会形成痰湿证,就转变为一种病理状态。这就 提示,痰湿体质可以作为以痰湿证为主要表现的相关疾病如代谢综合征的易发体质,影响 这些疾病的发病和病机从化,从而表现出相应的证型。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消瘴、仆击、偏枯、痪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 之疾也。 ”临床调査表明,痰湿体质者,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的发生

5、率高于非痰湿体质,通过化痰祛湿法对体质进行调理,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因此, 临床实践中从体质入手就可预见疾病发展的信息,从而做到尽早发现,及时调理,逆转病 程。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旨,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 疾病的原因、状态、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是传统理论在现代人体状况 评估中应用的典范。体质的形成离不开先天享赋,更需要后天生活的调养。根据体质,可 以选择养生之宜忌,可以权衡补泻之轻重。如新兴的体质食疗学,就是立足于体质特性的 个体化养生保健理论,它可以改变人们盲口食补的旧饮食习惯,按个人体质特征选择合理 饮食。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具有

6、一定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巨大系统,以五脏 为中心,以气、血、津、精为基本物质,以经络为气血津液的运 T 于途径。而且中医体质 学说早在伤寒 、 内经等经典著作就有论述,历代医家有关体质学说的论述也散见于 各书之中,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可以决定能否发病和对某种致病凤险因素的易感性,还可以决定疾病的种类以及疾病的预后情况。因此,对体质状况的观察、辨识、分型以及 调理,不仅有助于积极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指导中医辨证治疗,具有广泛的价值。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高脂血症的提前预防及生活调控。寻找出安全有效、简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高脂血症的提前预防及生活调控。寻找出安全有效、简 便易行的防治方法非常重

7、要。中医体制学说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某些便易行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中医体制学说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某些 特殊体质类型是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辨体论治预测疾病发展趋势。改善特殊体质类型是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辨体论治预测疾病发展趋势。改善 体质将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新途後,对早期预防体质将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新途後,对早期预防.提高疗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提高疗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 率,均有重要意义。中医的率,均有重要意义。中医的“治未病治未病”理论是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体,理论是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体, 重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重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实行多

8、样的个体化干预手段,预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实行多样的个体化干预手段,预 防措施比西医更为积极,在血脂异常的防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中医防措施比西医更为积极,在血脂异常的防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中医 体质学说是临床用于指导血脂异常防治的有效武器,尤其是在其预防中。中医体质学说是临床用于指导血脂异常防治的有效武器,尤其是在其预防中。中医 健康管理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健康管理以中医体质学说为“切入点切入点” ,运用中医,运用中医“治未病治未病”理论来指导生活调理论来指导生活调 养,将对疾病的预防和传变的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养,将对疾病的预防和传变的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

9、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可导致脂肪肝、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可导致脂肪肝、 胰腺炎、眼底出血、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而当血脂升高幅度不胰腺炎、眼底出血、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而当血脂升高幅度不 大时,病人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它却是众多疾病的潜在危险大时,病人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它却是众多疾病的潜在危险 因素,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提高警惕。食物中的成分对血液组分的影响很大,因素,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提高警惕。食物中的成分对血液组分的影响很大, 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相关疾病。高

10、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相关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会随着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而升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会随着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而升高; 而摄入植物性脂肪,伴随了膳而摄入植物性脂肪,伴随了膳 t 纤维、植物蛋白等物质,则可使血脂一定程度纤维、植物蛋白等物质,则可使血脂一定程度 上有所降低。植物性食物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相对高一些,适当的食用会对人上有所降低。植物性食物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相对高一些,适当的食用会对人 体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认为植物性脂肪就会好于动物性脂肪;营体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认为植物性脂肪就

11、会好于动物性脂肪;营 养学专家比较一致的认为,两种脂肪混合食用,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时会更好。养学专家比较一致的认为,两种脂肪混合食用,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时会更好。 因此合理控制脂肪的摄入比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人体最健康的。高血脂症因此合理控制脂肪的摄入比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人体最健康的。高血脂症 患者调整饮食非常重要,特别要控制高脂肋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患者调整饮食非常重要,特别要控制高脂肋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动物脂肪.内脏内脏 等。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决定脂肪酸的作用,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胆固醇升高,而等。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决定脂肪酸的作用,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胆固醇升高,而 不饱和脂肪酸会在一定

12、程度上降低胆固醇。洛杉矶的一项实验研究,给人膳食不饱和脂肪酸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洛杉矶的一项实验研究,给人膳食 中增加植物脂肪的合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发现甘油三中增加植物脂肪的合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发现甘油三 脂和总胆固醇水平都下降。随访脂和总胆固醇水平都下降。随访 8. 5 年以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年以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 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发生总数明显下降。可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对血脂和脂蛋白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发生总数明显下降。可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对血脂和脂蛋白 的含量会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密切影响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提升

13、自我的含量会产生较大影响,也会密切影响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提升自我 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在预防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上起到重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在预防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上起到重 要作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是高脂血症的原因。摄入过多外源肥甘厚要作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是高脂血症的原因。摄入过多外源肥甘厚 味之品,会导致湿困脾胃,脾胃消谷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味之品,会导致湿困脾胃,脾胃消谷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 反为浊膏,转化为痰湿反为浊膏,转化为痰湿.再由痰湿内滞,浸淫脉管,血行受阻而致血瘀为病。这再由痰湿内滞,浸淫脉管

14、,血行受阻而致血瘀为病。这 同样说明中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饮食在高脂血症中所起的作用,与现代医学观同样说明中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饮食在高脂血症中所起的作用,与现代医学观 点相符。点相符。 3. 4 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关系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的关系韩丽菩等选择 100 例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判定其中医体质并检测血脂指标,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 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湿热质患者 TC、LDL-C 在各体质类型中最高。陶亮” ”等对 85 例血脂异常患者和 85 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中医体质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 认为痰湿质、血疲质、阳虚质可能是判断

15、血脂异常发病的另一危险因素。王智玉选择高脂 血症的患者 342 例作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 279 例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平和质、痰 湿质、阴虚质、气虚质 4 种体质所占的比例与对照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气虚质、痰湿质与高脂血症的患病呈正相关(P0. 05)。推导出气虚质与痰湿质最有可能 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赵文霞等通过调査 1163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I)患者的体质类 型分布及血脂等相关项目的体检,结果表明 NAFLD 患者痰湿质较气虚质更易出现血脂异 常。2013 年 11 月 6 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并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

16、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社会人口的不断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不断提升的老年性痴呆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属中医学“善忘” 、 “健忘” 、 “呆病” 、 “痴呆”等范畴。该病发展呈慢性进展性,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最终导致的高致残率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如何防治老年性痴呆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每家每户的重大社会问题。提前预防及生活调控、寻找出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非常重要。西医治疗的局限性,使得更多的目光投注到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医学期望通过辨别体质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中医体制学说为我们带提供了新思路,某些特殊体质类型是相关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辨体论治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体质因素影响着老年人对痴呆的易感性、疾病发展的倾向性、证候的类型个体对治疗的差异等 ,因此 ,临床应重视对老年人体质的研究,改善体质对老年性痴呆早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